電信不和諧因素探索
時間:2022-10-11 10:39:00
導語:電信不和諧因素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
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構建和諧企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正確分析當前企業不和諧因素的成因,認真研究消除不和諧因素的對策,努力構建和諧企業。
本文列舉了當前企業存在的利益矛盾、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慘烈市場競爭與業務發展壓力的矛盾等不和諧因素,分析了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減少不和諧因素、構建和諧企業的五條主要對策,即:大力倡導奉獻精神,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注重感情,實施人性化管理;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妥善協調人際關系;講究適度,保持狀態的基本平衡;著力提高領導干部解決矛盾、協調關系的能力。
文章目錄:
一、當前企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1、利益矛盾
2、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
3、績效考核中的不科學因素引起的矛盾
4、慘烈市場競爭與業務發展壓力的矛盾
二、不和諧因素的成因
1、利益矛盾是根源
2、矛盾的責任在干部
3、慣性思維所導致
4、社會現象所影響
5、政工乏力是重要原因
三、減少不和諧因素的對策
1、大力倡導奉獻精神,妥善協調利益關系
2、注重感情,實施人性化管理
3、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妥善協調人際關系
4、講究適度,保持狀態的基本平衡
5、著力提高領導干部解決矛盾、協調關系的能力
正文: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促進社會和諧。企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構建和諧企業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正確分析當前企業不和諧因素的成因及對策,盡力消除不和諧因素,努力構建和諧企業。
一、當前企業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目前,我們電信企業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企業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利益矛盾。在個體利益、群體利益之間,在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在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之間,在暫時利益與根本利益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在收入分配方面:一是分配關系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地區之間、前后端部門與支撐部門之間收入差距持續拉大。二是收入決算不合理,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落后地區的收入沒有合理決算系數,欠發達地區、落后地區裝的電話大部分是為外出打工人員聯系用的,電話當BP機使用,電話裝得越多虧損越大。而發達地區打電話的人則越來越多,效益越來越好。我們的收入分配是以效益來定的,客觀上使員工收入的地區差越來越大。三是分配結構不合理,工資在勞動報酬總額中所占比重下降,在工資收入結構中“制度內工資不高,制度外收入不低,”尤其是少數人能得到的業務發展提成、風險金獎勵、單項業務發展競賽獎勵等制度外收入太多,拉大了收入差距。四是收入水平增速不平衡,從事苦、臟、累工作的員工收入水平偏低,增長速度慢,進一步加劇了分配關系的不合理。在員工關系方面:有的老員工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把新員工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不愿把技術傳授給新員工,導致技術失傳,造成企業人員青黃不接,對企業的長遠利益有著替在的危害。
——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主席說過:“領導同被領導之間的矛盾,國家機關某些工作人員的官僚主義作風同群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也是人民內部的一個矛盾。”管理與被管理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目前比較突出的矛盾有:一是有些領導以勢壓人,以權壓人,強迫命令,個人說了算,民主意識和民主作風差,使員工有話不敢當面說,背后“牢騷”一大堆;二是有些領導只對上級負責,不對員工負責,只顧完成任務,不顧員工疾苦,對群眾漠不關心;三是對來信來訪處理不及時,不按政策規定辦事,對花點錢就能“搞定”的事不愿做,對說服教育工作不會做,造成重復上訪、越級上訪、群體上訪的事件時有發生;四是個別領導的腐敗行為和官僚主義作風加重了干群之間的矛盾和對立。
——績效考核中的不科學因素引起的矛盾。一是強行按比例評A、B、C檔,尤其是不管員工表現如何,每個單位都必須按比例評出C檔員工,不少同志反映說:此舉既不科學又容易產生矛盾,很難評,只好輪流“派檔”;二是有的單位實行績效工資“背靠背”發放,無形中制造了矛盾,使員工之間、領導與員工之間互相猜疑,口服心不服,員工議論說:“績效發放背靠背,導致大家心離心?!?/p>
——慘烈市場競爭與業務發展壓力的矛盾。一方面電信市場無序競爭,固定電話業務委縮,新型業務打價格戰,增量增收無比艱難;另一方面生產任務不降反增,迫使各級層層施壓,基層員工被壓得喘不過氣,歇不安穩。這樣下去,哪怕渾身是鋼,也會被壓得變形。因此,有的員工想內退,有的員工想跳糟,人心不穩,士氣不高,怎能順利實現企業轉型。
企業中存在不和諧因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縱向分,有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從橫向分,有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從哲理上分,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從具體事實上分,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有時事政策執行不力的原因,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有領導作風方面的原因等,筆者從客觀現實的角度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1、利益矛盾是根源。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自己的利益有關”。幾乎所有矛盾都含有利益關系,利益矛盾是一切矛盾的總根源。利益和利益矛盾是重要的社會現象,是唯物史觀的基本范疇。利益分析是觀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企業內部矛盾,說到底,就是員工內部的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制約、影響著企業內部其他各類矛盾,是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收入差距拉大是利益矛盾的突出表現,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最大挑戰。收入分配不公導致企業高度分化,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糾正,將成為各種矛盾最主要的源頭,企業穩定就會成為大問題。
處理企業內部的利益矛盾,關鍵是處理企業內部的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具有根源性、主導性、群體性、非對抗性等特點的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轉化成對抗性。利益矛盾最容易激發人們的對抗情緒。因此,我們絕對不能忽視利益矛盾,一定要正確加以處理。
2、矛盾的責任在干部。劉少奇認為,“社會上一切不合理的現象,一切沒有辦好的事情,領導上都有責任?!北M管在日常工作中,有員工服管不服管的問題,也有不便管的客觀原因,但起主導作用和決定作用的是干部,管理方法是否得當的問題,處理矛盾糾紛是否合理合法的問題,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問題等,或多或少都同管理者的工作和責任有關。
3、慣性思維所導致。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與收入公平的矛盾是當前的突出問題。改革之初,為了調動職工積極性,盡快把經濟搞上去,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鐵飯碗”和拉大收入差距的作法是正確的,搞各種形式的風險金獎勵和各種單項業務發展獎活動也無可非議,在人們還未認識計劃經濟體制用工分配制度弊病的情況下強行按比例評A、B、C檔員工、背靠背發放績效工資也是對的。但不能成為一種思維定勢。當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收入差距到一定程度,公平問題突出了,分配方面的矛盾越來越多了,就不能按舊思維辦事,就應該集中解決一下公平問題,著力縮小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當員工已經認識到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鐵飯碗”是錯誤的時候,就不應該繼續拉大收入差距,也不應該執行引起矛盾糾紛的強制性做法。
4、社會現象所影響。我國已經進入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階段,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各種利益矛盾,增加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社會現象的多元化,必然引起企業員工思想行為的多樣化,社會上的問題也必然會波及到企業中來。有的員工夜間生活多姿多彩,白天做事沒精打彩;有的員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有的員工企業之外有工作,干不順心就辭職;有的員工一有矛盾就吵鬧,遇到問題就上訪,發生糾紛就動拳腳。
5、政工乏力是重要原因。在矛盾和沖突發生后,不少單位領導束手無策,不會做疏導勸說工作,導致矛盾糾紛越鬧越大。這與平時的思想政治工作乏力關系很大。業務流程重組后,電信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削弱,一是本地網按6∶3∶1的比例定員定編,有的地(市)分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機構被撤并,人員被精減,有名無實;在縣級分公司中,既無政工機構又無政工人員。二是基層單位兼職的政工人員兼職不盡責,對思想政治工作兼而不管,他們大多是用績效考核、行政命令、下崗除名等方式方法管理員工,不會用說服教育、民主的方法對員工進行管理,導致小矛盾變成大矛盾,甚至成為民事糾紛。三是有的員工受各方面的影響,導致心態失衡,有些單位不會用心理療法去解決,造成了矛盾的升級和上訪的越級。
三、減少不和諧因素的對策
矛盾論者認為,不和諧因素是在所難免的,同時又是可以減少或避免的。關鍵在于倡導奉獻,注重感情,掌握政策,說教并重,講究適度,保持平衡。
1、大力倡導奉獻精神,妥善協調利益關系。
和諧企業的根本是協調好利益關系。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永無止境的追求,協調和平衡好不同利益群體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追求的愿望、目標、途徑和方法,就等于把握住了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協調利益關系關鍵在于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必須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利益是相互關聯的,一部分團體或個體要獲得利益,另一部分團體或個體就得付出或獻出利益。沒有革命前輩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沒有邊防前線將士的付出,就沒有內地的安寧。因此,我們要教育員工在爭取獲得利益的同時,要隨時隨地準備付出或奉獻自己的既得利益。
第二,必須用先進的文化理念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員工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正確理解發展目的和發展手段,從利人利己的觀念出發,更加理性的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企業、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為他人、為企業、為社會創造財富的過程中體現、提升和實現自身價值,在服務他人、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得到自身的公平利益。
第三,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有效的利益機制,發揮激勵作用。在協調好企業在崗人員利益關系的同時,正確處理好內部退養人員、離退休人員、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等不同群體的利益關系,建立和把握合理的利益平衡機制,在動態中找到平衡點,實現相對的公平,使企業既保持和諧穩定,又富有生機活力。
2、注重感情,實施人性化管理
俗話說:“人非草木,豈能無情”,“只要感情深,水可當酒飲”。人們之間有了感情,就會包容對方的缺點,容忍對方的沖動,矛盾沖突就不會發生。因此,要實行帶有感情的人性化管理。一是要有人情味。干部對群眾要有深厚的感情,真正懂得干群關系是魚水關系,懂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深刻道理。心中時刻裝著群眾,言行中尊重群眾,同群眾交朋友,心連心。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服人。二是要有親情感。干部要密切聯系群眾,要經常深入群眾之中,了解群眾意愿,聽取群眾意見,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困難。三是要真情地為群眾謀福利。在政策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保持對上級負責和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四是要堅持民主管理,科學管理。把說服教育當作嚴格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其互相結合、相得益彰。
3、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妥善協調人際關系
說服教育工作是協調人際關系的基本方法。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的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說服教育的方法,而不是強迫的方法?!逼髽I內部各種矛盾的發生,與人際關系緊張有很大的關系,俗話說:“人際關系好,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協調人際關系,首先要讓員工互相了解。要通過互訪家庭、談心交心等活動讓員工掌握彼此興趣、性格、習慣等情況。其次是要讓員工互相理解。由于員工出生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受過不同程度的教育,其實踐經驗、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等各不相同,對利益的追求,對事物的認識,都存在許多差異,因而要教育員工換位思考,理解對方的處境,包容對方的缺陷,諒解對方的脾氣和性格。再次是要掌握政策。處理矛盾糾紛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一定要按政策辦事。在處理矛盾糾紛時頭腦要清醒,不能簡單地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和強制壓服的方法去處理,只能用民主說服的方法、互相勾通以達到互相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新的團結。
思想政治工作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法寶,是防止矛盾沖突的“預防針”,是發現矛盾沖突的“全球眼”,是化解矛盾沖突的“催化劑”,是調節心態平衡的“水平儀”。在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背景下,在矛盾和糾紛時有發生的現階段,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員工壓力不斷增大的現實中,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通過舉辦研討會、培訓班等形式,提高專兼職政工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做到:有矛盾時會處理,有糾紛時會調解。
4、講究適度,保持狀態的基本平衡
和諧論最講究適度和平衡。人和事物超越一定的度,就會失去平衡,產生矛盾。利益矛盾是如此,壓力與承受力之間的矛盾也是如此。要把握平衡,一要把握平衡點,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從全局著眼,通盤考慮,不能偏離平衡點太遠;二要注意度,不能強調一方全盤否定另一方,不能絕對化;三要掌握量,差距不能太大,懸殊不能過分,不能持續增量或減量、也不能持續加壓或減壓,要有調整、緩沖的時間和辦法。目前,業務發展壓力與員工承受能力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但又感到是形勢所迫,任務所致,沒有辦法解決。最近,筆者從一位縣分公司經理口中了解到破解這個難題的方法。這位在大、中、小三種類型的縣當過電信局長(經理)的同志,每到一處都能完成任務,員工們并不感到壓力巨大,反而覺得愉快放松。這位經理的減壓法主要有兩條:一是截留減壓法。他每年對上級下達的任務都會留下一部分(2—3個百分點)作為目標值進行分解,其他部分作為任務指標分給各單位去完成,完不成任務受罰,超額完成任務有獎,實現目標重獎。此舉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他領導的單位年年都完成任務,員工們說得好,“對跳起來能摘到的桃子我們想方設法摘,對跳起來都摘不到的桃子我們不會去摘。”由此看來,截留任務的辦法應該是個減壓的高招。二是活動減壓法。多開展一些活動,用活動來放松身心。他們經常開展的活動有:除每周組織文體活動外,在前端人員中每月開展一次經營形勢分析會,或到分支機召開典型案例現場會,或到其他縣市分公司取經;在后端人員中每月組織一次設備巡檢;在支撐人員中開展研討、征文、書法等比賽。
5、著力提高領導干部解決矛盾、協調關系的能力
主席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企業內部能否預防和處理矛盾,干部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各級干部解決矛盾、協調關系的能力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一是要提高干部的理論政策水平。企業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學習領會主席《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總書記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論述,必須始終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始終把解決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落腳點,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解決員工內部矛盾的新思維新方法,為防范、應對、化解各類矛盾提供理論和政策支持,不斷提高站在全局高度解決局部問題和矛盾的能力。
二是要提高干部的科學決策能力。各級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和政策法規研究,統籌各方,兼顧內外,著眼長遠,建立和完善協商對話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和協調機制,為平衡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關系,營造和諧的內外部氛圍,為推進和諧企業建設創造條件。要暢通信訪渠道,認真接待來訪,耐心作好政策解釋和說服引導工作,及時解決合理訴求。要變上訪為下訪,主動關心弱勢群體,及時救助困難群眾,了解和掌握不同利益群體的思想動態、心理變化以及關注的熱點重點問題,研究和把握主要矛盾發展變化的特點和規律,分析和預測潛在的問題、矛盾和風險,探索和制定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努力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三是要模范帶頭,克己奉公,不以權謀私。群眾最不能容忍的、最不滿意的、最能引起公憤的就是領導干部的腐敗行為。因此,各級領導一定要廉潔自律,勤政為民,用榜樣的力量服眾和率眾。
四是要提高干部的應變能力。矛盾是學校,沖突是課題。能力在矛盾中展示,水平在轉化中提升。要建立一套反應靈敏、信息暢通、運轉高效的預警機制和處理機制,確保突發事件不發生,即使發生也能得到妥善處置、有效控制,對主要問題和矛盾能夠公平合理合法解決。保持企業的穩定發展。
- 上一篇:電信情緒性小群體探索
- 下一篇:人力資源轉型傳輸局員工思想探索
精品范文
10電信工程就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