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人文關懷原則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6 10:52:00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人文關懷原則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期,黨中央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人文關懷的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施,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情感性、差異性、循序漸進和自我教育五項基本原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基本原則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落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要求應該堅持一些基本原則。所謂基本原則,就是在一定條件下,人們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應該堅持以下五項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边@里,提出了“以人為本”原則?!耙匀藶楸尽笔菍θ说闹行牡匚弧⑷说闹黧w價值最徹底的確認和倡導?!耙匀藶楸尽笨茖W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根本的,什么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這就是始終關注于“人”的發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是主體,人是目的,人是關鍵,人應當獨立、自由和實現全面發展,并且走向自由和完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因為“以人為本,就是要重視人的價值,肯定人的作用,承認人的力量和能動性,立足于以人為根本?!钡?過去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進程中,重視“以物為本”,表現為:教育者被視為傳聲筒,受教育者僅僅被當作教育的客體和被改造的對象,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的具體目標,教育結果被作為教育起點,教育內容簡單重復,整個教育活動也被簡化為“我說你聽”的說教。人的整體價值被忽略,導致“人的缺位”。因此,在彰顯人文關懷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適應人的發展的新變化,理應全面貫徹“以人為本”原則,并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二、堅持情感性原則
堅持情感性原則是由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生理發育逐步成熟,但心理發育相對滯后。在這個時期,大學生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交往需要與自卑閉鎖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而且會遇到諸如學業、情感、就業、發展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課題。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社會經驗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順,容易走極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這些特殊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正視大學生心理發展落后于生理發展的實際,經常關心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問題及時加以疏導,使其向積極的方面轉化,避免一些悲劇發生。實踐經驗表明,師生之間具有良好的感情基礎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師要把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只有這樣做,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公務員之家
三、堅持差異性原則
堅持差異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基礎和前提,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每個同學都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和特點,是很難用標簽來定義的,更難用人群來劃分。每個人的關注點不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共性的問題可以共同解決,個性的問題就只能一對一地面對。有鑒于此,做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在同一層面上解決所有學生的問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正如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人?!霸跁r間和空間縱橫擴展中,每個人都以其獨立的個性存在著”。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獨特的自我和精神世界。教育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從每個人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實際出發,根據個體差異,揚長避短,培養有個性的人,因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p>
四、堅持循序漸進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是人的思想品德發展變化規律的客觀要求。人們的思想認識,只有通過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的飛躍。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比單純的認識的形成還要復雜得多。它不僅要有認識的因素,而且還要有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行為因素參加作用。一種品德的形成不是只要有知、情、意、行等因素齊備就行,而且還要經過多次反復,變成習慣。這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過程。這個形成過程決定了改造人的思想品德更是一個復雜的漸進過程。因為人的思想品德已經在深層次上形成了認識上的結構定勢,要改造人的思想必須打破舊結構才有可能??墒?人的自我意識在對自己的品德進行評價時,很難立即做出否定性的判斷。當它還堅持肯定性判斷時,舊思想品德的轉變和新思想品德的形成都不可能。只有當自我意識在知、情、意和行幾個方面一起做出否定性判斷時,思想品德的改造才有可能。而這更是一個復雜的有序的漸進過程,操之過急,企圖畢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做人的思想轉化工作,必須依據人的思想品德發展的變化規律,才有成功的可能。
五、堅持自我教育原則
堅持自我教育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轉化目的實現的客觀要求。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具體地說,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通過受教育者的思考與分析、選擇與認同,然后轉化為自己的觀念,繼之再由觀念轉化為行動,在這個過程中是絕對離不開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實現歸根到底要依靠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教育者只有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起來,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效果才能鞏固和發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不教育。這里所說的“不教育”,是指在沒有教育者參與的條件下,教育對象按社會規范化的集體要求實現自覺自主地活動,實質上就是自我教育的實現。有鑒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教育者的任務就在于運用科學的方式,調動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促進受教育者思想的矛盾運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8.
[2]馮建軍.生命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269-271.
-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探討論文
- 下一篇:醫院藥學監護的相關知識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