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表演二度創作

時間:2022-04-15 05:18:00

導語:小提琴表演二度創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提琴表演二度創作

小提琴演奏作為一種表演性極強的藝術,需要通過一定的媒介來展現其內容與本質。小提琴演奏有其獨特的演奏技巧與表現方式。它需要兩個環節構建:一是作曲家的創作,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度創作;二是演奏者的表演,即今天要重點談論的二度創作。

一、二度創作是對小提琴作品的再創造在音樂藝術的創造活動中,作曲是第一個創造過程,稱一度創作。音樂表演是第二個創造過程,稱二度創作。二度創作不僅是演奏者表達一度創作的作品,通過對曲調、作品與作曲家的創作年代、風格特點進行分析,充分理解作品感情,對作品中的人物、意境進行再創作,把樂譜轉化為實際音響的創作過程,同時,還是使作品從精神向物質轉化的邏輯上的繼續,即通過演奏者的再創作實踐,把這種反映原作者精神表現的、通過視覺感受的樂譜轉化成用聽覺感受的音樂,把潛在的音樂美變成現實可感的音樂美。

二度創作是決定演奏者演奏作品成敗與品質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小提琴演奏的首要任務。一個成功小提琴家的演奏無論是悲是喜、或怒或泣,之所以能夠扣人心弦,引起觀眾心理的共鳴,使人終生難忘,這不僅是由于演奏者具有高超、嫻熟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更重要的在于,演奏者通過對作品的二度創作賦予了作品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同時也體現演奏者深厚的藝術修養。

二、二度創作在小提琴演奏中的應用體現小提琴演奏是感性和理性密切融合的創造活動,這樣的創造活動通過對器樂作品的細致、深入地分析與研究,對音樂作品的詮釋與再創造,把握器樂作品中的神韻與精神,體驗理性的思考,加之自己感性的感受,從而形成自己的演奏特色。

(一)忠實于一度創作的內容與情感從音樂創作過程來說,作曲家對社會生活的體驗通過樂音加以表現,他們通過音樂作品抒發對時代生活的感受和種種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心體驗。每首樂曲都凝聚著作曲家的強烈思想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誼蘊藏在每一個音符之中。演奏者對樂曲的感受越深,在演奏時的表達則越純真、越完美。

(二)演奏意境的聯想與想象作曲家圣·桑認為:“音樂始于詞盡之處,音樂能說出非語言所能表達的東西,使我們發現自身最神秘的深奧之處,它能傳達出任何詞語也不能表達的那些印象,心靈狀態。”因此,需要充分發揮表演者的想象。意境的想象,就是要盡量去啟發音樂的想象力,運用想象的力量使自己進入角色,根據樂曲的內容和音樂形象,投身于美麗的環境與人物形象的塑造,換句話說,就是要像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身臨其境。

(三)感情的把握在小提琴演奏中,演奏者應具備強烈的創作意識和創作激情。這種創作的意識與激情,能使演奏者獲得美的音樂表現的基礎,充分地調動起自己的情感積累,喚起真實的情感記憶,以演奏的熱情去撥動聽眾的心弦。在小提琴表演中只有達到宣泄激情與控制激情的辯證統一,才能讓演奏者出現在舞臺上時,激情呼之即出、揮之即去、變化有序、收放自如,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

(四)個性的體現演奏者不僅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還能夠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長,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表演方式,從而形成獨特的個人表演風格。海菲茲是偉大的小提琴大師,但是他的流浪者之歌展示更多的是精湛技藝,淡了一絲虔誠。小提琴家穆與弗雷德里曼的小提琴相比較,穆特詮釋的是悲涼、悲傷、悲戚,弗雷德里曼詮釋的是悲憤、悲壯、悲愴,表達出了吉普賽人流浪不屈的精神。所以,不同的演奏者,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會重新去詮釋作品。當然,這種個人風格的體現,決不能失去原作的風格色彩,掌握樂曲的地域、民族風格特點是十分必要的。個人風格的體現是在忠實于原作藝術色彩的基礎上,發揮表演者的創造個性,是音樂表演的真實性和創造性的結合。

(五)技巧與藝術表現技與藝是相輔相成的。發音、運弓等技巧和情感的表達構成演奏者的整體。隨著音樂教育的正規化和系統化,掌握高潮表演技巧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成為音樂表演藝術家的卻不多見,這其中的差別正如李斯特所說:“在音之詩人和普通的音樂家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前者力求表達自己的感受于音樂中,后者則循著傳統的陳規,將音符排列、組合,輕巧地超越一些障礙,得到的更多是一些任意復雜的音響配合?!彼哉f,音樂表演應該不僅給人以審美的愉悅,而且能以其豐富的內涵與情感表現而動人心弦、啟人心智。傳統唱論中的“唱歌兼唱情”、“聲情并茂”等,都是主張把演奏技巧與藝術表現結合起來的名言。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只有經過演奏者的演奏,把作品中無法用符號和詞語精確地表示出來的內容給予完美的表達,傳播給聽眾,欣賞者才能聽到它真正的具有生命的音響,演奏者的演奏過程就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而且每次演奏都可能伴隨著新的,甚至是創造性的處理與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