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舞蹈表演的角色塑造

時間:2022-05-09 07:11:00

導語:詮釋舞蹈表演的角色塑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舞蹈表演的角色塑造

[摘要]舞蹈是經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表演是指舞蹈演員在掌握了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個人的藝術表演,使觀眾在欣賞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獲得美的享受;其次,舞蹈角色塑造應以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根本,而演員又是舞蹈形象的塑造者。所以,演員在角色塑造中,應通過肢體動作運動變化,來塑造各個不同性格、不同人物的形象,表達角色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風貌與人物的氣質,以此使觀眾對舞蹈演員所塑造的藝術形象留下難忘的印象。

[關鍵詞]舞蹈形象角色塑造二度創造基礎能力

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

舞蹈演員是舞蹈藝術的直接表現者,是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并已掌握舞蹈技能的一批人才;舞蹈演員是普及舞蹈文化、提高舞蹈藝術水平、不斷擴大舞蹈宣傳、滿足廣大觀眾文化渴求和審美愿望的主力軍,是我們舞蹈藝術隊伍的主體。舞蹈演員要以藝術表演為己任,只有通過個人的藝術表演,方能使觀眾在欣賞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獲得美的享受。

一、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中應具備的基礎能力。

1、最基本的是要有一個具有豐富表情能力的身體,這也就是說要具有完成各種舞蹈技巧能力的可塑性的身體素質——身體各部分要靈活、柔軟,又要有韌性和力度;要具有跳躍、旋轉、翻滾等舞蹈技巧的能力。同時,要使身體各部分動作協調統一,既符合舞蹈動律的節奏,又有舞蹈的造型美。

2、要有一定的舞蹈文化素養,掌握舞蹈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和舞蹈歷史發展的常識。舞蹈藝術本身是一種文化,它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手舞足蹈,只有加深對它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和駕馭舞蹈這一門藝術形式。

3、要不斷地加強文學和各種藝術的修養。因為舞蹈是一種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綜合性藝術,舞蹈和音樂、美術、文學有最為緊密不可分的關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一個舞蹈演員沒有一定的音樂和文學的素養,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將會大受影響,如此,也可以說舞蹈是不可能跳好的。

4、要關心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要不斷地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增加生活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因為舞蹈題材的領域是非常廣闊的,舞蹈中的人物也是非常豐富多樣的,舞蹈演員要塑造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因此生活知識的積累和儲備,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舞蹈演員是舞蹈角色的塑造者:

1、重視發揮舞蹈演員的創造性與表現力:任何舞蹈創作必須靠演員方能展示,觀眾通過演員生動精彩完美的藝術表演方能審視編導創作的成果。所以,編導在舞蹈語言的設計和排練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演員技藝水平和藝術表現力,有時編導的一些設計,由于演員的基本功達不到,可以通過多次鍛煉逐步提高,有時在排練中演員還可以主動地將自己的設想和意見告訴編導給予修改,達到完美的創造。

2、演員是舞蹈形象的塑造者:任何藝術均以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根本。典型人物即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而演員又是這舞蹈形象的塑造者。

3、演員是舞蹈藝術的創造者與傳播者:“藝術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的舞蹈家是人民的一員,舞蹈家的藝術勞動也是一種創造。特別是一名藝術造詣超群的民間藝人,如我省陜北“踢場子”著名藝人李增恒,他的藝術成就推動了陜北踢場子的藝術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無怪乎當地群眾贊譽說:“看了六六旦,三天不吃飯;看了六六走,好似喝燒酒”;“六六的走風擺柳,六六的跑水上飄”。優秀的舞蹈藝術家應該是民族舞蹈文化的創造者與傳播者。

4、演員是民族精神的再現者:《樂記》中提出的“觀其舞而知德”,就精辟地闡述了舞蹈的社會作用和歷史價值。特別的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不僅孕育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還顯示與眾不同的韻律、風格和藝術特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種再現。集體舞《黃土黃》藝術地再現了黃河兒女對黃土大地的眷戀和對“母親河”——黃河的頌揚。特別是演員手捧黃土對黃土大地的親吻,這個動人的細節,深化了舞蹈的主題思想,猶如絕妙神筆深刻而又生動的揭示人物的靈魂,使民族精神氣質得以更高的升華和弘揚。

三、舞蹈演員是舞蹈形象的體現者。

舞蹈形象是以人體舞蹈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所塑造出包含著主體情思具有著客體典型形態的可被人們直接感知的動態形象。根據不同舞蹈體裁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法和途徑,舞蹈形象大致有四種類型:

1、在表現一定情節和矛盾沖突的舞蹈或舞劇作品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在情節或矛盾沖突的發展中,以舞蹈手段集中概括地表現出人物的情感狀態及人物的行動的思想基礎,并以此來刻畫和塑造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2、在基本上不具有情節,只是表現某種情緒或抒發一定情感的抒情性舞蹈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用舞蹈直接表現一種概括的典型的人物的情感形象。

3、在一些不以表現個性人物性格特征而著重描寫某種概括的社會生活和象征意象的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往往是通過眾多人物群體的動作和場景的變化和發展而創造出某種意象和意境的舞蹈群體的舞蹈形象。如《小溪.江河.大海》擬人化的手法由30幾位身著白衣白裙的少女塑造出小溪、江河、大海的舞蹈形象,表現出水滴從源頭的條條小溪匯成寬闊的江河,最后涌向波濤翻滾的大海,這無數艱辛的歷程,表現出世上萬物都是從無到有,由小到大以至壯麗輝煌的客觀規律。

4、在一些主要描寫生活場景或民俗風情的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也大多是著重塑造群體的形象。根據民族民間舞蹈風格編排的一些舞蹈作品多屬此類。如黎族舞蹈《摸螺》通過對一群黎族兒童,在小河溝中摸螺生活場景別有風趣的描繪,塑造出社會主義時代黎族兒童的群體舞蹈形象,表現出他們新的精神風貌。

四、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中的“美”。

美的一個基本特征是離不開具體的形象。舞蹈形象是具體的,離開具體舞蹈形象,美感就不存在,就失去了審美對象。美是客觀事物——舞蹈本身的屬性,舞蹈的美,可從舞蹈產生的美感作用等方面來探索。

舞蹈形象的美是多方面的,諸如:形象個性鮮明,感情健康,蘊情于理,情節的生動性、合理性;在體態線條方面表現出流暢性,協調性,均衡性,規則性;舞姿構圖層次感,富有雕塑性;色彩對比以致最后的社會功能……等等,這些綜合因素在藝術實踐中給舞蹈創造了美的條件。當然,舞蹈藝術要表現社會人的思想、感情、品質等,起到美的教育作用,最終都要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的。舞蹈藝術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因此,在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應以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為根本。典型人物即典型形象。舞蹈藝術不論是抽象性的情緒形象,抑是具象性的性格形象,全都靠演員在音樂的旋律節奏中和舞美燈光服飾道具的氣氛烘托下,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運動變化,塑造各個不同性格、不同人物的形象,以表達角色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風貌與人物的氣質,成為歷史的、時代的、社會的一種感人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當代西方舞蹈美學》[美]杰伊-弗里曼著歐建平寧玲譯1995年10月光明日報社出版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羅雄巖著1994年6月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舞蹈基礎理論》李開方著2001年2月陜西省舞蹈家協會內部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