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傳統文化傳播研究
時間:2022-03-31 03:30:18
導語:大學生社會實踐傳統文化傳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而當代高校大學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相結合,并在社會實踐視域下展開相應的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社會實踐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本文在“5W”傳播模式的理論基礎上,圍繞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視域下的理論宣講、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和預就業實習四個方面展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的路徑研究,為堅定高校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
關鍵詞:社會實踐;傳統文化;“5W”傳播模式;路徑
一、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概述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而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如今,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繼承和傳播是當代社會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大學生社會實踐從狹義上來講,主要是指高校學生走出校園,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走入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使學生在接觸社會環境過程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一系列物質和精神活動的總稱。當代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主要形式包括理論宣講、社會調查、學習參觀、生產勞動、社會服務、預就業實習等。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播離不開社會實踐,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方式來傳播和發展傳統文化都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同時傳統文化在傳播與發展的過程中也可推動社會實踐內容及形式的發展。兩者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的。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應遵循于傳播學的基礎上進行方式或路徑的創新。美國政治學家,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羅德•拉斯韋爾曾提出“5W”傳播模式,明確提出了傳播過程及其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傳播者、訊息、媒介、受傳者和反饋??稍诖死碚撃J降闹笇拢M行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
二、高校成立工作室助力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是當下我們要去做好的一件事情。隸屬于廣東培正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下的傳統文化工作室以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從設立以來開展了超過50場關于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中,大學生為“5W”傳播模式中的傳播者,受傳者則是接受文化教育、參與文化知識普及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社區居民以及廣大青少年,傳播的訊息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精神。這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與發展,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大學生文化素養以及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結合當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和傳播發展的意義,以及社會實踐可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宣傳和傳播力度的作用來看,本文結合廣東培正學院傳統文化工作室舉辦過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主要圍繞理論宣講、生產勞動、社會調查和預就業實習這四個路徑展開闡述,而這四個路徑亦為“5W”傳播模式中的傳播媒介與渠道,以此為進一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供路徑思考與借鑒。
三、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路徑研究
(一)理論宣講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2017年以來,一直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而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理論宣講,是有效的傳播與發展路徑之一,有利于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宣揚和傳播,有利于為社會營造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渲染的氛圍。廣東培正學院傳統文化工作室緊緊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積極開展“傳統文化進社區”、暑假傳統文化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高校大學生到社區和下鄉進行傳統文化支教以及傳統文化理論教學等方式將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相關知識傳播給當地的青少年及社區居民,達到較好的文化宣揚效果。從2018年5月開始,傳統文化工作室與廣州市花都區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和志愿服務中心開展多期合作活動,工作室的傳統文化公益服務實踐隊每學期定期在基地開設中華傳統文化體驗課程——“傳統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教學課程主題多樣,例如具有千年歷史的油紙傘、給古代人們生活帶來歡樂的戲法等。而主要的教學對象是基地周邊社區的青少年。參與組織開展活動的人員為都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在校大學生。他們通過學習和積累到的傳統文化知識和技能,把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通過社會實踐理論宣講的方式傳承和弘揚下去,同時不斷培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的新一代宣講人。另外,傳統文化工作室已在暑假期間組建了兩次大學生“傳統文化公益服務實踐隊”參與下鄉文化支教,對鄉村學生開展漢服禮儀、硬筆書法等多門傳統文化課程,深入發掘傳統禮儀與傳統節日中的現代意蘊,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文化傳播概念理論整合應用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給鄉村學生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大學生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力量,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生主力軍。大學生通過理論宣講普及的社會實踐活動路徑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使人們增強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二)社會調查路徑。除了在進行理論宣講普及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深化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還可以通過社會調查路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更深一層地挖掘和了解,從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社會調查,進行調研活動,是有效的傳播與發展路徑之一,有利于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讓更多人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目前,筆者所在的高校大學生團隊已對外展開的調研工作有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疊滘茶基古村調研、茂名市茂南區鰲頭鎮北淦武術調研以及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調研等等。在對佛山茶基古村的調研中,本校大學生團隊與村社區的負責人溝通了解并學習“古村落如何打造和發展文化旅游小鎮”。佛山茶基古村是佛山市南海區十大古村落之一,在調查茶基古村的過程中,學生們運用課堂所學到關于文化旅游的理論知識,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當給出建設建議和方案,為古村落開發和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大學生團隊在學習調研的過程中,對茶基古村的“茶基十番”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了解,提高了大學生團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豪感和歸屬感,推動茶基十番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茂名市北淦武術的調研是在傳統文化公益服務實踐隊開展暑期三下鄉期間進行的。從茂名市北淦武術的調研中,本校大學生團隊積極學習和了解當地鄉村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現狀,通過與北淦當地武術傳承人的交流與溝通,學生團隊深入挖掘并了解地方傳統武術文化的內涵和底蘊,同時在接到當地的邀請后,為北淦武術拍攝特輯宣傳紀錄片,通過新媒體更廣泛地將此優秀傳統武術文化推向大眾,推動了北淦武術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播,將北淦武術文化傳播給更多人了解和熟知,進一步打響了北淦武術文化的名號,取得較好的傳播發展效果;而在對廣州市花都區洪秀全紀念館的調研中,本校大學生團隊也在其中感受到了歷史文化的魅力,學習到了歷史紀念博物館的開發模式,在進行調研總結的時候也對洪秀全該時期的歷史文化進行再次深入了解,并進行小組成員討論交流,做出分析報告,獻言獻策,進一步推動了洪秀全該時期歷史文化的傳播,取得明顯的傳播效果。從茶基古村、北淦武術調研以及洪秀全紀念館等一系列的社會調查路徑中,大學生團隊在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為其傳播與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從大學生的視角來為優秀傳統文化開發與建設提供意見等,也進一步印證了當代大學生在社會調查實踐活動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促進推動作用的顯著效果。(三)生產勞動路徑。通過以上理論宣講和社會調查路徑的開展,在學習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后,高校大學生還可通過生產勞動路徑來制作相關的傳統文化手工藝品并落地生產,以達到將文化產業化的效果,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播與發展。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項目進行生產勞動,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生產,是有效的傳播與發展路徑之一,有利于通過“再生”傳統文化,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命與價值,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喜愛。廣東培正學院傳統文化工作室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活動時,會進行相關傳統文化課堂手工藝品的制作,以此來輔助教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進行,同時也通過手工藝品的制作來吸引更多青少年的關注度與好奇心,間接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宣揚和傳播,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除了在社區公益課堂制作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傳統文化手工藝品之外,還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制成文創產品,將文化與商業結合起來,通過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制成具有創意和豐富內涵的文創產品,體現出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傳播的意義。而在這條生產勞動路徑上,高校大學生可大膽積極地探索出一條商業實踐運營模式,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銷售,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是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的。例如廣東培正學院的一支“謎倉”大學生創業團隊以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學院老師指導,由一名藝術設計專業碩士的社會企業設計師作為技術指導以及12名在校大學生組成,以工作室的模式,將文創實踐項目成功落地,目前開設并運營了一間文創實體店——謎倉文創生活館,并進行傳統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制作與銷售等社會商業實踐活動。通過“再生”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大學生們之間的口碑相傳,讓更多人了解到了文創生活館,也進一步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與發展。目前像謎倉文創生活館這樣通過傳統文化文創產品的生產落地銷售,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命與價值的實踐項目或實踐基地在全國高校內也有很多,例如上海師范大學成立的上海市大學生文創實踐基地等項目的進行,都讓傳統文化可以以嶄新的面貌、人性化的功能展現在人們面前,將傳統文化與創意生活相融合,展示出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四)預就業實習路徑。高校大學生還可通過預就業實習路徑去傳播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社會實踐組織參與方式多樣化的優勢特點,利用實習的機會讓更多人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高校大學生在預就業實習社會實踐活動中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宣傳,是有效的傳播與發展路徑之一,有利于通過發揮高校大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讓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形式多樣的傳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大學生可以在寒暑假期間利用空閑時間到教學實踐平臺進行與就業實習,目前,傳統文化工作室已經與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科學技術普及基地達成“協同育人”共建合作,成為了政校合作的教學實踐平臺,給高校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平臺去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又能將優秀傳統文化技藝教授給當地社區青少年和居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尋常百姓家,讓廣大社區居民都可通過此方式來接觸更多的傳統文化,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除了已與科技基地達成合作之外,工作室還積極向外開拓多平臺合作交流。目前,工作室由高校大學生隊伍創立的“謎倉”文創生活館已與“獨藝無二”企業搭建文創企業教學實踐平臺,此平臺具有商業屬性,給予高校大學生更廣闊的預就業實習機會,在諸如“獨藝無二”文創企業教學實踐平臺進行預就業實習,可以學習到更多相關的文化工作技能,讓高校大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計并落地生產成文創產品,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附加值和內涵,同時幫助平臺將產品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極具創意的文化衍生品,對傳統文化進行更好地傳播與發展,取得較好的傳播顯著效果。
四、社會實踐傳播效果
通過以上四個路徑的實踐探索,在理論宣講、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和預就業實習四個方面中取得了顯著的“5W”傳播模式中的“反饋”傳播效果。高校大學生通過四個路徑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現代社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應用和新定義,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傳播給廣大青少年以及社區居民,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傳承的意義,也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之情和責任感,從而不斷地在“5W”傳播模式理論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實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傳播與發展。
五、結語
大學生社會實踐具有大學生參與意識強、社會實踐內容與社會發展和時代主題高度結合、社會實踐組織參與方式多樣化等特點,通過社會實踐去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宣揚和傳播無疑是極好的方式之一,對加深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都有一定的重要意義。高校大學生要做好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助力軍”,自覺承擔起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實踐證明,理論宣講、社會調查、生產勞動以及預就業實習四個路徑充分發揮高校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皆可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但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的路徑研究可能還不夠系統和完善。因此,高校大學生還應繼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并在此視域下不斷探索除以上四個路徑外的其他有效路徑,在“5W”傳播模式的理論基礎上進行獨特創新,不斷推動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從而進一步堅定高校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為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紅紅.高校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路徑[J].文學教育,2019(12):80-81.
[2]韓鋒.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影響[J].文化學刊,2019(10):159-161.
[3]戴元光.關于文化傳播學的理論問題[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23(4):80-86.
作者:邱漢豪 游小彤 幸家樂 何靜賢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
- 上一篇:三全育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分析
- 下一篇: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認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