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14 01:56:00

導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資源環境;科技進步與創新;經濟增長方式

[論文摘要]大量數據表明,我目的經濟發展面臨資源、環境的制約。破解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所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深刻認識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

1、我國能源資源相對短缺,對外依存度高。我國是能源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能源資源人均擁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水資源人均只有2151立方米(2005年數據),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石油、天然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煤炭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我國能源資源儲量不高,而且資源利用效率低。2006年,我國GDP占世界GDP總量的5.5%,但是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15%,消耗的鋼材占全世界的30%,消耗的水泥占全世界的54%。多年來能源資源的過度消耗使我國能源資源日益短缺,越來越依賴進口,致使主要礦產品對外依存度,從1990年的5%提高到現在的50%左右。

2、能源環境壓力巨大,能源利用率低,環境生態惡化。2003年以來我國連續四年GDP兩位數的增長,主要是靠粗放擴張實現的,這幾年能源消費量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費增長率高于CDP增長率。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上升。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比2001年上升33.2%;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增加,已占世界的14%,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排放國。在生態方面,情況也不容樂觀。2005年初,瑞士達斯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環境可持續指數”評價,在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排序中,中國位居第133位。2006年我國七大水系的408個水質監測斷面中只有46%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其余均為Ⅳ類及以上。

3、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任務形勢嚴峻。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年均4.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年均2.2%。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10.7%,大大超出8%的預期性指標。然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只下降1.23%,沒有達到下降4%的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但沒降反而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8%,化學需氧量增加1.2%,也都沒能達標。由于2006年節能減排沒有達標,給“十一五”后四年加大了節能減排的壓力,這后四年每年單位GDP節能率不是要達到4.4%,而是要達到5%以上。

二、加強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是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的根本途徑

第一,要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笆濉逼陂g我國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7.5%。高技術產業規模已躍居世界第三,出口總額躋身世界前兩位,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高技術產業持續快速發展,需要依靠科技進步特別是自主創新的有力支撐。要實現高技術產業的自主發展,扭轉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核心技術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必須加強自主創新,突破技術瓶頸,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著力提升自主發展能力。

第二,要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促進傳統產業升級。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不斷提高傳統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快建立以增強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和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戰略,以信息化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同時,要加快形成傳統產業優勝劣汰的機制,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資產重組,促進生產要素和市場份額向優勢企業集中,盡快提升國際競爭力;運用現代管理手段,提高傳統產業的企業管理水平;發揮政府宏觀導向作用,為傳統產業改造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第三,要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改進產品設計和制造工藝。應制定稅收、貼息、補貼等政策,支持企業開展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應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定和實施主要耗能設備、家用電器、照明器具、機動車等強制性能效標準。抓好廢水資源化和海水利用,抓好高能耗工業和水資源緊缺地區的水資源節約和替代工作。

第四,要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傳統服務貿易的領域和范圍,服務的“可貿易性”成分顯著提高;信息技術的發展簡化了交易過程,降低了交易費用,增加了服務貿易的流量;知識型服務業成為決定產品增值的關鍵因素。我國的服務業雖然增長較快,但在全球服務業增長加快的情況下,我國的服務業增長出現了減緩的趨勢。我們要把服務業的發展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創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在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包括新技術推廣運用在內的各種現代服務業,努力扭轉服務業長期滯后的局面。服務業比重提高了,就能有效降低增長的資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