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低年級音樂教育

時間:2022-07-23 10:52:07

導語:新課改低年級音樂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低年級音樂教育

在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實踐中,人的生活意義、生命價值,人的生動、主動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課程倡導關注人的發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育教學中進行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從事音樂教學的教師最首要的目的和任務。

一、遵循主體性原則,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以人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根本,關愛人的生命及生存環境?,F代認知心理學認為有效學習最重要的內部條件:一是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二是學習者主動的加工活動。從外部因素來看,主動來源于教師贊賞的笑臉、同學羨慕的眼神、家長滿意的夸獎等,但更有效、更持久的“主動”來源于人的內部因素,即學習者的自身興趣。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在小學階段,除了少數從小樂感強,對學習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孩子之外,大多數孩子是按照家長的意愿學習音樂的。山于兒童的自制能力差,他們很難完成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更談不上創新。培養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創新興趣,主要在于教師采用豐富有效地教學手段、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活潑新穎和充滿感情的教學語言,在于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將知識性與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創新情境,并引導學生進人情境中。這種感性認知的教學方法,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能激發出兒童的創新興趣。同時,對學生創造性言行的適時表揚,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情感。兒童具有創造性,這一點毫無疑問,他們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創造被別人所認可,就可能引發出更大的創造興趣,進而促使其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二、遵循開放性原則,變“封閉—模仿”為“開放—創新”,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要使學生的創新才能得到培養和發揮,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重視學生主動探索、質疑問難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1.改革單一程序化的教學模式。音樂課堂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不但要會唱歌、懂樂理,還要會分析、欣賞音樂曲目以及演奏樂器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常規,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興趣、個性、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出發點來設計課堂教學。例如:利用游戲進行音樂符號的辨認,利用講故事分析和理解音樂作品,利用手拍節奏、豎笛吹節奏、改變節奏讀兒歌等形式培養學生創編節奏的能力,利用簡化旋律伴奏、簡易和音伴奏、即興創作吹奏、先奏后唱等形式進行歌曲教學。

2.體態律動與歌曲欣賞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音樂是富有動感的藝術,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牛好動的年齡特點,在上唱歌或音樂欣賞課時,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內容和旋律節奏自己編舞蹈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這種歡樂、和諧、活潑的氣氛既能展示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創新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遵循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由“接受—驗證”式學習轉變為“發現—探索”式學習,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習慣

“創造力人皆有之”兒童是具有音樂創造思維潛力的,音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怎樣挖掘這種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創新習慣的前提和核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創新概念,知道什么是創新的行為和表現。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必要的創新能力,容易養成不會思考問題,隨意附和的習慣。要改變這種不經思考、隨意附和的現象,教師就應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通過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發現—探索”式思維能力,并在情境學習中產生體驗、感悟和思考。如在小學一年級第二冊第二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五線譜的位置進行手號練習,有意把第三線上的音做成51的手號動作讓學生隨著練習,并問學生:“教師做對了嗎‘2為什么?”再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認識正確與錯誤。接著和學生一起進行五線譜間的手號位置鞏固練習。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教育改革及發展的方向,也是新的教育形勢下對教師的更高要求。只有每一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這一點,并為之不斷探索,大膽改革與創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才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