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社會實踐教育資源開發路徑
時間:2022-07-15 10:59:56
導語:小議社會實踐教育資源開發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力資源包括校內的教學設施、校企合作企業、實習實訓中心與其他科研場所、文體活動場館、專業與人文展館、校園景觀以及校外的各家企事業單位、各種場(館)、自然與人文景觀、技術設備等。信息資源。指在中職學生社會實踐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信息的總稱。按信息來源不同可分為圖書信息、報紙信息、期刊信息、電子庫信息、光盤信息、廣播信息、電視信息、互聯網信息、手機信息、櫥窗板報信息、電子屏幕等戶外傳媒載體信息等。
以活動為載體,“活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活動,是教育教學的有效載體,能激活學生內在潛能。結合中職學生年齡特征和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是社會實踐教育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1.圍繞傳統開展職業素養活動。以人文傳統教育為主線,以職業實踐體驗為途徑,在傳統節日教育內容的基礎上,緊緊圍繞職業教育主題和特點,開展挖掘傳統節日、紀念日教育資源活動。如護理專業開展的重陽節“走進社區,敬老護老”主題教育活動,幼師專業在全縣幼教系統舉行“六一”節技能展示等均是具有職業學校特色的活動。2.依托專業開展職業技能活動。社會活動擴展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資源,把學生的學習場所從學校拓展到社區乃至社會。中職校開展社會活動必須與學生的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與普通中小學的軍訓、參觀和郊游、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不同,中職校的社會活動除了前述常規活動和頂崗實習、就業調查外,諸如烹飪專業師生參加龍蝦節烹飪大賽、旅游專業師生參加開(竣)工儀式等都是中職校所特有的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途徑。3.服務社會開展公益實踐活動。針對社會現實,以所學專業為依托開展多方面主題調查和志愿服務等活動。如汽修專業學生的汽車污染主題調查、土木工程專業的土地開發項目調查與旅游專業的節慶志愿者服務等。
以人脈為支撐,“內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1.名人引領,提升職業素養。校外熱心教育事業的領導、退休教師、優秀企業家、高技能人才、知名人士等擁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社會閱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驗。他們的成就及崇高品格,對中職學生具有很強的導向力、影響力。聘請上述杰出人士擔任校外輔導員,參與中職校的社會實踐活動管理,對中職學生的求學、成長、成才等都具有啟迪意義。如邀請教育專家作題為“面向現代化的地區職業教育”的主題報告會;聘請市縣黨政領導擔任學校的名譽理事長;邀請優秀企業家、校友等經常來校給師弟們作創業知識講座;邀請司法工作人員給中職生上法制教育課等。2.技能為先,挖掘技能人才。挖掘來自不同工作崗位的家長資源是中職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途徑之一。家長負責第二課堂,經常根據他們的不同的專長給中職學生作一些專業講座。如在銀行工作的家長為財經專業學生作人民幣的識別和愛護的講座,有風箏制作手藝的家長為幼師專業作手工制作講座等。同時,為了加快中職校技能人才的開發與培養,依托企事業單位和高等職業院校,邀請行業技能大師組建專業技能社團。通過開展技術技藝交流、名師帶高徒等活動,讓一批技術精湛、專業能力強的學生社團嶄露頭角。聘請德才兼備的社會技能人才為兼職教師,如聘請本地區富有經驗的高級技師擔任汽修、旅游、建筑等專業高級實習指導教師或專業實習顧問等。
以物質為基礎,“催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1.融入本地多種場館(所、室),搭建共享平臺,開辟人文素養實踐基地。根據本地人文和自然資源特色,按照因地制宜原則,與相關單位共建社會實踐教育基地能提高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如在教育部門支持下聯合成立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與本地高水平賓館共同建設廚師培訓基地,與縣少年宮共建青少年活動中心等。2.以企事業單位為研究對象,開辟專業實踐基地。中職學生是未來的企業人,走進企業、學習企業、研究企業是中職校社會實踐的必然要求。盱眙中等專業學校所在地不僅是著名的“龍蝦之都”“新興軸承之都”“中國凹土之都”“特色休閑之都”,而且工業園區內相關企業眾多,開發利用企業教育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依托這些資源建立了西馬機床實踐基地、龍蝦烹飪實訓基地、天泉湖旅游實踐基地等。3.引企入校,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引企入校是一種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能最大化開發社會資源的專業屬性。引企入校能實現教場與職場互動,是職業學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特有途徑。近年來入駐學校的蘇州思維沃德公司、南京新正奇有限公司等是其中典范。
以信息為紐帶,“柔化”社會實踐教育資源1.基于信息化教學,大力開發仿真實訓軟件。利用仿真軟件構建虛擬社會實踐場所是中職校開發社會實踐教育資源的空間延伸。仿真軟件可以在職業學校內建設企業級全真實訓基地,可以實現教學與虛擬企業無縫對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和企業場所。2.以博客、QQ空間等為媒介,共同利用社會實踐資源。QQ空間、博客在網絡上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一方面,可以通過上述載體廣泛地搜集各種有用的社會實踐資源;另一方面,對這些資源進行內容重組,實現實踐資源共享。
作者:胡德剛單位:江蘇省盱眙中等專業學校、盱眙縣教育局教研室
- 上一篇:淺析對礦業投資環境的認識
- 下一篇:紫砂的裝飾藝術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