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多媒體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
時間:2022-03-09 04:05:00
導語:小議多媒體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對完成高中美術教學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利用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成為不可或缺備課手段;運用多媒體,改進了欣賞教學;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
關鍵詞多媒體;美術教學;使用
多媒體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可以說,多媒體的運用對完成高中美術教學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近幾年來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實踐和探索,談幾點體會。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大量的講解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占去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制約學生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教學集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信息技術、網絡知識于一體,它的應用改變美術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對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手段和教學的質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進了課程資源的整合和優化。
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知識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教學內容變得具體、直觀,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當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認識到學習任務的意義時,他會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如:在《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欣賞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點是必要的一環,但書上圖片不多,又沒有與教材配套的掛圖,欣賞實景更是不可能,這時候多媒體就是最好的輔助工具。我將各處搜來的圖片掃描進電腦,并精心分類。上課時,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的伴隨下,一邊欣賞,一邊贊嘆,很快產生了愉悅的學習氛圍。然后,我點出用電腦制作的對比圖,清楚的展示了生動別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氣古樸的北方建筑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再在個別的細節上,比如故宮漢白玉的石階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圖案等進行放大和特寫,學生再也不是坐著聽和看了,他們忍不住站起來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舉手想要跟老師問清楚,小聲地和同學討論起來。這種學習是高效的、自主的。
二、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
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美術教師不斷地把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教學中去,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就必然成為不可或缺備課手段。所謂備多媒體課,就是教師利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設備,以傳統的備課形式為基點,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課堂教學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根據一定的教學過程設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體計算機中,以便于利用以計算機為主要設備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種備課方法。
多媒體備課并不是在備課時將多種媒體簡單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過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集成利用,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把各種教學內容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與其它學科相比,美術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特別是在教學資料的準備上更是如此。設計得再好的課,如果沒有必要的教學資料,那是無法達到目的的。這就需要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收集各種題材的優秀圖片、文字介紹等各種美術資料,及時地通過一定的設備存入計算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幻燈片、課件等,有了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把這些資料做成資料文件放在計算機中,在需要的時候只要通過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來,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學就可以了。
三、運用多媒體,改進了欣賞教學
美術欣賞屬于視覺藝術。在美術欣賞教學中,特別在欣賞各類美術作品時,要求作品的圖像質量高,作品數量大。而現有的美術欣賞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畫幅小的缺點,加之美術欣賞課的課時少,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已不滿足于教材上的介紹,他們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藝術體驗。要解決好這些教學中的矛盾,如果仍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是很難實現的。欣賞美術作品的感知過程依賴視覺形式進行,多媒體的表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與藝術有相通之處,在視覺形式上其點、形、色、線信息強度和畫面吸引力比課本圖片要強許多倍。而且能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例如,在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格爾尼卡》的欣賞中,如果只有老師枯燥、單一的講解,學生很難真正認識和理解作品的真正作用和美感,而充分地運用多媒體展示畫面,高質量的美術作品圖像,簡潔明了的文字說明,引人如勝的音樂和身臨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間展現在學生面前,大大節省了使用傳統手段所需用的時間,給教師和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欣賞、感受、討論、分析作品的美。這樣能激發學生認知的濃厚興趣。使學生進入到美術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境。使視、聽感官相互配合,達到一種通感的審美效果,從而領略該作品的藝術內涵。
四、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
美術課的作業形式一般就是繪畫和手工等。然而學生的智商和對科學技術的靈敏度都在提高,多媒體的出現給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多媒體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形式,不會因為畫不好或做不好而喪失信心,失去持續發展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比如布置好一個繪畫題目,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進行分工合作,利用搜索工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布置用電腦繪制一副《我為奧運會加油》的題目,學生中美術動手能力強的就用“金山畫王”做繪圖,有的就搜集相關的圖片參考資料,有的搜集文字解說資料,人人都有事可做,分工具體細致,讓學生在作畫練習中,不知不覺得就培養了合作的能力。在傳統的素描教學中,教師每一次做范畫,都會因為空間的限制,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夠看到老師的作畫步驟程序,但是,通過多媒體投影到大屏幕上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不要籠統的觀察,而是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進行重點觀摩,在繪畫練習實踐中,學生之間可以在切磋技藝中相互取長補短,在合作得到共同的發展和提高。
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與新課程整合能夠使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通過將多媒體引進課堂,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性,既豐富多彩又充實完整。這種學習內容直觀呈現的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信息素養。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為教學快捷地提供課題所需的各類信息,使課堂的信息量增加,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欣賞需求,從而提高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 上一篇:個體道德需要培養的途徑探索
- 下一篇:探索高中美術優化教學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