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索
時間:2022-01-06 11:18:13
導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24字方針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個人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的規定了社會行為的價值導向和準則,對大學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激發大學生精神正能量的“磁源”。因此,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培育大學生成為“四個新一代”(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以及實現“中國夢”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現狀分析
1、社會轉型對學生理想信念存在負面影響
當代大學生基本屬于“90后”,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極易受社會環境變遷的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矛盾時期,社會各項改革處在深水區和攻堅期,客觀上行成了理想、信念、信仰的劇烈沖擊,價值體系的認同感逐漸削弱,整個社會彌漫著精神危機和信仰缺失,無形之中影響了一部分大學生出現思想混亂,價值迷茫。隨著拜金思想、享樂主義等負面思想的增長,一部分大學生對國家改革的發展前景以及個人前途產生了困惑,表現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就是以自我為中心,過分關注自我得失,甚至在某些領域為了一己之利出現違法犯罪或道德失范的不良現象。
2、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不夠健全
近年來,高校普遍開始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但與新形勢的發展相比,還存在“小馬拉大車”的不協調狀況。面對這種舊的機制未清除,新的機制未建立的過渡階段,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表現出教育形式單一、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等問題,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教育過程中出現了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尷尬局面,既未達到教育的目的,也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3、網絡時代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信念有消極影響
當前,互聯網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一方面給大學生信息獲取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西方發達國家的拜金主義、享樂思想等腐朽思想也在互聯網隨處蔓延,客觀上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追求產生了負能量影響,且該種思想滲透到大學生生活學習中,無形中淡化了大學生對主流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認同,致使部分大學生面對價值選擇,往往出現選擇偏離、選擇困惑,甚至終日沉醉在游戲、娛樂中,荒廢了大好的青春年華。
三、培育和踐行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議
在高校,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使大學生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最終成為“四個新一代”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宗旨和目標。筆者認為,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下足功夫。
1、與時俱進,增強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推進,高校思想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斷革新,但總體而言,還存在實用性、針對性不強等諸多問題。立足現狀,高校在德育教學的課程設計上,必須重點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從24字方針入手,不斷細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在教學方式上,轉變過去單純的學理知識的灌輸,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個體特征,采取聽專題講座、演講比賽、辯論賽、圖片展等靈活化、多樣化的方式,寓教于樂,真正的讓大學生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并自覺踐行于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真正做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入耳、入腦、入心。
2、師德引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政治素養
大學教育中,教師的價值觀念、教風、行為規范等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成長。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標桿和楷模,因此,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整體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正如所說,要切實加強學生黨政領導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這三支隊伍建設,特別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使他們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高校推廣應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首要培訓對象,只有教師吸收了、消化了、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言傳身教,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高校的“兩課”老師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知半解,那么勢必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全方位、多角度的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內涵和外延。因此,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平時多學習,多積累,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真正做到為師者,德引領,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內容,融洽師生關系,亦師亦友,以師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信念、以朋友的身份開導化解學生的思想疑團和生活困擾,塑造政治堅定、理想豐滿的綜合型復合人才。
3、借助網絡,營造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環境
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蓬勃發展,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這一良機,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快速、便捷、覆蓋面廣的優勢,在學校社區論壇、主題貼吧等大學生集中聚集的網絡社區開展網絡咨詢、討論、辯論等活動,寓學于樂,轉變學生的學習思維方式,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還可以在學校的主頁上專門開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專欄,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并對一些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正確的理論引導。通過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教育學習氛圍,用環境來影響和矯正學生的行為。
4、健康先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適心理
高校教育,學生是關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在大學校園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必須抓住學生這個關鍵群體。當前,身處大學校園的學生基本是“90后”,這一代人的典型特征是關注自我,嬌慣任性、面對挫折和失敗手足無措。據某機構調查,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處于亞健康的學生比例高達38%,如何引導大學生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失敗和迷茫,如何樹立健康的心理教育觀成為當前大學關注的重點課題。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根源上為解決當前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疾病提供了導向,為大學生能積極調整和應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參考和指引。因此,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作者:宋美紅 單位:西京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