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革新人才培養模式
時間:2022-05-29 02:58:00
導語:醫學院革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鑒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全社會對于人才的創新性與適應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醫學院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人才當中一個重要群體,在社會生產當中所產生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是,一旦離開校園,許多步入社會的醫學院校大學生出現了茫然的情緒和無法適應工作環境之現象,這充分反映出醫學專業大學生的不足之處。所以,高校應當努力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將對這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醫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之中。
一、醫學院校創新人才應當具備的素質
當前社會的發展,為現代醫學人才素質的發展賦予了全新的內容。創新醫學人才應當具有以下四層含義:其一是應當具備良好的醫學知識結構,即不僅要具有十分扎實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和醫學專業相關的各類新知識以及寬廣的知識面,而且又要具備較為嫻熟的醫學基本技能,從而提高獲得新知識、積極探索以及持續創新的能力;其二是應當具備創造性思維,也就是思維要活躍,應當善于進行想象,而且積極進行創新,不僅要遵循科學的規律,而且又不被傳統所約束,對于已知領域有極強的探求興趣與創造熱情,對于已知領域能夠從全新的角度上提出問題,并且研究問題,努力尋求突破;其三是應當具備極強的發散性思維,并且具有相當好的聚合思維能力,也就是要能夠從現有的知識與豐富的經驗當中,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思索,從而得到大量的新觀念與新見解之后再重新組合而成全新結構。通過這樣的反復來求得升華。其四是應當要具備高尚的意志品質與堅韌不拔的毅力。
二、醫學院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意義
1.培養創新醫學人才是醫學模式轉變之需要鑒于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已經從以往的生物學模式轉變為為生物—心理—社會型醫學模式,從以往的治療型模式轉變為預防—保健—群體參與型模式。這一轉變要求醫學人才必須深入掌握當代醫學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具備淵博的醫學專業知識以及較高的文化素養,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堅韌不拔的意志與百折不撓的精神等。
2.培養醫學創新人才是適應醫學發展之需要醫學以人體為其研究對象,具備了實踐性比較強、風險性比較高等特點。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在醫學院校接受過創新能力培養和訓練的大學生與未能接受過創新能力培養和訓練的大學生比較起來,在接受需要有良好的創新能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前者成功之機率往往要比后者高出三倍以上。創新醫學人才能夠對于患者復雜的病情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正確的診斷與合理的治療,并且判斷預后,從而減少病人所承受的風險,并增加其生存的機會。
三、醫學院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途徑
1.建立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等教育當中的基本問題之一,這是設置專業之基礎,也是制訂教學計劃之依據,更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出發點,也是實施教育教學工作的最終歸宿。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之依據。中國各大醫學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因此,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之確定應當準確地認識到不同的高校類型與不同地區之差異,并且進行認真研究與全面討論,并且明確地制訂出適合于高等院校發展的各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從而保障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能夠滿足當今社會之所需,特別是圍繞著中國現行醫療行業的人才需求,努力培養既用得上,也留得住,而且有作為的創新型醫藥衛生專業人才,這更是當今階段醫學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
2.形成合理的課程結構建立具有創新性的教學體系,對于醫學院校學生的培養十分重要。要優化醫學課程結構,建立起創新型教學模式。要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大學生為主體,符合大學生個性的課程結構。在教學與科研相互結合的環境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交流,師生之間的共同促進與共同發展,在醫學課程的設置上,應當建立起一個能夠有利于實現大學生自主性學習,有利于讓大學生盡快地參與到臨床醫療工作的教學體系。一是這一課程結構體系可通過對醫學類專業課程實施前期打通與后期分流,在確保醫學基礎課程內容能夠掌握以后,應當依據大學生的自主意愿與專業的規劃,分流出各個不同的專業發展方向,也就是要能夠適應于醫療衛生事業當中的不同專業技術需求,又要能夠全面地考慮到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并且適應于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從而有利于大學生在專業性學習當中創新意識之培養。二是這一課程體系通過進行課程的整合,能夠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對課程進行整合是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之核心。要通過對現有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進行梳理,從而改變只注重于專業上的對口,卻忽視了課程教學內容之整合與重組等現狀,并對各個課程模塊進行優化和整合。
3.注重于培養醫學生的能力能力的大小是衡量醫學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標準,也是檢驗醫學院校教學水平的重要尺度。要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要注重于學生能力之培養和提升,是培養一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此,我們一定要下決心徹底地改變只管對大學生傳遞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過于忽視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只關注大學生的考試分數,過于忽視醫學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如果只是讓大學生們進行死記硬背,卻忽視了對大學生思維能力進行訓練的陳舊落后觀念,從而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創新醫學院校大學生的培養模式,并且積極探索全新的學生能力培養方式,并且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一要進行多式訓練,以培養醫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如今的時代,知識是天天升值的。新知識的不斷增長,也就相應地導致陳舊知識的不斷發展、取代和被淘汰。為了讓大學生們能夠跟上當前時展的步伐,應對如今時代的挑戰,只依靠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的知識傳授,還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采用各種方式,培養大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并且引導大學生運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自覺學習,并且刻苦鉆研,從而多方面地獲取相應知識,汲取營養。要讓學生堅持不斷的學習和終身學習,做到生命不息、學習不止。二要啟迪智慧,以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醫學人才能夠在十分相似的醫療實踐之中快速地發現其中的細微不同之處,他們總是需要依靠創新思維來創造出全新的與獨特的概念,并且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創新思維作為創新人才的一種最基本特征,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所以,在培養創新醫學人才一定要注重于創新思維能力等培養。高等院校應當解放思想,做到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三要結合實際,以培養醫學生的實踐能力。醫學是實踐性十分強的學科之一。大學生今后要走向社會與服務社會,就需要有非常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應變能力。大量經驗都已經證明了創新更是需要建立于實踐基礎之上的。強化實踐教學是培養醫學院校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能力會激發出醫學院校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且還能提高大學生們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因此,要積極地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醫學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加強臨床實習,以此來培養包括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社會活動能力等在內的各項能力。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肯定會需要更加多的具備專業素養的醫學人才。因此,醫學院校的創新人才培養工作顯得任重道遠。但是,筆者堅信,只要醫學院校進行科學而合理的定位,建立起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就能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進而提高國民的健康水平。
- 上一篇:醫學藥理學緒論教學
- 下一篇:市委書記在統計研究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醫學檢驗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