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
時間:2022-05-27 11:12:00
導語: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交流和獲取信息的主要平臺,個人博客、政府微博、社交網站也層出不窮。博客、網絡論壇日益成為網民發表言論的重要平臺,扮演著社會輿論放大器的角色。新媒體的出現給高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倳浽谌嗣袢請笊缈疾旃ぷ鲿r曾指出:“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努力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沿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們精神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保?]胡總書記對加強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準確把握新媒體的實質是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
新媒體在現階段主要是指基于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移動通訊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以互聯網、手機等為載體的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信息傳播方式,是相對于報紙和書刊等紙質媒體、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其主要形式有搜索引擎、數字電視、網絡電視、互聯網、博客(Blog)/微博、QQ、MSN、EMAIL、論壇(BBS)、手機短信(彩信)/飛信等新媒體形式。新媒體就其實質而言只不過是一種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新的信息傳播工具而已。新媒體作為一種工具其作用的發揮從根本上講還是在于使用工具的人。新媒體的出現的確在某種程度上使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它的出現,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新媒體以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交流的便捷,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受到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喜愛,它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理性分析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并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迫在眉睫,如何利用新媒體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二、正確認識社會輿情是做好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在擁有4億多網民的中國,互聯網不僅深刻改變著人們獲取、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推動了民眾生活形態的不斷演進,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薄案咚侔l展的互聯網,不僅深刻改變了網民個人的生活形態,也持續推動著當前我國社會中各種社會群體結構、性質與特征的演變,并最終對整個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保?]在這種背景下,曾被人們稱為“象牙塔”的大學也必然會受到互聯網等新媒體的深刻影響。特別是隨著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大學的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大學不再被動地等待,而是積極主動地走出去,尋求“政產學研”相結合的機遇和挑戰,為高校的發展創造機會。同時,高校也借助于媒體向外界進行廣泛地宣傳和介紹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吸引并花重金聘任高層次人才。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為推動高校的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使高校與整個社會的聯系日益密切。高等學校作為社會大環境的一個子系統自然也受到社會輿情的影響,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受社會輿情的影響程度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大得多。因此,要想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了解、不分析、不把握社會輿情是不行的。社會輿情,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的群眾對社會現實的主觀反映,是群體性的思想、心理、情緒、意見和要求的綜合表現,是社會輿論的綜合反映?!吧鐣浾?,社會意識形態的特殊表現形式。指相當數量的公民對某一問題的共同傾向性看法或意見。往往反映一定階級、階層、社會集團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其精神內核是群體意識。其現象外觀是議論形態。往往以擁護或反對、贊揚或譴責的方式對某一公共問題作公開的評價。”[3]新媒體環境下的社會輿情很多都是網絡輿情。網絡輿情是在互聯網上形成并傳播的帶有一定的影響力的“焦點”、“熱點”問題或具有明確態度的意見和言論,一般具有受關注性程度高、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等特點。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學習新媒體知識,增強了解把握分析判斷社會輿情的能力,正確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負面輿論的影響,積極接受正面、主流輿論的教育,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提升思想政治素養。
三、借鑒國外德育的成功經驗是做好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傳統教育形式的優勢,做到“‘古’為今用”;另一方面要研究比較國外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洋為中用”。在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防止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借口形勢變了,時代不同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過時了。比如,有人認為在新媒體環境下,那種面對面的談話教育方式“老土”了,而代之以網絡、手機等方式。實際上,面對面的交流在任何時候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而且隨著網絡交流機會的增加,這種教育方式越來越成為加強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情感聯系的紐帶。二是借口新媒體技術在國外最成熟,因此照抄照搬國外德育方式方法。事實上,我國與國外發達國家,無論是在德育教育內容、方法、途徑上,還是在德育目標上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拿來主義”的方法很可能會水土不服。當然,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盲目排外。在新媒體環境下更應該通過比較研究國外德育的成功經驗,借鑒適合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具體來說,一方面要通過對世界各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內容、方式方法、成功經驗進行客觀的分析比較,積極借鑒,批判吸收。比如,有人提出在新媒體環境下,通過加強師生的媒介素養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實效性[4]。盡管關于媒介素養的具體內容可以探討,但這種意識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2006年4月9日,千龍網、新浪網、搜狐網等14家網站就聯合發出倡議,提倡文明上網,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網上輿論氛圍,堅決抵制與社會公德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相背離的不良信息,自覺抵制網絡低俗之風,凈化網絡環境[5]。此后大中學生也紛紛發出文明上網的倡議,這是網民普遍要求加強媒體素養的自覺反映。另一方面還要借鑒跨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相關學科中吸收新鮮血液,從中尋求開展教育活動的理論依據和方法,例如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學科相結合,可以從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歷程、階段性心理特點、心理問題處理和解決方法等角度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持等等。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地借鑒吸收國外成功的德育經驗,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四、全面分析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是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環節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對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不能較為全面的把握和了解,就無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筆者認為,當前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第一,信息傳播形式具有多樣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的日益進步,手機和網絡的功能得以不斷的開發拓展。目前,信息傳播或獲取的主要形式有搜索引擎、數字電視、網絡電視、互聯網、博客(Blog)/微博/推特(Twitter)、QQ、MSN、EMAIL、網絡論壇(BBS)、虛擬社區、手機短信(彩信)/飛信等等,除了可以發送文本、圖片信息外,還可以發送音頻、視頻信息、通話、聊天,發表自己自己的觀點等等??傊魇礁鳂拥男畔⒍伎梢酝ㄟ^新媒介進行多種方式的傳送,其形式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正因為如此,這些新媒體也激發了大學生們的好奇心和使用欲。所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僅僅具有很強的政治理論素養,而且還要通曉這些新媒體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它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第二,信息內容具有復雜性。通過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從表現形式上看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文字、圖片信息,還有聲音、圖像信息等。從信息性質上看,有合法信息和非法信息;主流信息、非主流信息;正面信息、負面信息;健康信息、不良信息等。從信息體裁來說,有新聞、影視作品、文字作品、學術專著和個人言論等。從涉及內容來看,有時政信息、商業信息和工作、生活及娛樂信息等??傮w來看,這些內容是十分豐富和龐雜的,要求接受者要有極強的辨別、分析能力,才能避免上當受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網絡素養,做到明辨是非;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規避虛假、低俗信息的誘惑。第三,信息來源具有模糊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以網絡為基礎的網站、博客、BBS、QQ等信息傳播途徑本身具有開放性,每一個人都可以注冊、登錄并信息。信息編輯者和發送者可以不公開或利用假名等進行編輯發送,與此,同時網路信息更新速度特別快,這都造成信息來源無法考證。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在相關環節上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由于部分運營商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對購卡用戶身份證明真偽的識別和上網用戶實名登記管理方面缺乏應有的責任感,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或別有用心的人持偽造的身份證件購卡或上網,并開展與其利益相關的活動,造成點對點的信息來源出現不對稱,或是無法查清,遮蔽了信息源,是信息來源具有模糊性。第四,信息傳播速度具有即時性。在新媒體條件下,信息的傳播突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空間和速度上的局限,在時間、內容和方式上都體現出了很強的即時性:一條信息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之內就會被轉載幾十甚至數百次;一條微博在短時間內可能就會被點擊上千次。也正因為此,網絡信息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種即時性使得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的焦點,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變成透明的,如“我爸是李剛”、“郭美美事件”等等。
總之,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機遇和巨大挑戰。只有認真分析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特點和規律,準確把握新媒體的實質,正確分析社會輿情,借鑒國外德育成功經驗,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規律,將新媒體有機地結合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學生在與新媒體的互動過程當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