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論文

時間:2022-03-15 02:40:15

導語: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論文

[摘要]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中堅力量,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選取福建省部分高校開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較為深入地分析了當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的基本狀況,以及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所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并從以工作機制的創新為基礎,實現管理體制的融合;以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為核心,實現教育培養的融合;以追求與時俱進為理念,實現工作途徑的融合;以關注實際需求為根本,實現溝通渠道的融合等四個維度提出了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福建省高校;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四維路徑

2013年5月,中組部、、教育部黨組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素質,著力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1]。伴隨著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的不斷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群體逐漸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探索提高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素養,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教育引導,強化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對于高校發展的未來、人才培養的未來、教育事業的未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基本狀況

筆者于2014年11月起組織開展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調查,調查將青年教師(包含思政、行政、教輔、專任教師)的年齡界定為45周歲以下(含45周歲)。調查選取全省34所高校,共收回調查問卷2925份。其中,在青年教師性別抽樣中:男性占47.6%,女性占52.4%;年齡抽樣中:25周歲及以下占4.1%,26-30周歲占29.6%,31-35周歲占37.7%,36-40周歲占17.4%,41-45周歲占11.2%;最高學歷抽樣中:大學本科占27.5%,碩士研究生占54.6%,博士研究生占17.3%;專業背景抽樣中排名前三的是:工學18.3%,理學14%,文學13.5%;職稱抽樣中:初級職稱占29.2%,中級職稱占47.5%,高級職稱占23.3%;政治面貌抽樣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約占70%,派或無黨派人士占4.6%;目前參加工作的年限抽樣中:5年以下的占41.6%,5-12年占38.7%,15年以上占12.2%;其中,“雙肩挑”(處級)教師占8.4%。調查表明,從總體上來看當前福建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呈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勢。

(一)青年教師多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態度端正、政治熱情較高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高校青年教師政治觀點正確,態度鮮明,立場堅定。絕大多數的青年教師認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贊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認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青年教師還很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對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高度認同,贊同“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對“三個倡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有清楚的認識。對于問卷中所列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改革”“《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17個事件,均有半數以上的調查對象選擇“非常關注”。

(二)青年教師多珍惜教師角色,關心學校發展、職業認同感強

調查數據顯示,在職業發展方面,多數青年教師無跳槽意愿,想跳槽的意愿流向單位主要為國內其他地區高校,說明大部分的青年教師選擇教師這一職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對職業本身的喜愛和認同,珍惜其現有崗位。在對教書育人的理解中,82%的青年教師表示教書育人“不僅要教學生專業知識,還要言傳身教其為人處世的道理”。青年教師大都積極地關心、參與學校的相關改革發展,對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有著一定的見解。對于學校在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制度措施,大部分青年教師表示能接受,有37.2%的人認為“比較可行,但仍需創新改進”。

(三)青年教師多掌握網絡技能,對新媒體的關注度強、有一定的信息辨別能力

青年教師大都具有良好的新媒體技術素養,辨別信息真假意識較強。調查顯示,對于計算機網絡這種新的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超過87%的青年教師經常使用即時通訊工具、參加社交網絡和參加網絡輿論活動。其中參加網絡輿論活動(如微博、博客、論壇等)占17.5%,使用網絡直播媒體(如網絡電視臺)、網絡點播視頻(如優酷網、土豆網等)以及新聞門戶網站(如新浪網、鳳凰網等)占42.7%。僅有9.5%的人未開通微博、微信。在接受網絡信息的同時利用網絡媒體瀏覽信息時辨別信息真實性意識較強,超過八成的青年教師會辨析真假。上網的內容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瑣事”“個人心情狀態”“個人對社會熱點的見解”,分別占到38.7%、35.9%和33.4%。

二、目前福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盡管福建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狀況總體上呈現出良好的態勢,正確、健康的主流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校園中蔚然成風,但部分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價值取向仍存在誤差

追求個性,價值取向多元化為當代高校青年教師的特點。小部分青年教師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重物質、輕精神的功利主義傾向,有些則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表現在用市場原則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對可以量化的帶來實惠的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等孜孜以求,存在急功近利、浮躁冒進的思想[2]。還有個別高校青年教師存在信仰迷茫、信念模糊的問題,在調查中發現,有個別青年教師把“自己不需要任何信仰”作為當前影響自己入黨意愿的最主要因素,他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問題上,態度不鮮明,對黨的奮斗目標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信心不足,對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國夢”等國內外時事問題漠不關心。

(二)職業道德仍需強化

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這也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有極少部分青年教師職業道德意識不強,工作責任心不足,主動性不夠,服務意識欠缺,缺乏敬業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勤業精神。調查發現,有2.7%的青年教師對于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高校教師“紅七條”表示不知道有這些規范;少數青年教師忽視媒介素養的提高。在利用微博、微信、評論和轉發信息問題上,有0.8%青年教師轉發過社會負面信息;在對待教書育人問題上,3.5%青年教師認為教好書就行,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這顯然是對教育目的問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

(三)心理調適稍顯不夠

青年教師由于參加工作時間較短,人生歷練較少,在角色轉變的適應性上還不強。表現在:調查中有3.3%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心理調試能力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教師在追求教學科研的理想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問題,如住房、子女就學等。調查顯示,有12.4%的青年教師對自己現在的收入狀況還很不滿意,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處于這樣的境遇,有些青年教師容易情緒化,產生心理失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工作。

三、關于推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四維路徑

目前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固有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從陳舊的教育方式中擺脫出來,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從基礎、核心、理念、根本四個維度創新工作內容、方式、方法,探索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

(一)以工作機制的創新為基礎,實現管理體制的融合

要創新工作機制。要把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重要內容納入中長期規劃中,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健全的領導機構,構建由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校院各級組織都有專人負責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適合本校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把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納入到文明學校創建工作,教學、科研、文化等各項工作的考核體系中,建立必要的責任制和相應的獎懲制度,形成制度保障[3]。要落實工作基礎保障。切實保障經費投入,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針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開展研究,不斷探索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新途徑和新載體;定期開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檢查工作,以期形成長效機制,不斷促進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二)以教師隊伍素質的提升為核心,實現教育培養的融合

要加強青年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加快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年教師,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形勢與政策教育,積極組織開展教職工理論學習,加大學習平臺建設,大力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積極推動廣大青年教師參與各種學習、座談、宣講,參加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學術研究,強化對當今時代的價值觀、責任與使命的認識,讓青年教師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理想的認同。要提升青年教師的師德水平。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嚴格執行高校師德“紅七條”,健全《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高校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暫行辦法》等制度,要建立可以量化的師德師風考核指標體系,將師德考核的具體情況作為青年教師教師資格認定、崗位聘任、職稱評定、職務晉升以及表彰獎勵等的硬指標[4];通過舉辦先進教師座談會、教學技能大賽、主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活動,組織開展“樹典型、評先進”活動和師德師風標兵表彰活動,充分發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尋找校園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樹立典型、廣泛宣傳,擴大正面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促進廣大青年教師加強修養,篤行師道,提升師德風范[5]。要注重對青年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依托各級各類青年骨干人才項目,引進高層次青年人才;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尤其要關注青年教師的起步發展,尤其是教學科研崗的青年教師,幫助他們盡快過好教學關、科研關和實踐關,盡早適應崗位工作;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助教制”、教學能手公開課項目,開展名校名師講學活動等,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并通過壓擔子、崗位成長、項目支持等措施,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通過梯隊建設、團隊吸納、博士后工作站輪訓、項目資助或鼓勵自由探索等方式,強化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實施高校青年教師人才隊伍國際化建設計劃和骨干教師出國研修項目,支持并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提高學歷學位、進入重點科研院所和國內外高水平大學研修學習、開展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活動。要強調對青年教師中拔尖人才的傾斜與保護。在工作條件、學習進修、科研經費、職稱評定等配套上對高層次青年教師給予更多更靈活地支持,以鼓勵他們潛心教學和科研;對新畢業入職的青年教師實行保護政策,以保護其學術生涯初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高層次優秀人才實行不占所在單位高級崗位職數或實行直接聘任特設崗位的做法;設立專門針對青年教師的獎項,充分發掘其潛力,鼓勵、表彰他們在教學、科研中取得突出成績;實施學者獎勵支持計劃,著眼于在基礎性、戰略性新興學科領域培養40周歲以下優秀青年骨干人才,培育學科后發優勢。

(三)以追求與時俱進為理念,實現工作途徑的融合

要強調文化素質教育。要從廣泛提升青年教師整體文化素質水平入手,不斷思考推進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新途徑。要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力爭通過重點文化建設項目以改善校園人文景觀環境,深化校園文化內涵;通過舉辦青年教師“最佳一節課”、遠程多媒體教學課程評比等競賽活動,搭建青年教師展示教學技能和自我風采的平臺;通過舉辦青年教師趣味運動會、組織書畫攝影作品展、文藝匯演、廣播體操等多種多樣的素質拓展提升活動,讓廣大青年教師在品味高雅的活動中感受教育、受到啟迪,調適青年教師身心健康,提升團隊精神,增強主人翁意識。要加強社會實踐教育。組織并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到條件艱苦的地方扶貧、支教、掛職,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積極尋求并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推動青年教師通過企業實地參觀、調研、訪談、工程實訓、合作研發、頂崗等多種方式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文化,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咨詢服務。要提升新媒體素養。將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與新媒體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考慮并合理利用新媒體隱匿性、平等性、交互性等特點,大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在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在廣大青年教師群體中開展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以及趣味性的教育活動;利用部分青年教師自覺意識強、思想活躍、追逐網絡的特點,成立教師網絡評論員隊伍,為引導廣大青年教師進行思想交流以及參與輿論工作開辟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的途徑[6]。

(四)以關注實際需求為根本,實現溝通渠道的融合

要強化服務功能。要注重與青年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做到定時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及時了解、掌握他們在工作、生活上的最新狀況,發掘他們的意見建議;充分發揮黨政工團的優勢,對某些難以解決或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認真做好解釋工作,使他們能及時了解到實際情況,感受到組織的關心和溫暖,盡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立足于青年教師的實際、特點、需求和成長規律,堅持把黨支部建在學科上,推進支部建設與學科建設的有機融合,促進支部與學科的“兩圓相交”,努力打造優秀的教師學術骨干和黨員隊伍,讓年輕教師得到優秀學科文化的熏陶。要注重人文關懷。要堅持以人為本,為青年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力所能及地為青年教師在婚姻、配偶工作、住房、子女入托上學、健康體檢等生活問題上予以解決,在信息交流、科研立項、經費資助、進修深造等工作條件上給予扶持。如,為新引進的高層次青年教師提供一定的安家費、購房補貼以及初始科研項目啟動經費,組織單身青年教師參加高校教師聯誼,幫助解決子女入學難的問題;給新教師發放“生活禮包”和“高端人才服務卡”,代辦校徽和工作證,組織校醫院、水電科等部門提供便捷服務;制作中青年教師成長手冊,讓他們了解自身的發展情況,也為學校制定教育人才資源的長期培養計劃提供依據。要關注青年教師心理健康。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針對部分青年教師工作、生活壓力過大,存在或重或輕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情況,積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年教師群體中適當開設網絡版的心理學、心理健康、心理素質培養的綜合課程或講座,凈化青年教師的心靈,緩解心理矛盾,減輕壓力和受挫感,幫助其塑造健康的內心世界。

作者:林志凱 趙鵬 林桂蘭 涂秀珍 單位:福州大學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意見》[EB/OL].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20/c1001-26412836.html,2015-01-20.

[2]尤玉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視域中的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55-59.

[3]張蓓.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嬗變及優化路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44-49.

[4]林碧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5(3):63-66.

[5]謝麗嫻.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價值引導[J].高教探索,2011(4):150-152.

[6]翁穗平.微博引入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淺談[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