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基層公務員收入實考

時間:2022-04-13 10:27:00

導語:小議基層公務員收入實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基層公務員收入實考

論文關鍵詞:基層公務員求解條件加薪收入水平基本工資不同地區鄉鎮干部

論文摘要:2006年,全國公務員曾歷經一次較大幅度的加薪,人均增幅約300元,逾8000萬人受益。兩年來,隨著中央醞釀進行全社會收入分配制度調整,關于公務員要再次加薪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或流傳坊間。時至2008,我們不妨再對這個敏感的話題進行一次考察和梳理。加,還是不加?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清題目的幾個條件:基層公務員現在的收入、支出以及他們的貢獻。收入中上和收入偏低,工資不動和寅吃卯糧,工作忙碌和無所事事,每一個正題都伴生著反題,每一個答案都指向不同方向。

一道待解之題

2007年,覺得日子快把他逼到了絕路。四川廣安市廣安區大龍鄉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家里上有7旬老父,下有上高中的兒子,愛人沒有工作賦閑在家,一家4口全靠一個人的收入生活。

2004年,這個家庭突遭變故。的兒子生病住院,被診斷為精神抑郁癥,需長期依靠藥物等手段治療。光前期的治療費就得1萬來塊錢,要想徹底根治,后面的藥物治療也得跟上。急得四處籌錢。

雪上加霜。2007年,的父親又病倒了。醫生告訴,他父親得的是胃癌,手術費最少得3萬塊。他當時真的覺得生活快把他逼瘋了。那么,就基層公務員而言,面臨的窘迫情況是不是個案?《廉政瞭望》記者深入調查了基層公務員的生活狀況。

求解條件一:收入考量

據介紹,他每月的基本工資為1026元,加上每月95元的西部津貼和62元的“菜籃子”補貼,一共1183元。這在大龍鄉的公務員中,處于中等水平。記者了解到,鄉里公務員收入最高者每月為1408元,最低者每月為983元.光考察工資是不夠的?!暗凸べY、多補貼、泛福利”一向是中國公務員薪酬制度的特點,每年千軍萬馬考公務員的動力之一就是公務員所具有的廣泛的福利和各種補貼。一位國家部委的公務員曾透露,在他的收入中工資只占其中50%左右。而則給出了與這些說法相悖的答案。據他稱,除國家規定的工資和補貼外,那些外界揣測的名目繁多的福利項目在他們這兒根本沒有.而記者在經濟發展水平略高的南充市嘉陵區鄉鎮調查時,發現當地基層公務員的基本工資情況與大龍鄉相類似。

在南充市嘉陵區文峰鎮,全鎮一共24名公務員,人均月工資為1300元左右。他們中工齡最長的鎮機關支部書記于1977年加入公務員行列,現在的每月工資為1406元,是鎮公務員當中最高的。而去年剛分來鎮里的一名選調生,目前每月工資為812元。據了解,本次受訪地區公務員的政策性工資和福利獎金都沒有拖欠情況,并且每次國家給公務員的加薪也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落實。

那么,工資以外的收入不同地區間有差別嗎?文峰鎮一名鄉鎮干部向記者坦承,在未實行陽光工資的情況下,鄉鎮之間的收入情況的確存在差異。當地的情況是,每年除了工資卡上的收入外,公務員人均福利為每年3000至3500元。

記者調查發現,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公務員的收入有著直接影響。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鄉鎮,公務員的福利保障也會水漲船高,生活明顯寬裕很多。采訪中一位有著10年工齡的基層公務員對我們笑稱,平時打麻將可以50元點一炮。在這種情況下,當地的鄉鎮公務員名額相當緊俏。

即使在東部地區,基層公務員的收入也是跟當地發展水平掛鉤,普通鄉鎮的公務員收入不見得比西部高。3月23日,一位有15年工齡的山東普通鄉鎮的公務員在某論壇上傳了他的工資單,實圖“曬”出了他的收入:自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1年間他的全部工資性現金收入為9151元。

對于福利性收入,他自稱“社保之外絕對沒有任何獎金和福利”。他的一位工齡近30年的同事回憶,“單位從來沒在過年過節時發過東西”。而對于鄉鎮上的中層干部,他表示“也就是有時混個吃喝,工資待遇是一樣的”。在帖子的最后他寫道:對以上情況的真實性我負百分之百責任。

據了解,公務員收入的差別一方面體現在地理位置上,富庶地區的收入會高于貧困地區;另一方面還體現在基層與非基層上。同一個地區,市上公務員的收入比鄉鎮上高出一截這早已不是秘密。在廣東,湛江市下一中等鄉鎮鎮政府的普通公務員,每月工資千余元,全年福利約二三千元;但在深圳市,一些部門普通公務員的年收入已超過10萬元。

記者在各鄉鎮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絕大多數鄉鎮基層公務員認為自己的收入在當地處于中下水平,個別公務員認為處于“最底層”。與之對應的是,在“你覺得一份工作你最看重的因素”排序時,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將“收入水平”列在了前兩位。

看來收入在基層公務員心目中的位置,不可小覷。

求解條件二:支出考量

要綜合衡量一個地區公務員的生活狀況,除了考察收入外,支出狀況更是不可不查。網上所謂公務員“工資基本不動”的說法是否屬實?公務員的加薪情況是否跟得上當地的物價漲幅?

在90年代向親戚好友借錢買了房安家,當時的房價是340/米2。雖然因此背上了上萬元的債務,但還是感到慶幸:目前廣安的房價已漲到了2000元/米2以上,以他們現在的收入,尤其是年輕的基層公務員,只有望樓興嘆。

據記者調查,在大龍鄉16名公務員中,愛人有工作的僅兩人。這些公務員大多數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他們的收入需要負擔全家人的開支。

每月的收入在還債和維系一家人生活后,所剩無幾。據他說,支出的大部分都花在了一家人的吃飯上。這在調查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大部分受訪者的恩格爾系數值都較高,即每月花在吃飯上的費用占收入總額的比例很大。調查中的一位公務員,每月工資800余元,而食品一項支出就有500多元。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中,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貧困,這名公務員已達到了70%。調查的受訪者不具絕對普遍性,但這或許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部分基層公務員的生活現狀。

支出調查中的另兩個關鍵詞,則是教育和醫療。

孩子上學后,每年的學雜費成了家里的一筆負擔。據回憶,家里經濟緊張的那幾年,連孩子每學期開學時交學費都困難。

除開對子女教育費的憂慮,最怕的就是家人生病,全家只有他一個人有醫療保障。兒子生病后,只好找妹妹借錢給孩子治病。

的父親深知家里的經濟情況,平時有小病也不說,直到有一天倒在了廁所里,才被醫院檢查出得了胃癌。父親3萬元的手術費由幾個子女分攤,的那一份是由弟弟先墊上的。然而,由于發現病情較晚,手術最終也沒能留住父親的生命。

當今天的面對記者回憶起這些往事時,幾次停頓陷入回憶,眼中隱隱有淚光閃現。他說,對家人他有太多的歉意。

據一位知情人士估計,當地至少有50%的鄉鎮公務員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困難問題。尤其是近年來物價增長較快,而加薪幅度相對較小,更加劇了基層公務員生活的窘迫。

據調查表顯示,受訪的基層公務員所親身經歷的加薪中,少的一次加過二三十元,多的加過300多元。而物價的增長則遠遠超過這個速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走高,平均漲幅達4.8%,比06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說,病中的兒子除了醫療費外,還需要日常的營養補給來調養身體,而當地豬肉的價格已經從每斤七八元躥到了15元。

記者了解到,這些基層公務員平時的娛樂休閑等消費支出都很低。這一方面是因為鄉鎮的娛樂活動原本就不是很豐富,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沒有閑錢。

與上文中50元點一炮的“大手筆”相比,一位普通鄉鎮的年紀較長的公務員稱,“平時娛樂只能打5角錢的小麻將,再高就不敢了”。他還說,幸好自己的兒女都已經成家立業,每月還可以補貼家里幾百元,不然他和老伴兒的身體情況都不好,平時看病都不敢開西藥,只能自己熬中藥對付著,就更別提娛樂活動了。

在調查問卷中,對于“如果加薪你將打算如何分配”這一問題,幾乎所有人都勾上了“在滿足日常開銷后,適當增加精神娛樂支出”。基層公務員們現實中巨大的精神娛樂空白亟待填補。

求解條件三:貢獻考量

收入與貢獻相一致,可以說是我們就分配公平的衡量基準。據了解,在未取消農業稅之前,收農業稅和各種費是鄉鎮政府的一項主要工作。而在中央大力推行稅費改革后,鄉鎮工作的內容也隨之出現了變化,過去為收稅費而大量安排的人員需要分派新的工作內容。記者曾聽到過坊間流傳的一個說法,基層公務員待遇雖然不高,不過工作也很清閑,因此貢獻與工資差不多相符。這是否是實情?

在記者驅車前往廣安大龍鄉調研的途中,車上的工作人員忽然認出路邊一個正在匆匆趕路的行人正是大龍鄉黨委書記。

下車一問,得知正要趕到一個村里去查看新農村建設中的村居改造情況。記者在隨行的路上了解到,下村查看是他每天都例行的工作內容。并且,每個村都有鄉干部駐守值班,吃住都在村上。

一路上,碰到的村民都在跟打招呼,看來他們對張很熟悉。連一個站在山坡上的村民發現了坡下路過的,都叫住了他:“張書記,苗子我是過兩天再栽嗎?”“嗯,你就照我說的時候栽就是了!”

記者向求證那個關于基層公務員工作量小因而貢獻不大的說法時,他表示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工作量確有不同,但工作量小并不完全等同于貢獻不大。就大龍鄉來說,06年他剛到這兒時,鄉鎮干部確實存在人浮于事的現象。有的人上午來上上班,下午就進城去玩了。“你得給他派任務、打考核,不然真有人會成天找不到事做。在改變了激勵機制和整頓了作風后,現在已經好多了。”稱。

在村里,我們還遇到了鄉里的人大主任,他正在幫村民給新長的苗子整理薄膜。介紹說,一些鄉鎮也許工作量沒有那么大,但在大龍鄉,公務員的工作還是比較繁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穿針引線的活兒并不輕松?!闭f。

據一位鄉鎮干部介紹,目前他們的工作主要是抓一些項目工程,比如集資修路、鄉鎮建設等等。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會比較忙,有時連飯都得在工程現場解決。不過在沒有項目建設的時候,日常工作確實比較輕松。

日前,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督查組強調:各地在推行鄉鎮機構改革試點工作中,必須按照中央要求,確保鄉鎮機構編制和財政供養人員在“十一五”期間只減不增。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精簡機構人員,提高行政效率。看來,在人員和工作量的平衡上,鄉鎮還需要繼續探索。

上文提到,在調查問卷中“你覺得一份工作你最看重的因素”排序時,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將“收入水平”列在了前兩位。那么,基層公務員最看重的另一個因素是什么呢?

答案是“工作能否實現個人價值”。而與之呼應的是,對“你覺得歷次加薪存在的問題有哪些”這一問題,有約1/3的受訪者選擇了“工作本身難以體現個人價值,小幅加薪難以解決此問題”。

在受訪者談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時,“瑣碎”、“辛苦”、“累”等字眼頻繁出現。多數公務員認為,他們的工作是直接面對老百姓,事務繁雜而不容易出成績,難以有成就感。

表示,在加薪時,應考慮收入與貢獻保持合理比例,否則,有可能帶來激勵失效的弊端。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地基層公務員的收入和貢獻不可能完全相等,但只要能保持大體相同或相近,就屬于公平范疇。如果貢獻較大而收入較少,難免會帶來心理的落差和失衡,對工作產生懈怠情緒,這將不利于基層的長久發展,甚至會加劇基層公務員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