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
時間:2022-01-26 03:01:41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延伸并拓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理論研究領域,能夠切實拓寬高等教育的發展思路,幫助高校提升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程度,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為高校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實踐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結合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發展現狀,探究兩者融合發展的可能性及意義,提出應對策略。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過程,以此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1]。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
(一)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現狀。新時期以來,尤其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次召開了思想政治教育相關會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體系逐漸完善,思想政治系列教師的水平和素質也不斷提高,但是仍存在課堂教學模式僵化、活動開展效果不佳的現象[2]。首先是教學模式僵化的問題。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強調思政理論知識的傳授與灌輸,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但與之相關的實踐活動卻相對缺乏,致使思政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刻板。其次,學生的主觀意識問題。在信息技術與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下,社會多元思潮和西方負面言論對學生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造成了深刻影響,極大沖擊了思政教育的權威性和先進性。(二)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首先是教育內容與教育形式。創新創業教育是實踐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教育類別,但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高校卻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將理論教育作為學生教育的重點,忽視了實踐教育在雙創教育中的價值,難以幫助學生有效應用雙創教育知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其次是雙創教育體系的不完善。雙創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精神、理念及能力的人才培養過程[3],因此在理論教育、實踐教育的前提下,還要將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的培養過程融入教育體系。然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大部分院校卻忽視創業精神、創業意識的培養過程,導致雙創教育的體系不夠完善。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可行性
(一)教育對象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育對象相同,都面向全體學生。所有高校學生在學校里都要上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基礎課程,除此之外還有相關理念提升的培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跟專業課不同,只是涉及部分教師或者學生;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和教師的全力合作,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體現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因教育對象的相同,雙創教師和思政教師便能夠建構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學模式及教學體系,形成互通有無、上下聯動的教學態勢,使教育過程呈現出動態化、實效化及立體化的發展特征。(二)教育內容互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理論性強,能夠從思想方面強化學生的認識,幫助雙創教育更好地彌補高校在創業精神、創新意識上的不足,豐富雙創教育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創業活動的積極性。而雙創教育的實踐價值,能夠幫助思政工作破除重視理論傳授,輕視社會實踐的教育理念,使思政教育形成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內涵。并從行動上強化學生的能力,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教育作用互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和價值觀,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高校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學習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原理和方法論可以在創新創業的過程得到很好的運用和體現,并且不斷引導自身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使其能夠認真對待創新創業過程中的挫折。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意義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導。高校學生在創業活動中,容易受到社會多元思潮及西方負面言論的影響,進而形成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思想,嚴重影響學生創新創業的質量和效果。而將思政教育充分融入雙創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理念、思想及方法,解決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各類思想問題、社會問題及現實問題,幫助學生通過內化、理解及吸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主流意識形態理念的方式,明確創新創業的本質,確定自身發展的目標。(二)破解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將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能夠切實解決兩者面臨的現實問題。譬如思政教育能夠有效彌補雙創教育在創新理念、教學形式上的不足。而雙創教育可以解決思政實踐活動與社會生活不夠深入的問題,使學生在深入社會的過程中,提高抵御西方不良言論、不良思想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取向。而這種意義和價值不僅體現在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內容互補上,還體現在教育形式、教育目標、教育作用及教育過程中,能夠為兩者的協同發展,提供堅持的基礎和依據。
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相關措施
(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首先,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明確思政隊伍的建設標準,將思政素養、文化素養、實踐能力及專業素質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和抓手,確定教師評價標準,篩選出符合標準的優秀教師。其次,要將思政教師與雙創教師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主體,通過明確教育標準、教育目標及教育方向的方式,統籌雙創教育目標和思政教育目標,使理論教育以立德樹人的方式,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過程。(二)豐富教育理念內涵。首先,雙創教師和思政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創業需求、發展訴求及時代要求的角度出發,重構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使所有教學要素都圍繞學生的發展需求展開。其次,雙創教師和思政教師應樹立服務社會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結合時展和經濟建設的基本訴求,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三)促進教學模式創新。在教育模式的建構與優化上,高校教師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內容與教育作用上的互補和互促,以“融合發展的意義”作為教學模式的構建抓手,提升兩者的融合程度。首先是教學理論和教學目標。在理論依據上應以“立德樹人”“建構主義”“支架理論”為抓手;在教學目標上,應以學生創業能力、創新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及創新創業過程中所存在的思想問題為抓手,整合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目標體系。其次是教學思路。教師應將思政教育納入雙創教育的全過程,以立德樹人、創業實踐的形式融入思政教育內容,通過思政教育強化學生的創業理念、創新意識。最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了解創業流程、規律及知識。(四)優化理論內容知識。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需要建構主義和立德樹人等教育理論的支持。其中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融入雙創教育的主體,是教師傳承思政知識、思政理念及思政方法的現實標準,可以將雙創教育的顯性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隱性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而建構主義是學生積累知識、梳理知識的抓手,能夠與支架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教師需要在雙創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創業知識、創業規律,并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實踐成果。(五)提升實踐活動效能。雙創教育的實踐活動應考慮思政教育的要求和目標。在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深入認識社會發展與運作的本質,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利用實踐教育的方式,強化和優化學生的思政素養、道德水平。而在實踐活動中,高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將切合社會經濟建設需求的創業活動,及時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提高創業能力、創新精神及創新創業意識。
五、結語
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高校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進一步融合,從師資隊伍、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理論內容、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整合校內校外多種資源,深化課程體系改革,營造相融合的文化氛圍,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價值觀正確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盧志淵.“三全育人”視域下課程思政的探索——以“國際經濟學”為例[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1,30(1):96-100.
[2]黃夏.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路徑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7):1-2+13.
[3]孟紅軍.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2):142-143+126.
作者:蘇苗苗 單位:河北環境工程學院
- 上一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究
- 下一篇:基層人民銀行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