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探究

時間:2022-09-04 11:09:32

導語:思政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政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整合探究

[摘要]將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機整合,既符合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育人本質,也符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在需求,達到“1+1>2”的效果。筆者從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入手,探究以“學校驅動”“系部拉動”和“實踐教學平臺推動”的“三維聯動”的協同育人模式。

[關鍵詞]思政課;實踐教學;社會實踐;三維聯動育人模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影響和感染學生的重要思想平臺,是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渠道,是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思想陣地,更是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當今社會思潮爭論的基礎。在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政課教育過程中,如何將抽象的理論內化為思想,外化為行為,一直是教育部等部門關注的問題。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梢?,思政課實踐教學與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不僅可以共享教學資源,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增強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提升高職院校實踐育人的成效。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廣州某衛生類高職學院為例,了解和分析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機整合的狀況,試圖構建“學校驅動”“系部拉動”和“實踐教學平臺推動”的“三維聯動”協同育人模式,以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深化高職院?!叭珕T、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1對象及工具與方法

1.1對象。從廣州某衛生類高職院校隨機抽取802名一至三年級學生。其中,男生100人,占12.47%,女生702人,占87.53%;一年級300人,占37.40%,二年級300人,占37.40%,三年級202人,占25.20%。1.2工具。根據研究目的,圍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度”設計問卷。調查問卷共有13道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兩種題型。在題目設計上,1~3題主要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專業、年級,以確保調查樣本選取具有代表性。4~6題主要是了解學生對思政課的總體看法和認識,包括學生對思政課的意義、滿意度和興趣,以便于從整體上把握這門課的現實狀況。7~11題主要是了解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及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整合度。12~13題主要是了解學生認為思政課帶給自己的收獲。1.3方法。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進行測試。測試后,剔除無效問卷8份,最后得到802份有效問卷,對802份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

2.1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認可度調查分析。從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滿意程度來看,他們對這門課整體是比較滿意的。從表1可見,19.45%的學生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感到“很滿意”,46.01%的學生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感到“比較滿意”,31.67%的學生持中立態度,剩下僅不到3%的學生對思政課的效果感到不滿意(包括“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從學生對學習思政課收獲的數據來看,思政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效。表2可知,認為學習思政課“比較有收獲”的被試所占比例最高,達到57.98%。其次是認為“很有收獲”的被試占28.43%。選擇“收獲不大”的占12.59%。“沒有收獲”的占1%。從以上兩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對思政課的態度是認可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對思政課表示不滿意。這說明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獲得了學生一定程度的的接受,而且還在教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我們通過數據應該看到:只有19.45%的學生對思政課感到很滿意,持比較滿意和中立態度的學生占到了七成以上,并且約13%的學生認為學習思政課給他們幾乎沒有帶來收獲(包括“收獲不大”和“沒有收獲”)。這說明思政課雖已逐步為高職學生所接受,但還未達到他們的期望值。2.2高職院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開展情況分析。調查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方式時,學生表達了他們對講課、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態度。首先,僅采用說教式的教學不能夠真正深入人心。表3可見,在思政課教學方式上,69.83%的學生希望是“實踐教學”,28.55%學生希望教師能在課堂上提問題或組織學生討論,僅有1.62%的學生能接受傳統的教師灌輸知識的的課堂理論教學方式。這說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理論導向性的教學模式已經引起學生的反感。其次,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方式流于形式。表4可見,21.45%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學環節中經常有實踐教學,這說明有個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采用實踐教學作為輔助方式,同時約69%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偶爾有”,甚至“極少有”。這些數據表明很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僅僅是停留在課堂教學的層面上,只是偶爾組織學生討論、觀看教學錄像等,口號大于實效。2.3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整合度分析。華秀梅、羅本琦(2018)指出,大學生社會實踐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框架內組織的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社會實踐以及其他形式的社會實踐。從表5可見,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有機整合。一方面,在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中安排實踐教學,例如:組織學生到廣州市農民工博物館和從化區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組織學生參加紅色筑夢之旅——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等。另一方面,在課堂實踐教學中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開展課前宣講(學生小課堂),組建青馬學社,與團委合作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等。但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與高職學生社會實踐在有機整合的過程中,存在組織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從表6發現,超過97%的學生指出思政課教師是開展實踐教學的主體,約11%的學生認為輔導員有參與實踐教學,認為團委有參與的僅6.61%,系部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參與的不足2%。這反映出,思政課教師依然是開展實踐教學的主力軍,學工部(輔導員歸屬于學工部)、團委、各系部參與度不高。

3討論

3.1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調查顯示,只有19.45%的學生對思政課感到很滿意,持比較滿意和中立態度的學生占到了七成以上,并且約13%的學生認為學習思政課給他們幾乎沒有帶來收獲。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學習思政課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是為了拿學分、為了畢業而不得不學。因此,學校要想法設法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吸取知識,從課堂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3.2建立和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組織機制。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組織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和思政課教師。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是團委、學生工作部和系部輔導員。要使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有機整合,學校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讓各部門之間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學校驅動”“系部拉動”和“實踐教學平臺推動”的“三維聯動”協同育人模式,以期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深化高職院?!叭珕T、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第一、學校驅動,建立公正合理的保障機制。一方面是制度保障。根據教育部2018年4月印發的《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從??扑枷胝卫碚撜n現有的8學分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實踐教學”,學院應該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從各門思政課程中劃出相應學分,制訂完善的思政課教學大綱。另一方面是經費保障。學院應該設立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專項經費,對參觀學習、社會調查、社區服務、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青馬學社等活動經費以及思政課教師開展相關科研活動的經費給予大力的支持,從而保證實踐教學能夠順利有效地開展。第二、系部拉動,組建兼職思政課教師資源庫。鼓勵系部的學術帶頭人、教學名師、教學骨干、輔導員、企業名家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逐步形成思政課教師主導、專業教師和輔導員配合的師資團隊,豐富思政課教師資源。第三、實踐教學平臺推動,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機整合。

通過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不多,而很多學生表示希望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增加實踐教學的環節。借助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機整合,搭建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既可以“走出去”——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形勢與政策課以“青春告白祖國”為平臺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訪談、實地調查、創作小品等方式來認識和理解愛國主義精神。又可以“引進來”——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四章關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授課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書簽設計比賽”,讓學生通過畫筆將12個詞的含義理解透徹,入耳、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A1版).

[2]華秀梅,羅本琦.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回歸”理論課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良性循環的一種模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16-119.

[3]李逸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4]肖云,龐永紅,徐鯤.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整合:焦點、難點與創新[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5(4).109-113.

作者:伍穎儀 單位: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