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美學的意義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5 04:29:00
導語:服裝美學的意義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服裝美學作為美學的一個分支,有自己的獨立體系和由此產生出的切合人類文化學研究的嶄新立意和構思。文章就服裝美學在經濟、教育、著裝引導、美學深化方面進行了探究,對傳播服裝美學常識、提高服飾文化、完善素質教育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服裝美學經濟作用教育作用引導作用深化作用
服裝美學是研究服裝美、美感及其規律的學科,形成于19與20世紀之交,是屬于美學研究中的一個部門美學。美學研究屬于哲學的范疇。因此,服裝美學具有理論思辨的哲學性質,但又有自己獨立的學科體系和專業領域,具有服裝藝術與服裝審美的特殊規律。服裝作為人類文化的凝聚物,人類生活的必備品,人們從服裝審美的蠻荒時代過渡到了百家爭鳴的今天,對服飾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服裝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在服裝美學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服裝美學的經濟作用
1.服裝美學發展的基礎是經濟實力。恩格斯把人生狀態分成生存和發展兩種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自然形態的,是對人類存在和繁衍的保證,是質量低下的人生狀態,我們把它叫做“生存”,這時作為“生存資料”之一的服裝僅處于保暖蔽體的狀態;而后者是社會形態的,是對人的生存主題的超越,是改變人的存在,是高質量的人生狀態,我們稱之為“生活”,發展資料不斷地改造著人類的主體需求,滲透為現代人的內在標準,不斷改變人的本質,這時人們對服裝的要求已從最初的實用性上升到了裝飾性,并具有了與社會文化相匹配的服裝審美態度和審美情趣。可見,服裝的發展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支撐,有了經濟基礎,服裝藝術才會發展起來。
2.服裝美學對服裝經濟的催動。人們購買服裝是物質消費行為,但里面包含著美學文化消費內容,因為貨幣換取了設計師的審美構思。人們不但購買了使用價值,也購買了審美價值。有時,服裝的物理壽命還很長,而藝術壽命卻到了盡頭,被新的款式取代,時裝便是如此,這時的審美價值已經超越了使用價值,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西方學者認為,當代人的生活存在于機械的律動中,高技術社會必然產生“心弦過緊癥”等“高技術病”,藝術美可以起到這種作用。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藝術美感的產品也具有誘人的市場,同樣的服裝材料經過不同的藝術處理,審美效果不同,所產生的經濟差別就很大。
二、服裝美學的教育作用
1.服裝美學是文化教育的體現。孔子把服飾作為文明教化的重要議題,將服飾看成人格上的投影,在《禮·勸學》中說:“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痹趦x容服飾要求上,毫不猶豫地以直線思維推衍,把服飾看作一個人能不能立足于社會的大事。服飾做為一種符號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個性、氣質、情緒和感覺,也可以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同時,社會生活和文化傳統決定和影響著人們的著裝風格。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玄學盛行,文人滿腹經綸,身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這時期的文化含有憤世嫉俗、蔑視放蕩的意蘊,表現在服裝上,就有了峨冠博帶、飄然如仙的風骨,使人有宦海沉浮幾何、自我超脫為佳、悠然傲世為榮的感嘆;到了唐代政通人和、經濟繁榮,文化事業全面發展,古長安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中心,服飾上采取兼收并蓄,顯得儀態大方、雍容華貴,唐代流行的“時世妝”裝束,沖破了封建傳統束縛婦女的“衣不露體,笑不露齒,行不露面”的羈絆,使唐代服飾文化大放異彩。服裝美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對于促進人類進步,進行人類精神文明健康的教育,以達到人類共有的終極價值目標,有著極其深遠的社會意義,這是我們研究服裝美學的最終目的。
2.服裝美學對服裝創作的啟示。服裝美學理論對于服裝藝術創作的影響極大。服裝藝術創作是指設計師在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思維活動的總稱,分為準備階段、構思階段、深化階段和定稿階段。在準備階段和構思階段中服裝美學知識將按照美的規律來確定你創作的藝術構思和定位。在深化階段和定稿階段將引導創作符合形式美法則,并進行有機、和諧的整體組合。服裝美學的修養也是獲得創作靈感的必要前提條件。設計的靈來自何處?來自眼鼻耳舌等器官感知的一切,其中最主要的是眼的觀察??梢钥磿r裝報刊、看時裝表演、看櫥窗、看街頭的行人;也可以看風景、看建筑、看舞劇、看畫展,乃至聽音樂、撫摸動物、聞花香。觀察這一切需要興趣,需要注意,需要方法,需要用美學的知識去注意、去尋找。只有這樣,才能發現美和產生創造的靈感。
服裝美學是軟性技術,對設計創作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梢哉f,理論只有被消化為個人的具體思想,才會在實踐中生根,才算徹底完成了理論的責任。服裝美學對學習者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思維習慣的建立,比它所提供的現成的邏輯結論要重要得多。其傳授的是對服裝創作規律的發現,沒有服裝美學理論底氣,就沒有服裝藝術發展上的后勁。
三、服裝美學的引導作用
從根本上說,服裝是功能性用品而不是觀賞性展品。服裝不能讓著裝者顯得暗淡失色,服裝與穿著者之間的內外關系、陰陽關系、美的轉化與映襯關系都要服從一個不容置疑的原則:服裝不僅是為了讓人的形象看上去變得完善,更要讓人確實從本質上變得比以前完善。但大多數人是憑感覺或流行來選則著裝方式的,可感覺未必都是對的,流行的服裝未必都是優秀和健康的,甚而會使人變得膚淺與庸俗起來。日本板倉壽郎就指出“流行是受人們的非理性感情支配的”,“有時盡管是有害于健康的流行,但也制止不了,十八世紀歐洲婦女使用的緊身胸衣,恐怕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我國的服裝史證明,服裝不僅是人外在護體、保暖、修飾之物,還是人內在的社會文化內涵,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品格、德性、素養的顯現,只有“內”、“外”完美結合時,服裝才能與人的肉體和靈魂共同構成完整的有機形象。因此,服裝應“與貌相宜”;服裝應與人的體形相稱;服裝應與人的性別年齡、文化素養、內在氣質、社會角色等相稱;服裝應與一定社會歷史的時代風尚和文化氛圍相稱。
四、服裝美學的深化作用
長期以來,美學領域清淡之風甚盛,美學家的著述是寫給美學家看的,但對社會審美實踐觸動太少,這樣研究審美現象時就有隔靴搔癢的感覺。服裝美學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種局面。服裝美學的藝術實踐運作使美學基礎理論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增加了認識的可操作性,使它有了在實踐中檢驗其可靠性與真理性的機會。服裝美學的發展深化了基礎美學,因為它的具體概念會使抽象概念得到更加詳盡的解釋,使得認識更加精到。深入具體的服裝審美現象研究之中不難發現:和諧的不一定是美的,可能美,可能丑,也可能無所謂美丑;統一的結構必須產生某種功能,才可以被認為是美的,這種功能就是主體形象質量的提高,只強調服裝與人的關系,不突出這種關系產生的效果,和諧就沒有審美意義。公務員之家
在服裝美學的認識活動中對美是和諧的命題還要進行限定,使它擺脫哲學的一般性,具有美學的具體性,這就是對基礎美學命題認識的拓展。服裝美學的研究可以豐富基礎美學內容,如韻律是聽覺藝術——音樂中的概念,但是在其它藝術領域里也被廣泛地運用,服裝藝術中的韻律問題就很明顯,這給基礎美學提出了重要的課題,那就是要把韻律從聽覺藝術領域里提煉出來,在對照研究服裝藝術韻律等其它節奏問題之后,概括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學范疇,再引導它向任何藝種與各個生活領域里延伸,為藝術創作與設計實踐提供更加廣泛的指導。
正像美國學者普瑞斯所指出的那樣,當代科學已經不是沒有結構的幾何點了,各學科要在互相滲透中促進,這種知識的飽和顯示著“大科學”的力量。所以,當代的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常常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學科泛化可以產生強大的創造力與互惠作用,美學與服裝學交叉研究的結果就是服裝美學,它的理論生命力是旺盛的,其研究與傳播越來越重要。這是服裝教學的主要課題,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2]徐清泉.中國服飾藝術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向真.世紀之交中國服裝變奏曲[N].中國稅務報,2000.
- 上一篇:領導作風整改情況剖析材料
- 下一篇:老干部管理工作問題及改進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