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進民退”現象
時間:2022-12-09 03:16:00
導語:淺析“國進民退”現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08年以來,隨著中糧集團收購蒙牛、山東鋼鐵并購日照鋼鐵、鷹聯航空被四川航空重組等國有企業收購民營企業的一系列案件的發生,“國進民退”問題再次凸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對于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分析,我們應該從當前的國際環境,以及我國所處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來考慮,從中可以得出“國進民退”只是短暫的局部現象,它不是人為主導的,而是發展市場經濟的產物。
關鍵詞:國進民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
近期發生的幾起國有企業收購民企的事件,讓“國進民退”成為人們討論關心的話題。多年前發生的“國退民進”的討論,似乎還在耳邊,那國迸民退的出現,是歷史的倒退?還是社會的進步?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特別是該現象產生的原因,只有弄清楚它為什么會出現,知道現象背后的東西,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國進民退”,這也有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
對于目前出現的“國進民退”現象,不同的學者對此現象的看法也不盡相同,主要在以下二個方面存在分歧:一是國進民退的存在程度問題,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曾表示,是否“國進民退”有待考證,他認為在工業方面并未看到“國進民退”現象’相反民營企業市場占有率還在上升。也有學者認為這只是局部現象,不是當前改革發展的主流。但趙曉認為的確存在“國進民退”現象,并且指出中國經濟模式不是走向越來越成熟、標準、規范的市場經濟,而是開始走向一個怪胎,民營經濟越來越邊緣化。二是“國進民退”中的進退問題,高尚全認為無論是“國進民退”還是“國退民進”關鍵不在進與退,而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發展的。在市場經濟中進退是正常現象,問題是有沒有壟斷、競爭和歧視。也有學者認為現在國有經濟不僅在一些帶有壟斷性質的上游行業比重呈現上升趨勢,并向下游擴張,形成產業鏈壟斷的態勢。同時在本輪經濟調控中國有經濟進一步向競爭性領域擴張,以“做大做強”為名,由政府主導兼并一些民營中小企業,特別是在煤炭、鋼鐵、航空、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尤為明顯。
在面對各方言論時,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一現象,筆者認為考察該現象發生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綜觀當前形勢和我國的國情,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使得許多中小企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有30萬家以上中小企業處于倒閉和半倒閉的邊緣,十幾萬中小企業已經倒閉。因此,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營企業整體競爭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為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出臺了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雖然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明顯,但是,據多數民營企業家反應,這些救市措施都偏向了國有企業,他們沒有獲得同等的待遇,這些經濟資源向國有企業的集中,更進一步壯大了國企的勢力,相對地,民營企業則變得更弱。最終結果是,造就了“國進民退”的趨勢。
二是國有企業改革成效的反應。國有企業改革歷經32年,雖然有些問題依然存在,但是不能否認它所取得的成績。這是一條不斷完善、不斷進步的曲折道路,歷經了三個階段:擴大經營自主權階段、制度創新和結構調整階段、以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階段?,F在我們正處在第三個階段。經過這三個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表現為:國有企業逐步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國有經濟運行效率顯著提高;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國有經濟分布范圍適度收縮,國有資本逐步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國有企業數量明顯下降,但實力進一步向大型企業集中。國有企業所取得的這些成就,必然推動了“國進”,它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有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符合這“三個有利于”,則應該是我們所倡導的,所支持的。
三是傳統文化意識形態的影響。我國現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還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社會轉型時期,人們還沒有完全解除傳統思想的束縛,又要面對更多的新事物新現象,所以不能夠正確認識這些新現象也是情理之中的。這主要表現在對市場經濟、國有企業、所有制問題上。例如,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各種所有制企業在市場上都應該是平等競爭的主體,不應該存在所有制歧視,但很多官員和民眾始終沒有破除所有制的偏見,在政策制定和日常經濟管理活動中,過分偏袒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而對民營企業給予冷落和限制。
四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氛圍不強。雖然國家為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政策法規,但是“玻璃門”現象、融資難依舊存在,目前大學生創業氛圍也不濃,除了這些外部因素,民營企業自身也有許多問題,企業行為不規范,環保意識不強,誠信意識薄弱,后續發展動力不足等等。
從這些原因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國進民退”的出現(暫且不討論是否存在問題)是社會經濟發展下正常的階段性現象.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消失,人們思想意識形態的轉變,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當中國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步入又一個發展階段時,筆者相信那時各類企業都會得到平等的充分健康的發展。那么,在現階段經濟轉軌進程中出現的“國進民退”應該是局部性的短期現象,它的出現不是人為主導的,也不是我國的政策,而是市場經濟主導下的產物。
- 上一篇:青年學生增強職業生涯教育
- 下一篇:職業教育適應經濟構成的調整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