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與和諧社會構建關系思考
時間:2022-11-24 03:43:00
導語:圖書館與和諧社會構建關系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民族綜合素質的提高已成為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學習是決定文化指數的重要條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各級各類圖書館應把自己融入到學習型社會的創建中,努力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營造優良的文化氛圍和學習環境,確立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先導地位,發揮其積極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和諧社會讀者服務人文管理
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古往近來,古近中外都有人們追求和諧社會的記載與傳說,和諧是人們崇尚的理想境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的同時,人們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設,更加追求和諧之美。
所謂和諧,是各種矛盾和關系配合協調,使之相生相長。當事物的矛盾和關系配合得適當、協調時,就會達到共同發展的美好境界,或發生質變生出新的更高級的事物。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莫不如此。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建立平等、互助、協調的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的美好追求。馬克思曾設想了“自由人聯合體”的未來和諧社會模式,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發展的條件?!瘪R克思關于“自由人聯合體”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表述,都是指未來高級的和諧社會的目標模式。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把馬克思的科學論述逐步變成現實,它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要求,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推進偉大事業的又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又一項重大任務。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優秀文化的孕育。作為先進文化富集地的圖書館,理應承擔起社會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在新時期,充分認識和發揮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一要建立起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會關系;二要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三要和諧興國、和諧創業、和諧安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所決定的,它既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未來”利益??倳浰f的和諧社會是指:“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痹鯓影堰@個理念融入到圖書館服務工作中去,同行們著文談了自己的想法,認為“以人為本”是圖書館服務創新的基礎,是圖書館與時俱進的動力。圖書館服務只有處處體現人文關懷,為讀者提供人性化服務,才能在新時代得以持續發展,才能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和讀者處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
一、圖書館創新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動力源泉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是人類孜孜追求的美好愿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不斷進取,是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高度融合。圖書館服務是實現其社會教育職能的根本所在。在新時期,只有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提升服務職能,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大力開展教育宣傳活動,才能為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激發公民的學習興趣和不斷進取的意志,使人人成為學習之人,社會成為學習化的社會,最終實現人類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1、加強自身建設,服務和諧社會
加強圖書館建設,充分發揮圖書館的社會職能,直接關系到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可以說圖書館在創建和諧社會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尤其是在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對知識的需求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目前我國圖書館普遍存在著體制僵化、服務模式單一、文獻資源更新速度緩慢等發展滯后現象。新時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就必須加快自身發展的步伐,提高館員綜合素質,拓展服務職能,才能更好地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2、更新服務理念,延伸服務范圍
和諧社會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圖書館要立足社會、服務全民,加大宣傳教育的力度,積極引導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動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從而為整個社會的持續發展積蓄能量。對于圖書館來說,館舍再大,藏書再多,也只能滿足一部分讀者的需求。因此,擴大圖書館的服務半徑,把圖書館的服務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顯得尤為重要,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從而滿足社會各階層公民的需求。文化部近年把社區、鄉鎮圖書館建設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中心工作,在社區、鄉鎮建立圖書流動站,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在全民學習教育中的作用。
3、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職能
目前,我國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狀況與國際圖聯標準和西方國家發展狀況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國際圖聯規定,圖書館圖書應達人均3冊,我國僅為0.254冊;美國2643人就擁有一座圖書館,波蘭和加拿大分別為1093人、9866人,我國則40萬人才擁有一座圖書館;西方發達國家人均購書經費達120美元,我國僅為7元。如此大的差距,怎能滿足學習化社會及終身教育的需求?而且,絕大多數圖書館及其知識資源都集中于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尤其是老、少、邊地區的農民,其知識資源的擁有量更可想而知了。同樣,我國整體教育事業也很不發達,每年有一千萬初中生不能升入高中,有四百萬高中生不能升入大學,15歲以上人口中文盲占了12%。許多社會學者呼吁:大多數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最堪憂的是科學知識貧乏;要消除貧困,最根本的是教育扶貧和科技扶貧。作為社會教育機構,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任重而道遠。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站在時展的高度,認識圖書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希望政府部門和社會成員都來關注和支持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加大對圖書館投資的力度,完善服務設施,加快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的步伐,提升服務職能,為全面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為和諧社會打造優良的文化環境。
二、圖書館人格化的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
圖書館是一種人文事業,對于人文事業理應以人為中心進行管理。在圖書館實施人本管理,就是以人治館,以德治館的管理方法。通過人本管理來體現和諧社會。一個和諧社會的整體是靠各部門的分體來反映的。圖書館的人格化管理實質上就是人本思想在圖書館管理與實踐中的體現,即把圖書館的管理核心放在對人的管理上。通過培植人文精神,營造人文環境來充分調動和開發人的積極性,創造性,最終達到創新管理和創新服務的目標。用情感人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對讀者、館員應施以人文關懷。讓讀者和館員都能通過圖書館這一場所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尤其是對那些弱勢的群體讀者(如殘疾人、失業者、失足、失助者、失落者等)都應給予特別的關愛與幫助,即使對有劣跡的讀者也要以教育為主,做到用情感人,以情服人,用情聚人。在日本,一些老年大學圖書館還為老年人送書上門,致以人文關懷,通過多種多樣人性化的服務方式和內容讓讀者感受到“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在圖書館營造寬松和諧的氣氛,明禮誠信,互幫互助的寬松環境讓無論是讀者還是館員雙方都能通過圖書館這一具有文明標志的知識文化結構來享受和諧社會的友好氛圍。通過館內核心來滿足讀者的需求,為核心的人格化服務,打破服務主體與服務客體之間的身份界限,在服務中體現友善、平等、誠摯的服務精神,通過人格化的信息服務來保護用戶的人格尊嚴,打消讀者的各種顧慮和心理障礙,放開手腳,高效、盡情地享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人性化充滿人情味的優質服務讓讀者有走進“圖書館仿佛走進了圣殿”,“圖書館家的感覺”,這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是對和諧社會的一種提前進入和體驗!讀者發自內心的感嘆更加肯定了在創建和諧社會進程中圖書館已走在了前列?!蹲髠鳌吩唬喝鐦分?無所不諧。和諧社會的宏大樂章需要全社會各行各界齊心協力共同奏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們已普遍認識到知識共享的重要性。所以,作為圖書館必須應以面向社會的發展戰略進行協調發展的資源整合,搭建信息資源數字化共享的服務平臺,用戰略的眼光構建面向讀者的公共平臺,使各類讀者都可以通過服務平臺充分而有效地享用圖書館情報資源的服務。以人為本建立和諧社會,平等服務,縮小數字鴻溝等等都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協調好圖書館與社會共生存的關系,達到圖書館情報事業的社會化目的。
- 上一篇:農村文化活動探討
- 下一篇:創新型圖書館文化研究思考
精品范文
10圖書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