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服務問題研討
時間:2022-05-21 10:49:00
導語:農業氣象服務問題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我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并得到發展。農業氣象服務設在國家、省、地、縣4級氣象機構內,已成為氣象事業基本業務。服務對象是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和廣大農民群眾。通過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人工增雨服務、農業防災減災服務、農業氣象情報和預報服務,每年都創造重大經濟和社會、生態效益。氣象部門為農業服務主要目的是防災減災,增產增收,改善生態環境。筆者將我國農業氣象服務現狀進行了總結,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與思考。
1我國農業氣象服務內容
1.1提供災害性天氣預報為農業部門及廣大農民提供旱、澇、低溫、霜凍等災害性天氣的長、中、短期預報,提示農民在氣象災害到來之前做好防災準備。
1.2提供防災、減災的農業氣象決策依據根據所研究的成果,提供抗旱、抗低溫、防霜等技術和措施,提供災情信息。
1.3農業氣象監測利用衛星遙感和地面農業氣象網數據,提供作物長勢、災情、土壤水分、天氣氣候條件等農業氣象監測和預測信息,并分析氣象條件利弊,提出趨利避害的農業生產管理建議。
1.4提供作物生長及農業氣象產量預報提供播種、施肥、發育期、收獲期預報。根據作物長勢、面積及氣象條件,進行農作物產量預報,定期向國家及省市提供預報結果,從而為農業經濟發展服務。
1.5農業氣候資源分析及區劃每隔幾年對全國各地農業氣候資源進行系統分析,并進行分區,服務于全國農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化農業生產發展。
1.6人工影響天氣每年春季進行人工增雨飛行作業及人工防雹作業,防御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在全國防災、減災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7森林防火服務開展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用氣象衛星監測森林、草原火情。
1.8為生態建設服務生態環境變化與天氣氣候條件有直接關系,氣象部門可提供對生態變化的監測結果,并提供與生態有關的氣候環境變化資料及氣候論證,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基礎依據。
2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
2.1服務與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不適應隨著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及市場經濟的發展,目前提供的常規農業氣象服務,特別是單一的農業氣象情報服務,已不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生產多樣化的需要。應及時調整目前農業氣象觀測的監測內容,根據當地種植的特色和需求,擴大農氣觀測項日,豐富情報服務內容,擴大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時效,并逐步開展精品經濟作物的農業氣象服務。
2.2儀器陳舊,人員知識老化儀器設備陳舊,現代化程度低,觀測手段和方法簡單,資料處理靠手工,技術更新太慢,人員知識老化,基礎設施差,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并且流失嚴重,農氣服務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3拓展服務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業氣象和遙感業務服務領域拓展的空間廣闊,但現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總體方案和實施方案尚不匹配,低水平重復較多,離形成業務服務能力還有較大差距,真正意義上的拓展和創新較少;對于綜合性項目,缺乏統一的部署和安排,步子太慢,如調整農業氣象觀測內容,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站等;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信息化(如農氣報表)工作滯后,急需建立新一代農業氣象服務現代化系統。
3發展對策與思考
3.1發展農業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新技術建立一批農業氣候資源、森林與濕地氣候資源、草原氣候資源等開發示范基地。加強特色農業、精準農業、設施農業的氣象科研與應用服務能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為農民致富增收提供示范服務。以區域農業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主線,研究區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生產潛力及優化布局,進行農業自然資源的分區、分類及評估;為區域生態農業產業結構布局調整、農民致富增收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3.2拓寬為農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在做好為大田農業服務的同時,要加強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和高附加值的“名、優、特、新”農產品的服務措施。同時,為保證氣象信息的時效性和覆蓋面,更廣泛直接地發揮氣象信息在農業生產和防災減災關鍵時期的重要作用,在為政府提供決策氣象信息服務的同時,開展針對縣(市)鄉鎮等基層服務對象的精細氣象信息產品的開發和研究。要發揮現代通信技術快速便利的優勢。
3.3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基礎理論研究與大氣科學其他分支學科相比,農業氣象仍是一門年輕的邊緣學科。目前該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薄弱,水平較低,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未來將在大量科學試驗基礎上,進一步提示生物圈中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等研究對象的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形成的生理生態過程。能量物質轉換傳輸過程和農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以及各種過程與環境氣象條件的復雜關系,并以詳細的數學模型和精湛的計算機仿真、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再現這些過程,生物圈在氣候系統五大圈層中的作用,生物和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及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農業氣象災害預普、評估、防御;農業氣象預報的原理技術方法等研究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3.4科研、業務、應用緊密銜接課題立項之初,就應考慮業務化和在實際中應用的問題,研究開發過程中,不閉門造車,應盡量與生產接軌,到生產實際中去,為用戶著想,面向業務實際、面向農村應用,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搞好科研與業務服務產品的應用傳播,建立健全信息網,探索采用多種形式傳播渠道、信息載體。把氣象科技成果和業務系統的服務信息迅速廣泛傳播出去努力使氣象為農業服務面向政府、面向生產指揮部門,面向農技人員、面向農民、面向生產交際,創造出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提高氣象為農業服務的現代化水平。
- 上一篇:市區加強法治建設規劃
- 下一篇:民法時效中斷問題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