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藝術市場狀況及開發建議

時間:2022-08-21 10:16:17

導語:地方藝術市場狀況及開發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方藝術市場狀況及開發建議

藝術,開始漸漸形成一項巨大的文化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市場逐漸步入加速發展通道,引起購買力快速、持續的增長。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先行富裕人們熱衷藝術品收藏和投資,藝術品市場的總成交額持續增長,占GDP的比重也不斷提高。另一方面,我國藝術品經營交易活動、藝術品市場的繁榮發展,對我國文化產業創新和精神文明建設也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不僅于此,中國藝術品尤其中國現代書畫在海外市場的行情持續高漲,帶動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家和藝術品走向世界。全球最大的藝術市場分析網站Artprice的最新當代藝術品交易情況報告:2011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交易的總成交額為16億歐元,領先英美兩大傳統藝術市場強國(英國為12億歐元,美國為9.65億歐元)。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崛起,國際藝術品市場掀起一股中國熱潮。中國藝術市場對國際藝術市場,尤其是以香港地區為首的亞洲藝術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促進了中國乃至國際經濟的活躍與增長。我國高度重視文化藝術產業發展。2009年9月國務院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11年10月中共中央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隨后各省市也相繼頒發了地方相關政策措施,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武漢藝術市場面臨著飛躍發展的良好契機。深入分析武漢藝術市場開發的現實基礎,明晰武漢藝術市場開發的優勢和障礙,有利挖掘潛力,找到促進武漢藝術市場快速開發的具有戰略意義和實踐價值的對策思路。

1武漢藝術市場現狀考察

1.1藝術品交易市場狀況武漢市現有的藝術品交易場所總數不多,比較活躍的更加稀少。對這些市場的調查了解到,藝術品拍賣會、博覽會和展銷會是主要藝術品交易形式,中國書畫是拍賣市場上的主要藝術品種,郵票、古玩是普通市民最喜好的收藏品種。近年來,參與藝術品交易的武漢居民越來越多,大量閑置資金進入藝術品市場,推動了武漢地區藝術精品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武漢藝術品市場年成交額已過億元。市場人士普遍看好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前景,認為藝術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價格的持續上漲會成為常態。

1.2藝術品與藝術家狀況當前,藝術品交易市場中假冒偽劣充斥是不爭事實,特別是古玩市場。假貨、贗品給剛剛勃興的藝術品市場帶來強大沖擊,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另外,民間美術品的市場定價還缺乏鑒定標準,民間藝術品的價值認可度有待提高。還有,武漢地區藝術家和藝術品的定價與國內其他地區和國際行情比較,普遍存在著嚴重低估的現象,相對國內同行及其作品,武漢地區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市場價值的發掘明顯滯后。

1.3藝術消費者狀況調研結果顯示,武漢地區居民藝術消費意識普遍不強,藝術消費支出偏少,藝術品收藏投資意識淡薄。一般居民消費多以物質消費為主,藝術等精神消費尚未納入開支計劃的家庭占絕大多數。接近八成的被調查者不清楚或不認同藝術品消費的精神價值,六成多的被調查者不清楚或不看好藝術品的投資價值。面向普通居民的藝術市場遠未充分打開,武漢藝術消費市場的上升空間極其巨大。

1.4藝術品流通渠道及藝術經紀狀況武漢地區藝術品流通途徑有限,渠道不夠暢通。目前較活躍的藝術交易市場尚不夠成熟和專業,畫廊、藝術博覽會、拍賣會等交易活動的社會影響也十分有限,而且拍賣會多針對的是高端消費者。大多數藝術品收藏愛好者、投資人所慣常流連的古玩市場卻嚴重缺乏規范,魚龍混雜,假貨、贗品充斥。另外,武漢藝術經紀人才奇缺,經紀隊伍不夠充實,還未形成規模。除了幾家交易市場外,僅有“四海點睛”藝術會所和幾個小型畫廊在做橋梁中介。一些美術家、劇作家的作品苦于無中間人,或找不到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經紀人助推入市,要么待字閨中無人識,要么低價成交,達不到同等水準同行的市場價位。武漢藝術市場的繁榮,亟待專業、成熟的藝術經紀公司和經紀人隊伍的大力推動。

2武漢藝術市場開發的現實基礎

盡管武漢藝術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但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的。武漢具有以藝術消費帶動藝術市場、以藝術創作增進藝術經濟繁榮的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當然,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現實障礙亟待克服。

2.1武漢藝術市場開發的優勢條件

(1)扎實的經濟基礎和居全國前列的發展水平。據國務院最近公布的中國城市規模排名,武漢位居第四,屬于大都會城市。武漢是我國中部超大中心城市,人口近千萬,是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龍頭和“武漢8+1城市圈”的核心。2009年武漢市經濟總量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五位,目前已進入新一輪的上升通道,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呈現出沖進前三位的良好態勢。“武漢8+1城市圈”對湖北省GDP的貢獻在60%以上。千余萬武漢城市圈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增長。因此,開發武漢藝術市場有充分的硬件物質基礎,市場潛在消費者的藝術消費能力也令人樂觀。

(2)歷史文化名城的濃厚人文藝術氣息。武漢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近現代史的起點。武漢科教綜合實力雄厚,是規模、地位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國第三大科技、教育和人才基地,是全國在校大學生最多(百余萬)的大學城?!拔錆h8+1城市圈”中的八市,亦具有豐富的荊楚地域文化和悠久的城市文明,人文底蘊深,文化藝術氛圍濃。武漢還有湖北美術學院等全國知名的藝術類高等學府。這里藝術家云集,美術家齊聚,大批優秀的藝術家活躍在國際國內的藝術前沿。濃厚的人文氣息、藝術氛圍熏陶下,越來越多的武漢居民萌發了藝術品收藏和投資的意識和興趣喜好。

(3)得天獨厚的全國版圖中心的地理位置。武漢地處中原腹地,我國中部的中心,水路、陸路和空中交通十分便利,九省通衢,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武漢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商埠,古代四大名鎮之一,有“東方芝加哥”和“東方威尼斯”的美稱,是全國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藝術品流通已具有比較成熟的基礎渠道。武漢在湖北省和整個中部地區舉足輕重,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和“武漢8+1城市圈”建設的推進,武漢對全國的輻射力、影響力一定會加速擴大和提升。

(4)本土藝術品和藝術家市場升值的巨大潛力。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內藝術品市場行情高漲,京津滬、江浙一帶的藝術品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格局,為武漢藝術品價值完美再現提供可能。但武漢藝術家及藝術品市場定價嚴重低估,上升空間巨大,其市場定價與全國和國際接軌值得期待。據全球知名藝術品信息公司Artprice公布的消息,中國藝術家贏得了2010-2011年度“全球十大當代藝術家”排行榜的半數席位。其中,從武漢走出去的著名畫家曾梵志,以3924.68萬歐元的拍賣額占據第二,僅次于美國涂鴉藝術家巴斯奎特。武漢是出藝術家的地方,藝術家創作熱情的激發和作品源源不斷的入市,無疑是藝術市場繁榮的重要基礎。

2.2武漢藝術市場開發的現實障礙

(1)藝術品進入市場渠道不夠暢通,產業鏈條尚未形成。武漢地區藝術品流通途徑有限,渠道不夠暢通。目前較活躍的藝術交易市場尚不夠成熟和專業,畫廊、藝術博覽會、拍賣會等交易活動少,社會影響十分有限。另外,武漢藝術經紀人才奇缺,經紀隊伍不夠充實、成熟,遠未形成規模。一些美術家、劇作家的作品苦于無中間人,或找不到經驗豐富、專業過硬的經紀人助推入市,影響了藝術家的創作熱情。

(2)藝術市場缺乏有效、規范管理,基本屬于松散型管理。我國藝術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藝術管理滯后,制度、機制等方面未能跟上發展,為非法獲利者提供了溫床,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武漢地區藝術品交易中私下交易居多,即使是拍賣市場,也缺乏有效監管。人情利益關系導致價格波動隨意化。此外,對于藝術家額外經濟收入的課稅問題,也缺乏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整個市場處于松散型管理中,規范性不足不利于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

(3)城市文化品位和藝術消費氛圍有待提高。在物質富裕的同時,居民的文化品位、藝術素養也應不斷提高,文化消費、精神消費意識增強,消費觀念需不斷更新,消費層次逐步升級,消費結構逐步優化。武漢地域文化中高雅文化的影響有限,留不住人才,城市文化品位和藝術消費氛圍不夠濃厚,藝術品需求不夠旺盛。這種情形下,外省和海外收藏家及投資者的熱錢涌入也不積極,武漢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宣傳不夠,社會影響不足,也不利更多居民關注藝術品投資,帶動武漢藝術品消費的大幅增長。

(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不快,藝術消費能力受限。據統計,2010年武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295元。長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高于武漢2008元和2911元。且長沙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3.6%,比武漢低3.4%,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7%,比武漢低3.6%。相對領先的長沙市,武漢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不快,生活水準相對偏低,限制了藝術消費能力的增長。

3開發武漢藝術市場的對策思路

3.1優化環境,開放外資,嚴格執法,規范管理政策扶持、法律推動藝術產業發展,努力提高經濟外向度,引導國內和外國拍賣會、博覽會進入武漢藝術市場,打造武漢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形象。完善制度建設,為規范藝術市場建設打好基礎。加強落實國家《著作權法》,《美術品經營管理辦法》、《拍賣法》等政策法規,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機制、監督機制,設置權威的鑒定和仲裁機構;對畫廊減免稅收,有助推廣型畫廊再多一些;加強隊伍建設,為規范藝術市場建設培養人才。為適應藝術市場的發展,要把加強隊伍建設作為重點來抓,注重培養一批具有為民服務、廉潔奉公、恪盡職守的人才管理隊伍;嚴格執行法規,為規范藝術市場建設提供保障。推動武漢藝術消費市場的完全市場化,提升交易安全和效率,有效提升和維護藝術市場的良好形象。重點培育1~2家與國際接軌的交易市場,助其做大做強,增強和擴大其行業和社會影響。

3.2積極鼓勵和扶持藝術經濟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藝術經濟研究是提高自覺執行我國有關文物與藝術的法律法規的需要。要從我國的國情和文化藝術事業的實際出發,制定出符合武漢市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真正做到了解和掌握藝術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深入理解藝術經濟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提高執行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的自覺性;要以藝術經濟理論作指導,正確處理藝術品生產與交換、消費的關系,積極開發和利用藝術資源,開拓和發展藝術產業,開放和搞活藝術市場,推動藝術經濟的發展;提高藝術經營水平。隨著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文化生活也會出現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學習和掌握科學的藝術經營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藝術經濟的經營水平。要充分利用湖北美術學院等大專院校培養藝術經營人才,健全經紀人制度,促進武漢藝術市場“藝術家及作品+專業團隊”運作模式的形成,重塑現代藝術產業鏈。

3.3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提高藝術消費能力在物質富裕的同時,居民的文化品位、藝術素養也在不斷提高。隨著文化消費、精神消費意識的覺醒,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的消費層次逐步升級,消費結構必將逐步優化,藝術品需求隨之將日益旺盛。而外省和海外收藏家及投資者的熱錢涌入,對武漢藝術家及其作品的青睞,也會引導更多居民關注藝術品投資,帶動武漢藝術品消費的大幅增長。

3.4加強公眾審美教育和城市文化建設,引導居民消費升級和藝術消費增長“十二五”開局之年,武漢已經呈現出經濟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發展后勁十足。隨著武漢經濟快速持續的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武漢居民消費能力、購買能力將不斷增強。武漢及周邊,乃至全國先富裕起來的部分人們均為武漢藝術品市場潛在的消費人群,將有力地推動武漢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加強公眾的審美教育,提高藝術場館和藝術活動的影響力,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和消費層次,引導居民消費升級和藝術消費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