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組織從嚴治黨新局面
時間:2022-08-28 11:30:30
導語:基層黨組織從嚴治黨新局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堅持思想引領,增強從嚴治黨意識
思想是總開關,是開展工作的邏輯起點。思想一通,工作才會跟上與跟進。一個時期以來,由于考核導向上過于看重經濟指標,政績觀發生偏差,致使黨建工作被邊緣化,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有的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行政領導干部,忽視甚至忘記自己的黨內身份與抓黨建的職責,認為抓黨建是黨務工作者和專職黨務工作者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有的不能夠正確處理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關系,要么將兩者割裂開來,孤立地就黨建抓黨建,或者就經濟抓經濟,分兵守住兩條線,各干各的事;要么將黨建工作擺在從屬地位,完全服從服務于經濟發展。對這些錯誤認識,要及時予以澄清,并強化“兩個意識”,切實履行好黨建職責。一是強化主業主責意識。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堅持把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硬”。二是強化第一身份意識。始終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是黨的領導干部,堅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重中之重是切實擔負起分管領域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按照抓早抓小、經常抓、抓經常的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推動分管領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推進制度建設,增強從嚴治黨保障力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們黨歷來重視制度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更加重視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相繼出臺50多項黨內法規,不斷規范黨的建設,這次全會再度制定準則、條例,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強化黨內監督。但不容否認的是,制度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制度被掛在墻上甚至是束之高閣,鐵紀鐵規生了銹、蒙了塵;有的制度執行起來彈性空間較大,牛欄關貓,形同虛設,起不到震懾作用;有的制度不接地氣,空洞乏力,既沒有責任追究,也缺乏問效評價,執行起來容易流于形式。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制度是保障。面對黨建工作新形勢、新問題,必須有效堵塞制度漏洞,進一步扎緊制度籠子。具體來說,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全面梳理制度下功夫。對制度生銹蒙塵問題,有必要來一次大起底。堅持從上到下,各級黨組織對黨內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有關黨內政治生活的制度進行全面梳理,配套抓好制度廢改立工作,剔除內容陳舊、不合時宜的舊制度,建立健全一批新制度,并將黨內所有規章制度匯編成冊,讓廣大黨員及黨員領導干部知曉制度、行有所止、行有所戒。二是在剛性執行制度上下功夫。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再好的制度,如果執行不力,就是一紙空文。按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約束沒有例外的要求,全面增強制度的執行力、落實力,堅決制止搭“天窗”、開“暗門”的行為,堅決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確保制度運行全覆蓋、無彈性,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理事制權。三是在推進制度創新上下功夫。制度建設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要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簡便、務實管用的原則,立足實際,在廣泛聽取黨內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一批黨內新的規章制度,使黨內一切活動都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3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從嚴治黨活力
體制機制是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活力所在,體制機制性障礙是最大的障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實施了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黨的領導得到了進一步強化。當然,就目前而言,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體制機制仍然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比如,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序列中,各級黨委系統體系完備、領導力量和工作力量配備都很強,落實主體責任體制保障較為有力;而人大、政府、政協系統中,一般都是黨組,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領導力量較強,但工作力量則明顯不足,甚至缺乏專門機構與人員,出現手長袖子短的現象;到了政府各部門,經過幾輪機構改革,機構人員精簡力度較大,有的單位連政工科都沒有,對于黨委各部門及紀委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要么是辦公室或秘書科包打天下,要么是臨時確定科室負責,有時出現1個科室對口10多個部門現象;還有的部門具備設置黨組條件,實際中設的是黨總支或黨支部,以致黨的組織架構與行政組織架構不相匹配,出現小馬拉大車現象等等。這類現象對工作運轉影響不大,但對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影響卻不小,嚴重的話,會把黨的建設推向空轉、虛轉的境地。破除這類體制機制性障礙,必須加強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加以完善。一是科學設置各級黨組織。嚴格按照黨章規定,進一步明確黨委、黨組、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的設置條件,形成全黨統一的黨組織設置標準,并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各級黨組織設置,形成科學合理、運行順暢的組織體系,為加強黨的管理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二是配好配強各級黨組工作機構與人員。針對各級黨組落實“兩個責任”領導力量強而工作力量弱的問題,要自上而下加強制度設計,按照統籌安排、專兼結合的思路,安排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黨組日常協調落實工作,確保各級黨組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虛不空、落到實處。
4選準工作抓手,增強從嚴治黨落實力
工作抓手是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有效載體,是把黨建工作由虛做實的助推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基本上一年一個工作抓手,先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專題教育等,這些都向全黨發出強烈信號,就是要毫不松懈地推進從嚴治黨。事實也證明,就是這種比任何時候都嚴都實的舉措,切實改進了我們黨的作風,壓緊壓實了各級黨組織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當然,我們黨是一個擁有8800萬黨員、441萬個黨的基層組織的大黨,不可能保證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整齊劃一、黨建工作抓而有力。這當中就有一些基層黨組織,抓經濟、抓行政工作有一套,抓黨建工作卻方法不多,客觀上雖然想圍繞經濟抓黨建,但就是找不到兩者結合點,缺少工作抓手,想服務卻服務不到位,想幫忙卻幫不到點子上,這就形成了黨的活動基本上都是開會、學習、志愿者服務活動等現象,內容單調、形式單一。解決黨建工作抓手不多的問題,重點是把握兩大原則:一要以增強黨員意識為根本。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內活動,特別是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讓每一名黨員真正增強黨的意識,自覺地把黨員身份亮出來,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也讓群眾加強對黨員隊伍的監督。二要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為目標。要通過開展卓有成效的黨內活動,讓每位黨員都切身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特別是有的黨員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時候,能夠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從而產生對組織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同時,也要通過開展活動,將黨組織的溫暖與關懷輻射到廣大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中,切實增強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5科學考核評價,增強從嚴治黨工作的規范性
考核評價問題實質上是一個指揮棒問題,對各級黨組織履行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起著導向性引導作用。應該來說,經過95年的發展,我們黨形成了一套成熟定型的考核制度和體系,許多經驗老到的黨務工作者,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知之甚詳,即使沒有考核細則,也能說出個大概來。但就落實主體責任而言,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情,各方面的制度還不夠成熟定型,工作上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現象,考核上也缺乏一個統一標準,工作做成怎樣是合格或者優秀,連具體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也可能說不上來。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按照標準化、具體化、分類化的思路,從上而下加強對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評價問題的系統研究,對黨委、黨組、黨總支、黨支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評價標準,從而促使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工作更加科學規范。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027/c64094-28814120.html.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賈志軍 單位:南陽市委黨校
- 上一篇:全面從嚴治黨效能提升路徑
- 下一篇:凈化政治生態引領全面從嚴治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