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表演社會實踐研究
時間:2022-10-30 10:17:40
導語:高校音樂表演社會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既可以使學生得到全面鍛煉,實現教學目標,也能夠充分體現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責任。鑒于此,本文從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社會實踐的必要性談起,并就如何更好地開展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音樂表演專業;社會實踐;必要性;開展路徑
一、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社會實踐的必要性
(一)音樂表演專業建設的需要。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有全面音樂理論知識和熟練音樂表演技能的高層次音樂人才,這種“表演性”也是其區別于音樂學、音樂教育等專業的根本所在。而如何才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呢?一個有效且必不可少的方式就是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熟悉舞臺,熟悉音樂活動組織、開展的流程等,為他們的就業和個人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的需要。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長期以來,高校音樂專業教學一直都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多數學生都掌握了全面的音樂理論知識,但是沒有運用這些知識的意識,運用的機會也少之又少,很多學生一個學年內只有兩次登臺表演的機會,就是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所以很多學生在畢業后,在演出等相關活動中的表現,很難獲得用人單位的滿意和青睞。因此,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升實踐能力,正是學生就業和個人發展的需要。(三)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需要。高校除了教育和科研的職能外,還有社會服務職能,這也是當代社會發展對高校提出的新需要。特別是近年來,在相關部門的倡導和要求下,很多高校和院系都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就如何更好地服務地方發展進行了思考,也做出了一系列積極的探索,如搭建服務平臺、培育服務團隊、獲得服務效益等。這種服務并不是單向的,學校和大學生也在這個服務的過程中,體現了學校的價值和功能,鍛煉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可謂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四)地方社會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成為了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特別是近年來,又將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作為了新時期重要的發展目標,音樂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師生在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中,滿足了活動的用人需要,營造出了濃郁的音樂文化氛圍,成為了推動地方文化發展的主力軍。
二、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社會實踐的開展
(一)樹立正確認識。多個部門和各項活動的開展,都要以正確的認識為先導。具體來說,首先,作為高校和院系,應認識到社會實踐對學生培養、專業建設和學校方展的重要性和意義,明確為什么做、怎樣做等根本性問題。特別是自身所具有的服務社會發展的職能,在近年來得到了突出和強調,這對于整個高等教育來說既是一個挑戰,更是一次發展機遇。在此基礎上,在課程設置、實踐設施、師資建設等多個方面有所體現,真正做到樂于、善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其次,作為學生來說,一方面要從長遠角度考慮自己的就業和發展,結合市場需要來審視自身不足,對實踐能力欠缺這一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則要樹立起社會意識,每一個學生最終都是要走向社會的,也只有走向社會才能適應社會,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個人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再次,作為社會部門來說,應認識到專業人才對各類活動展開的重要性,并主動和周邊高校建立積極的合作關系,能夠有效緩解專業人才數量不足、人才水平有限的瓶頸,推動各項活動更好的開展。通過學校、學生和社會各部門在認識上的統一,才能從本質上保證各類實踐活動朝著預定的方向發展,獲得多方共贏的效果。(二)建立實踐體系。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以高校師生扎實全面的實踐能力為保障,而這恰恰是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的一個薄弱點所在,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在實踐意識和能力存有不足,因此需要在教學中構建起一個科學完善的實踐體系。具體來說,首先是課程體系構建。結合音樂表演專業特點和市場需要來看,可以將所有課程劃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大模塊。與以往課程設置不同的是,實踐課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分支,既包含表演、形體、舞臺等方面的校內課程,也包含演出、比賽等校外活動,使實踐得到明確和突出。其次是師資體系構建。多數音樂表演專業教師都是科班出身,在理論和技能上能夠充分滿足教學的需要,但是有一個問題在于,這種科班學習經歷使他們在求學期間,也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實踐訓練,所以在實踐能力上同樣存在不足。對此需要得到廣大教師的充分重視,主動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如多參加公益演出、演唱或演奏大賽等,起到積極的榜樣和示范作用,而學校也應對教師的各種實踐活動予以大力支持,并積極建設校內外實踐基地,努力建設一直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再次是評價體系構建。社會實踐活動并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在活動質量、效益等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實踐活動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認真評價。在評價內容上,要結合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次數、具體表現等,進行量化考核;在評價主體上,要打破教師是唯一評價者的局面,引入更多的評價者,如組織活動的社會部門、學生互評等;在評價方式上,除了量化制以外,還應該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如記錄表現、分享心得等。通過實踐體系的構建,使學生的實踐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本質上的提升,由此才能在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中長袖善舞,游刃有余。(三)加強政策保障。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絕不是單方行為,而是需要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政府部門,更應該充分發揮主導者的作用。要制定以省市政府、文化廳等行政部門為主要保障者的支持政策,各部門應起到積極的組織、協調、引導、服務等職能,各項活動的開展都應該在政府部門的宏觀協調下進行。因此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中,要對高校服務地方的方法和舉措予以大力的支持,善于利用高校音樂文化資源帶動地方音樂文化發展,并積極提供各種有利條件,加強服務的評估與督導,提高服務的效益和水平。條件成熟時,還可以鼓勵高校參加社會文化活動的競標,真正融入到市場中。如早在2007年,東北師范大學就通過競標的方式,在諸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開幕式的承辦權,學校調動全校的力量,站在為高校、城市和國家爭光的高度,圓滿完成了演出任務。整個城市的多個部門,在市政府的協調下,對學校予以了多方面的積極幫助,開辦了由高校承辦洲際賽事開幕式的先河。所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高校既不是唯一的實施者,也不是唯一的受益者,而是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政府,更要發揮出主導作用,制定出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政策,作為各項活動開展最堅實的基礎。(四)探索多種形式。音樂實踐活動是一片大有可為的新天地,每一個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大顯身手,需要學校、活動組織部門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機制,積極探索出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如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梢院鸵恍┪乃噲F體等簽訂協議,定期安排學生進行進行實習,“只有讓學生走進企業,了解社會及人們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踐機會,才能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其理論及實踐相結合運用的能力?!庇秩玳_展公益演出活動,1996年,等十四個部委聯合開展了“三下鄉”活動,已經成為了高校社會實踐的常規性活動,獲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效益,音樂表演專業正是其中的主力軍。而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則要實現從鄉村到城市的擴展,如城市社區。近年來,城市社區音樂活動的開展可謂是如火如荼,由此也產生了大量的人才需要,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正是最佳人選。可以與社區管理部門聯合,進行聲樂、器樂、理論教學等,也可以定期舉辦音樂演出。如沈陽音樂學院就與周邊社區聯合成立了音樂培訓機構,所獲得的收益一方面作為學生的薪酬,一方面用于各項活動的支出,滿足了多方面需要。再如專題活動,很多城市都結合自身特點,積極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打造專場演出等,如近年來流行的山水實景音樂演出,需要大量具有音樂、舞蹈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主辦方也與地方高校簽訂了用人協議??梢钥闯觯唧w的社會實踐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
綜上所述,近年來,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所獲得的發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先后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然而學生實踐能力的不足卻始終是一個難以打破的瓶頸,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和個人發展。另一方面,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的職能也重新被重視,要求高校為地方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耙魳奉悓I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具有精神導向性,擔負起重要思想、先進文化的宣傳責任”,基于以上兩點,全面開展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是勢在必行。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分析了其中的必要性,結合實際分析了具體的方式和路徑,也希望無論是音樂表演專業建設,還是地方的文化發展,都能在實踐活動中迎來全新的突破。
作者:井艷紅 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歌劇音樂劇學院
參考文獻:
[1]蔣詔宇.關于音樂類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建設性意見[J].當代音樂,2016,(07):34.
[2]倪佳.高職院校舞蹈人才培養與學演結合一體化實踐教學研究[J].當代音樂,2015,(23):117.
[3]娜莎.音樂專業大學生社會實踐影響及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2):10.
- 上一篇: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研究
- 下一篇:體育教育教學實習效果及策略分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