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高素質人才發展趨勢論文
時間:2022-09-10 04:07:00
導語:軍隊高素質人才發展趨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江主席指出新時期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應具備良好的全面素質,復合的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三條標準回答了21世紀軍隊需要什么樣的軍事人才,同時也跟軍隊后勤人才建設提出了要求。
1、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發展
高技術條件下的一體化聯合作戰,后勤保障將呈現任務繁重、指揮復雜、機動性強、防守艱巨等許多新特點,后勤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復合的知識與多種能力:既懂陸勤、又懂海勤、空勤,既會技術又會戰術,能管理又能指揮的新型"復合型"人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未來戰爭的發展需要,才能在未來的高科技戰爭中取勝。而"復合型"后勤人才培養,不僅要加強人才的教育培養,不斷拓寬人才的知識面,而且還要加快人才的流動,增強人才多方的工作能力。這樣能更好的促使"單一型"后勤人才向"復合型"后勤人才的轉化。
2、由"軍用型"向"通用型"發展
當前我軍聯勤保障、社會化保障日趨成熟,軍地聯系更加緊密,入世及全球化也要求我們必須慎重看待軍事經濟安全環境,研究后勤保障活動抵御和化解風險問題以及如何在逐步擴大的后勤國際化采購中防止各種安全隱患等等,這些都給我軍的后勤管理與服務提出了挑戰。傳統的"軍用型"后勤人才顯然不適應這種變化,培養和造就軍地"通用型"軍事后勤人才已迫在眉睫,這種"通用型"人才既能適應戰場又懂市場,既能搞好后勤內部管理又具有外界協調能力。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的有利資源為軍隊建設服務。
3、由"現實型"向"超前型"發展
"沒有高技術裝備日夜盼高技術裝備,盼到了高技術裝備又怕高技術裝備"這句話反映了當前我軍后勤中部分存在的現象。即"現實型"后勤人才對于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裝備表現出的"滯后性"已經在后勤保障中陷入了被動,也說明超前謀劃后勤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出大批適應未來戰爭形態、作戰樣式的高素質后勤人才已迫在眉睫。"超前型"人才的培養關鍵是要嚴格落實"寧要人才等裝備,不要裝備等人才"的思想。在培養上設置"超前量"的同時加強繼繼續教育和培養其自學成才的能力,使他們成為適應新技術、適應新裝備并有同步工作能力的"超前型"人才。
4、由"單層型"向"多層型"發展
軍隊的跨越式發展也對后勤建設提出了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后勤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首先是人才建設實現跨越。高技術局部戰爭戰略、戰役、戰術之間的界限趨于模糊,有的甚至是戰略的決策、戰役的指揮、戰術的行動。許多低層次的后勤活動直接具備高層次的性質。而上級指揮人員也可能直接越級指揮到下一級,甚至是后勤保障的末端,單一層次知識結構的后勤人才難以適應這種要求,而培養既懂戰略后勤又懂戰役戰術后勤的"多層次"知識結構的后勤人才是新型后勤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
二、正確認識軍隊后勤人才應具備的素質
一是扎實的高科技知識。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軍隊的武器裝備,包括后勤保障裝備已今非昔比,戰場技術構成越來越高,客觀上對人才的知識水平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更高?,F在的后勤人才如果不掌握高科技知識,不會使用新的后勤裝備,就無法為新的武器裝備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也就會影響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所以扎實的高科技知識的使用高科技裝備的基礎,也是打贏未來高科技戰勝的保證。
二是復合型的指揮才能。建立在新的物質技術基礎上的新軍事變革,使信息化武器裝備成為軍隊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非接觸、非線式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體系對抗成為戰場對抗的基本特征,前線與后方的界線模糊,戰場更為透明,后勤物資和設施很可能首先或持續遭受打擊,后勤保障的組織和實施更加困難。這就要求后勤指揮人員在錯綜復雜的戰場環境下,能熟練掌握雙方的戰術技術,準確把握戰斗進程,適時、靈活地組織指揮,做到仗打到哪里,后勤保障就跟進到哪里。
三是過硬的專業技術。未來戰爭,戰斗準備時間短,戰斗進程快,戰斗樣式轉換頻繁。后勤保障必須反應迅速、準確、及時,并在行動上與作戰部隊同步或先期展開。以確保隊部隊的及時保障。因此,后勤干部必須熟悉各種戰斗樣式和各個環節的保障原則、時機和方法,熟練掌握本行業設備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熟練運用專業技能,做到保障有力。
四是強健的心理素質和體魄。未來戰爭將是全天候、激烈殘酷的高消耗戰爭,需要后勤實施不問斷的保障才能跟上戰爭的節奏。為此,必須適時調整和加大體能訓練力度,并開展貼近戰場的心理適應性訓練,提高在高技術下復雜惡劣戰場環境的體力和心理承受水平,增強對戰場的保障的能力。
加強軍隊高素質后勤人才建設,就要以與時俱進的開拓精神,積極研究和準確把握現代軍事后勤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特點,以及未來高技術戰爭對軍隊后勤人才的需求特點,又針對性的加強軍隊高素質后勤人才建設。
三、加強軍隊高素質后勤人才建設的途徑
在新時期新階段,軍隊正處于全面建設時期,同時對后勤人才建設提出了諸多方面的要求:面對社會上燈紅酒綠的誘惑要求軍事后勤人才要具有拒腐防變的能力,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覺悟;知識經濟要求軍隊后勤人才掌握系統的后勤理論知識。通曉相關領域知識體系的發展動態,推進軍隊后勤保障理論研究;信息時代要求軍隊后勤人才熟練運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手段,進行信息獲取、處理、存儲、傳遞等操作。并能更新、研發應用軟件;新軍事變革要求軍隊后勤人才瞄準打贏信息化戰爭,不斷創新保障理念,探求反恐、反空襲、登島作戰等特殊條件下的保障方法;軍事斗爭準備要求軍隊后勤人才切實鍛造自身硬功。跟上聯勤、編制體制調整等重大改革步伐,貼近戰場保障實際。根據上述要求,軍隊后勤人才要從以下方面加強建設
一是堅定政治信念。江主席五句話總要求把"政治合格"放到了首位,所以打牢后勤人才建設的政治根基石是打造一支規模大、素質高的后勤人才隊伍的基礎。當前首先應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堅定的革命信念,安心扎根軍營建功立業。其次要以反臺獨斗爭為準備,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刻苦鉆研高新技術,加強軍事后勤理論的創新與發展。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是后勤工作的生命線,也是高素質后勤人才隊伍建設的生命線。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高素質后勤人才培養必須首先把握的原則性、方向性問題。縱觀我軍后勤建設史,我們之所以能夠造就一大批立志國防、貢獻突出的高層次人才,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終堅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主席論述武裝頭腦,管住行為。今天,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思想政治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使高層次后勤人才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牢拒腐蝕、永不沾的思想防線,增強獻身國防和軍隊后勤建設事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部隊各級黨組織和領導機關要堅持政治統管,把政治理論教育和經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深人搞好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艱苦奮斗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導高層次后勤人才自覺實踐江主席"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決聽從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揮,保證槍桿子永遠掌握在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國防事業的人手里。二是充分發掘地方高等院校教育資源,拓寬軍隊后勤人才來源渠道。軍隊后勤人才隊伍建設,要想在短期內以較少的投入獲得理想的收獲,引進外來人才與留住現有人才是比較可行的選擇。對于計算機、通信、外語、物流、倉儲、交通運輸、醫學、基建等軍地兼容性較強的學科,完全可以由地方大學進行培訓。這也是實行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可以以地方高等院校為依托,定期選送優秀軍隊后勤人才進入地方高校學習深造。實現由注重培養平時建設型人才向注重培養戰時保障型人才的轉變。由于我軍長期處于和平建設環境,一些官兵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真打仗、真準備"的思想。體現在后勤人才的培養上,就是偏重平時建軍型人才的培養,而對如何適應未來戰場的能力培養的少;所以應加強院校教學與部隊需要,與作戰需要相結合。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從地方高校引進軍隊后勤保障急需人才,以此拓寬軍隊后勤人才培養與引進渠道,充分發揮地方人力資源的優勢。
三是健全績效考評制度與激勵約束機制,創新軍隊后勤人才管理手段。公平與效益原則的弱化是當前制約軍隊人才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弱化公平與效益原則,就會極大地挫傷人才的積極性。因此,要建立軍隊后勤人才績效考評機制,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科學的、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標體系,強化人才考評依據,創新人才管理手段,避免在選拔、任用、晉升等環節上的隨意性。一方面,通過激勵先進典型,帶動一般。另一方面,在人才的評定上,不搞終身制,通過定期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使后勤人才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從而保證整個隊伍的先進性。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培養使用機制。高層次后勤人才培養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為了防止人才培養上的隨意性和短期行為,必須建立一套符合部隊實際的運行機制。目前,能者上,不能者下的擇優用人機制還未形成,仍存在著選非所用,用非所長,求全責備,論資排輩,任人唯親等現象,導致后勤人才不能完全發揮才智。我們一定要按江主席強調的"要逐步創造一個公開、平等、擇優的用人環境"的要求,在選人、用人上形成公平競爭的機制,挖掘現有人才的潛力。同時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的用人觀念,即注重吸納其它部門和地方科技人才的才智為我所用,不必過多的考慮能為我們所用的人才是誰的,而要千方百計實現借才用才,打破人才門戶界限,通過所用實現所贏。
- 上一篇:軍隊財務管理創新論文
- 下一篇:軍事后勤人才激勵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