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教育人文性思考

時間:2022-06-05 10:56:53

導語:高校音樂教育人文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音樂教育人文性思考

摘要:音樂教育在我國長期被技藝化,功利化,這有其歷史和現實原因。事實上,音樂教育最大的價值在其內含的人文性,這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通過其審美特性和非審美特性得以實現。

關鍵詞:音樂教育人文主義人格教育

19世紀后半葉,中國傳統社會格局被打亂,逐步被卷入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之中,中國古代音樂和近代音樂在此時出現了鴻溝現象。在近代化過程中,一部分有識之士通過日本向西方國家學習音樂教育模式,并引入中國,這種音樂教育模式幾乎都是“‘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法’的教學模式,這種知識加技能的音樂課,在開始是屬于先進行列的,歐美日諸國就是采用的這種教學模式。但到了30年代,他們便逐步把這種技藝教學放棄了,而我國卻依然將其沿襲了下來,一直到今天?!雹俅送?,當下學校教育中對升學率的過分追求,也導致為升學加分而學習音樂、通過取得音樂考級證書來獲得“特長生”資格的功利性學習音樂的現象。所以,“我國現代音樂教育對音樂的普遍認識主要還是知識的、技術的、娛樂的、工具的、商業的等等”②,忽略了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人文性、音樂教育中蘊涵的文化性,出現這種情況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和現實原因的。事實上,音樂教育最大的價值在其內含的人文性,這是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通過其審美特性和非審美特性得以實現。

一、音樂教育應充分體現人文性

1.音樂課程是一門人文課程2001年6月我國教育部制訂下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把音樂課程重新定位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雹垠w現了國家對音樂課程人文性的重視。近代人文主義是興起于20世紀、和科學主義相對應的概念,西方學者對其解釋為:“凡重視人與上帝的關系、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對于自然的優越性的態度,都是人文主義。從哲學上講,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④對人文學科的解釋為:“人文學科是關于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的人文主義的學科”⑤。人文主義反映在音樂學科中是和文化、精神、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科學主義反映在音樂學科中則和技術、準確性、定量分析相結合。在新課程改革中把音樂學科定位為人文學科反映了課程觀的進步,但并不是強調人文就一定反對技術。事實上,作為人文學科的音樂課程,準確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術是其重要支撐,而音樂學科中的技術也從來不是以單純的如一般匠人的技術存在的。在音樂技術的訓練過程中,就已經包括了音樂的體驗與感受、精神境界、信念、意志、理解、興趣和激情等人文因素內含其中,構成了一種“藝術的精神”,推動著藝術生生不息的發展。但這種內在的人文動力有些時候是不穩定的、容易消失的,這就需要外在的人文動力來加深、鞏固,從而構成一種合力,推動音樂文化的發展。而外在的人文動力的形成就需要將音樂課程放進文化的大環境中,“包括音樂生成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哲學、文學、藝術等各種層面的內容”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使音樂在音樂課程中得到深刻的感受和闡釋。德國現代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談及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音樂時說:“把莫扎特的音樂說成是歡樂的或寧靜的,把貝多芬的音樂說成是莊重的、低沉的或崇高的,那只是暴露了一種膚淺的鑒賞力?!雹哌@是因為“某些藝術品之所以能夠傳達出滄桑感、使命感、歷史感、宇宙感,都意味著藝術家對世界、宇宙、人生的情理交融的深切認識、感悟和理解,它超出形象對心理的愉悅,進入了體驗整個人生和宇宙的精神境界。”⑧所以,對音樂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建立在人文基礎之上,同時又促使接受者人文心理的形成。2.人文性對多元音樂文化的意義在倡導多元音樂文化的今天,重視音樂教育的人文性更體現出積極的意義?!拔幕嘣髁x是指不同國家、不同國際團體和組織用以理解和組織文化多樣性的一種方式。”⑨多元音樂文化則反對堅持一種音樂傳統,倡導包容世界各個民族的音樂,強調尊重不同音樂文化價值觀。多元音樂文化的價值觀反映了新時期音樂教育的歷史境遇,但盲目的提倡多元音樂文化教育并不一定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首先音樂教科書容量有限,除了基本的知識體系,不可能容納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文化的內容,加之我國本身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音樂文化的內容已很繁雜。其次,有些民族音樂的主要用途并不是審美,有些民族音樂文化屬于非主流的音樂文化,在擁有話語權的主流音樂文化中,不恰當的引導反而滋生對弱勢音樂文化排斥和蔑視的心理。面對這種情況,發揮音樂教育中的人文性顯得至關重要,因為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它包含著理解、尊重、寬容等特征,在人文主義的視角下,多元音樂文化教育就不是以音樂教材中包含多少民族音樂的種類來衡量,而是看通過音樂教育,是否使受教育者接受了多元音樂文化的觀念,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建立終身熱愛音樂的情操,以及樂意了解多種音樂文化的熱情。3.提倡音樂教育中的人文性應注意的問題倡導音樂教育的人文性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人文主義’教育是由對各種影響的了解,由對思想、理論、原則的研究組成的”⑩,過多的提倡音樂教育的人文性往往導致使音樂課程附加上許多非音樂的主題。所以音樂教育的人文性必須建立在音樂本體的知識框架之上,因為使音樂課程達到教育人的目的關鍵還在于對音樂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對音樂的了解。所以倡導音樂教育應體現人文性,并不排斥技術和知識,而是在技術和知識之上,將受教育者對音樂的感性體驗通過文化的滋養上升為意義的層次,轉化為個體內心的藝術精神,培養熱愛音樂的情操,從而促使音樂文化長久持續的發展。

二、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個體人格的完善

1.中外古代教育家的代表性觀點音樂教育首先是培養人、完善個體人格的教育,這一點在中外教育思想中都有所體現。孔子(前551-前479)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人,認為禮樂教化是培養個體道德、人格的主要途徑,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從字面意思上對此解釋就是:“興起情趣得之于詩,立身行事得之于禮,完善人格得之于樂?!陛佪嬘炓簿褪钦f,通過詩教,即文學藝術教育可以培養人健康、豐富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往往是感性的,是人對世界的感性認識,還需要社會對人提出一定的要求,即“立于禮”,使人形成理性的思維。但對人過多的理性要求又容易形成“其民之蔽,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的禮教之弊。所以孔子認為,先有詩教后有樂教,詩教陶塑一個樸素的情感本體,禮教形成基本的道德規范,樂教在更高層次上回到情感品質上去,達到情感和理性的和諧統一,塑造一個理性的情感本體。情感與理性的和諧統一標志著人格的最終形成,所以說“成于樂”。在西方,音樂同樣被作為一門完善人格的科目存在。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藝術教育思想側重于情感教育,認為藝術對情緒具有凈化作用。他在《政治學》一書中談到關于音樂教育的問題,認為音樂教育是“既不立足于實用也不立足于必需,而是為了自由而高尚的情操。”認為在音樂教育中尋求實用是對自由大度胸懷的極大歪曲。柏拉圖(Platon,前427-前347)的學科課程論為“七藝”奠定了理論基礎。“‘七藝’全稱‘七種自由藝術’(拉丁文SeptemArtesLiberales)。這是歐洲中世紀早期古希臘、羅馬學校中所設立的一般文化課程的稱呼。它包括文法、修辭、邏輯學、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钡搅耸?、十五世紀,以拉丁語、希臘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課程發展到鼎盛時期?!叭宋闹髁x是把兒童作為人這一整體進行全面培養為中心課題的。”人文主義的第一個教育宣言由韋杰里奧(P.P.Vergerio,1370-1445)作出的,并對“七藝”做出了大幅度的修改,他認為教育需要心智訓練和身體訓練兩種來塑造全面的、自由的、主體的人,其中心智訓練課程中就明確規定有音樂課程,表達了人文主義所追求的教育方向。輥輳訛2.音樂教育通過兩種特性促使人格的完善發展音樂教育不僅具有審美特性,還具有非審美的特性,共同促成個體人格的完善發展。音樂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教育,并通過審美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對人的精神世界進行重構。好的音樂作品首先使人聽覺愉悅,這種愉悅性更多的包含著感性的成分,讓人們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經常感受到的種種情感。如中國的戲劇和來自西方的歌劇,它們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使人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不同情感的慰藉。在此基礎上,偉大的藝術品有著更高的審美內涵,“提供一種持續的可品味性,使作品長久保持其生命力量?!比缈ㄎ鳡栐u價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時說:“我們所聽到的是人類情感從最低的音調到最高的音調的全音階;它是我們整個生命的運動和顫動?!蓖瑫r,音樂教育還具有非審美的特性,它往往通過審美特性來實現,二者始終融合在一起。好的音樂作品在完成其審美以特性后,會逐漸向意義和觀念等理性層次發展,完成其一系列的非審美特性,如音樂作品中包含的愛國主義情操,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音樂課程不同于科學課程和道德倫理課程,它是通過意向對情感的激發,實現對人心靈的塑造。

總之,音樂教育通過音樂的審美特性和非審美特性影響個體感性和理性的協調發展,以此造就人格完善、情感豐富獨立、虎虎生氣的個體。實際上,倡導音樂教育的人文性和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個體人格完善發展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觀念。只有體現人文性的音樂教育才能促進個體的人格完善發展,而一個人格完善的民族才可能有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過去關注于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教育體系不和別的學科相互聯系,孤立的發展,很難建立起學科之間的生態發展關系。強調音樂教育的人文性等于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建立一種生態系統,和別的學科進行交流、融合和碰撞,就會增加智慧的火花從而拓展音樂文化的生命力,而這種勃勃生機必然影響著接受音樂教育的每一個個體,并促進個體人格的完善發展。

作者:史書園 單位: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