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思政教育路徑
時間:2022-05-11 03:24:00
導語:高校生思政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命既是教育的邏輯起點,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1]。生命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它是回歸教育本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2]。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生命教育也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3]。將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
一、生命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一)主體一致:以人為本
生命是教育的起點,亦是教育的本質。不關注生命的教育是沒有靈魂的教育,是死教育,是偽教育,更是失敗的教育[4]。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體,為其創設生動活潑、充實豐富的環境和條件,以促進生命主體全面、和諧、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5]。因此,生命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通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來實現塑造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動[6]。因此,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沒有了生命,自然就毫無思想政治教育可言;不講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就落空。
(二)主線一致:人的全面發展
我國教育始終堅持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向。新時期的教育不應只關注學生的智力和生理層面,而因更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精神層面的教育。回歸生命,以個體生命為本,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命態度和情感的教育,啟迪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使之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最終達到自我實現與全面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教育的主線一致。
(三)目標一致:和諧社會
這里所謂的和諧是指一個人在知識、才能、思想、感情、信仰與行為等方面的和諧。這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而生命教育重在培養學生對自然、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情懷,達到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和諧。因此生命教育的價值目標就是和諧社會。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教育的目標一致。
二、將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學生中的“親和力”傳統的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對偏重于政治服務功能,強調“大方向、大理論”,缺少以生命教育為基礎、針對個體生命成長需求的“小個體,小趨勢”的關注。在當今重視以人為本、強調發展個性的高校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模式逐漸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同程度的表現出政治冷漠心態。因此,將生命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個體的生命需求,提高個體的參與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中的“親和力”。
(二)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所謂人的生命節奏,就是“生物——心理——社會”的過程[6]。人只有在經歷過滿足生物需求和個體心理感受體驗后,方能進入社會價值的尋求過程中。傳統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過多的重視大學生“社會”價值的尋求,而忽略了大學生尚處在“心理”變化的階段,因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化
由于大學擴招、教育改革等舉措,大學在校人數猛增,致使大學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其結果是,在當今這個注重個性,強調以人為本的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課堂講授上,其形式遠遠不能滿足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當今大學生重視自身個性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他們會主動表示出自己的喜好、意見。因此,借鑒生命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化,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四)融入生命教育,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有效結合
生命教育不是一門專門的課程,而使要把他融入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中,滲透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之中。它包括: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傳統文化相結合。②將生命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③將生命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將生命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通過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和生命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
三、通過生命教育,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一)通過生命敘述,欣賞生命的魅力,領悟生命的深刻——生命講壇/生命論壇等
生命教育不是灌輸,它是聆聽與思考。首先,開展一系列的以生命為主體的講座、演講、論壇,能幫助大學生聆聽生命的另一種“聲音”。其次,引導學生從優秀的文藝作品中領悟生命的價值。如:《當幸福來敲門》、《肖申克的救贖》等影視作品以及優秀書籍。通過聆聽與思考,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欣賞生命的魅力,在無形中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二)通過生命體驗,感悟生命的頑強,培養社會責任感——生命體驗
生命教育不是被動傳授,它可以是體驗與感悟。首先,合理利用節日和紀念日,如:母親節、感恩節、世界禁毒日、預防艾滋病日等,并組織學生參觀教育展覽。其次,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如:大型運動會、老人院、公益活動等。通過體驗,讓學生學會關愛與給予,了解生命的偉大與渺小,感悟生命的頑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通過生命對話,解決生命的困惑,感悟生命內涵——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等
生命教育不僅是個體的領悟,也是群體的交流互動。首先,組織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交流,如:與人相處的困惑;對未來的迷茫等。其次,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如:網絡、博客。再次,在課堂上也可采取討論形式,讓學生充分參與,自己體驗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內涵。
四、通過生命課堂,珍惜生命的美好,從容應對生命危機——生命安全等
生命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首先,生命安全教育。如:地震、車禍等自救方法。其次,生命挫折教育。如:心理學上如何應對危機等。生命課堂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也可以是課外教學。只有讓學生了解生命課堂的內容,才能大學生理解生命的重要,從而能珍惜生命,從容應對生命危機,更好的保護自己。
- 上一篇:日本農業公共管理與社會服務思索
- 下一篇:領導在移民搬遷安置會上講話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