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型態變遷對人力資源的影響
時間:2022-12-25 09:48:04
導語:經濟型態變遷對人力資源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8年以來,從宏觀層面上看,全球經濟雖然在強勢復蘇階段,但同時保護主義更加明顯,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也受到各方挑戰,而國內的經濟指標出現增速回落、服務業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勞動力總量供給和經濟增長速度從“雙增長”轉向“雙下降”,這種現象將會傳遞到勞動力市場,從而影響整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
關鍵詞:經濟復蘇;多邊貿易;勞動力市場
經濟型態發展變遷對社會各個行業均產生影響,產生的影響或是先行或是同步或是滯后,對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影響亦是如此。從以往數據來看,中日歐數據中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與經濟的同步性得以證實,短期將受經濟下行影響,同時當經濟復蘇行業更為敏感。從歐洲、日本靈活用工與GDP增速的變化來看基本同步,經濟下行對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影響有較大的滯后性。日本、歐洲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從興起到頂峰20多年時間(1986年興起,2008年到達頂峰),其中,2008年既是人力資源服務市場頂峰年限,同時當年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由于金融危機影響存在一定滯后性,2009年,歐洲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市值迅速回落。如人力資源服務市場中的巨頭—德科集團①,2009年產值達到近10年來歷史水平最低值。隨著經濟復蘇,依托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轉變,產值才逐漸恢復。
一、國外人力資源服務發展狀況
國外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已趨于成熟,并形成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穩定模式,伴隨著人力資源配置的剛性需求,國際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呈現出快速、穩步發展態勢。1.國外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從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規模來看,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14.3萬個私營就業服務機構,從業人員達到1.9百萬人①。靈活用工業務占比較高,占行業市場規模占比70%以上,人才尋訪(獵頭)占比8%,同時,RPO和人力咨詢管理占比達到1%。各個板塊增長較快,其中RPO及MSP分別增長13%和11%。靈活用工市場中以美日中德英為主,CR5市場份額達到75%,市占率分別為35%、12.5%、9.4%、9.2%、9.1%;從靈活用工滲透率上來看,英國較高達到4.1%,世界平均值1.6%。人才訪尋市場中美國占據50%份額,中國僅為6%。從全球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規模來看,2016年達到4910億歐元,并且以日美英為主,同時行業內大型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日美英這三個區域。反觀中國區域,市場份額大,但行業內國際知名企業少,行業內企業主要以小型企業居多,業務線相對傳統及單一,且科技含量較低,步入世界前列企業少。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情況呈如下特點:一是市場份額以服務業和制造業居多。從歐盟成員國統計數來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占比主要以服務業和制造業兩大門類為主,其中,服務類企業和制造業企業合計占市場總份額73%,服務類企業約占各國人力資源服務份額的40%,制造業約占33%。另據CIETT對8個非歐盟國家的統計(日本、韓國、巴西、墨西哥、智利),服務類企業在各國人力資源服務業服務對象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平均約占48%,制造業次之,約占27%,二者合計占總數的75%②。二是勞務派遣服務保持了企業競爭力,提高了員工適應競爭環境的能力。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在過去幾十年間,對派遣員工和提供服務的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使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勞動力市場的運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就業政策越開放,使用勞務派遣工的企業比例就越高,反之則越低。以歐盟國家為例,2009年歐盟國家中使用勞務派遣員工企業的平均比例約為23%。其中,丹麥、法國、英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比例最高,分別為49%、35%、35%③。三是靈活用工業務與經濟發展關聯性強。歐洲、日本的數據顯示,靈活用工及中高端人才尋訪是經濟波動的有力指標。從歐洲數據來看,2008-2017年季度GDP增速與靈活用工市場變化具有較強的關聯性,2009-2010年靈活用工工作時長的好轉與經濟從衰退中復蘇的跡象時間點重合。2016年,歐洲靈活用工工作時間比2015年增加了4%,歐盟GDP增速為1.9%,靈活用工市場隨著市場,隨著市場增速復蘇后有較快的增長。從日本的GDP與靈活用工數據來看基本上結論一致,但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靈活用工規模大幅下降;經濟增速提升的同時靈活用工增長快速。2.社會經濟變遷,對人力資源服務業進行了規范從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失業公約》(第2號)和《失業建議書》(第1號)中的全面禁止私營職業介紹所,到1997年通過《私營就業機構公約》(第181號),使私營就業服務機構實現了合法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國家的政府也相繼制定了規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法律法規,同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也通過自身的自律,重塑自身形象來贏得社會認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科技進步的迅速發展,就業服務工作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在經濟危機時期政府對勞動力市場的干預,而是根據市場競爭的需要進行人力資源有效配置。為了規范私營企業就業服務業的發展,許多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規定。1993年瑞典的《私營就業機構和臨時用工法》規范了私營就業機構的責任與義務,1994年韓國的《就業保障法》、2000年日本的《就業保險法》、2003年印度尼西亞的《第13號關于人力資源法令》等,各國出臺相應的法律條文,對私營就業機構的責任與義務進行了明文規范,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規范,起到了良好的支撐作用①。
二、經濟發展型態對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影響
2018年,中國經濟環境釋放出一系列利好企業發展的政策,從強調為企業減稅降負,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到多次降準,減少企業融資難點,均創造了良好經濟發展環境。特別是在11月1日,在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指出,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從國外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歷程看,從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與經濟發展形式同步的角度來看,我國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前景將不可估量。1.伴隨經濟增長,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業態將呈多樣發展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經近40年發展,在結合國外先進經驗,經自我創新驅動,實現從單一人事服務業務形態轉向多業態并存的格局。2017年,全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全年營業總額達到1.44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21%。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行業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3.02萬家,從業人員58.4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44萬億元/+21%。2017年,共為3190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幫助2.03億勞動者實現了求職擇業和流動服務。2.熱資金涌入,拓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融資渠道改革開放無疑對中國各個行業產生巨大推動作用,隨著外資進入中國投資,在中國設立企業,并跟隨了大批外資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由此行業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伴隨著經濟梯隊力量的分層,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也形成分層分梯隊的競爭態勢,加上資本的追捧,加速了市場的發展與分化。目前,國內的大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多在主板或海外上市,同時,大多初創型企業獲得投融資或新三板上市。2015-2017年,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單筆融資過億將近20筆,融資金額超過30億元,主要集中在招聘、外包、培訓及軟件開發等業務開發①。3.經濟結構的轉變,推動勞動力供需市場結構轉變對比國際上來看,中國勞動力市場靈活用工占比僅為1%,同時,行業集中在互聯網及電商等新業態領域,中國經濟結構從第一產業為主轉向第三產業發展將是推動了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從勞動力供應結構上來看,2010年,中國的勞動力開始出現從“供大于求”向“求大于供”的局面轉變,招人難、招人貴等問題成為勞動力市場主流問題,將推動企業向靈活用工模式轉變。4.經濟發展趨勢,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從國內和國際的角度分析國內外市場規模和產品結構,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潛力較大,目前營收規模在萬億元級別。對標日本市場,靈活用工市場滲透率達到34%,機構靈活用工滲透率達到2.4%,市場較為成熟。日本從1986年政策開放到2008年市場達到峰值,經歷了12年時間靈活用工規模提升39倍,規模達到三萬億體量(日本人才派遣協會口徑)。中國16~59歲勞動人口總數為9.02億人,是日本就業人數的11倍。日本機構主導的靈活用工滲透率達到2.4%,而中國1%不到,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獵頭業務的內資人均單產(41.1萬元),遠低于外資企業水平(72.6萬元)。從各項業務規模體量、滲透率和中國的勞動力基數來看,中國的市場存在較大的發展機會。
三、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業務發展存在的可能性
人力資源服務市場受政策性影響大,隨著相關政策的規范,勞務派遣業務將受政策條款限制,在未來經濟結構的轉型、勞動力結構的演變,卻為靈活用工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培育土壤。特別是,目前國內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自由職業者隨著共享平臺的產生而不斷發展,為靈活用工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因此,將來勞務派遣存在被靈活用工替代的可能性極大。另外,傳統綜合性的招聘平臺受到垂直化社交化的創新性平臺沖擊,細分垂直化后將有利于招聘信息的有效傳達,專業化更高。如在線招聘以互聯網提高信息傳達效率為起點,但傳統招聘平臺的市場將困于信息高速傳遞堆積下的無用性。對比前程無憂和智聯招聘的財務數據來看,雖然各自均擁有較高的現金流,但收入增長有所乏力,前程無憂2017年的收入中招聘廣告費用占比達到65%,招聘營收占比出現下降。因此,受自媒體及創新性平臺對市場的擠壓,轉型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是在線招聘平臺共同發力方向,如智聯招聘拓展中高端人才訪尋市場,前程無憂通過收購專業定位于互聯網企業的拉勾網擴張產業鏈,社交垂直平臺極有可能沖擊傳統在線招聘平臺,打破信息傳遞的無用性。從以往全球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發展軌跡來看,當經濟能夠進入復蘇階段,人力資源服務板塊能夠先于傳統消費品板塊出現轉機,同時依托中國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轉變,市場潛力較大。也許短期的經濟下行使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整體增長率存在放緩的可能性,但從長期來看,受益于行業滲透率和中國的勞動力基數,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有望產生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巨頭公司。
作者:胡小玲 單位:廣州紅海人力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人力資源管理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 下一篇:成品油銷售企業風險管控分析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