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學科教師智能化教學思考
時間:2022-03-17 09:46:52
導語:思想政治學科教師智能化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興起與發展,智能化教學模式成為未來教學的必然趨勢。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只有與時俱進,以多元信息化的實踐思維,牽引課堂教學變革,從素養結構更新、培養平臺搭建和課程體系的開放中提升智能化教學素養,并且立足課堂探索智能化教學的方法,才能有效面對智能化教學的挑戰。
[關鍵詞]智能化;課堂教學;教師
目前,我國學者對于智能化教學的深度研究還相對滯后,他們大多數都將其歸類到“互聯網+教育”或“教育+互聯網”的主張之下,但對“+”的內容、具體目標、形式、途徑、策略等研究缺乏一定的深度。從嚴格意義上說,智能化教學的定義或概念還都沒有約定俗成,而目前的現實是,專家談得多,指導性成果少;不了解智能化教學的老師多,教學得心應手的少,作為一名處于教學探索和實踐階段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獲得智能化教學的一些思考和觀點,推動和牽引著思想政治教學的變革和發展,理應做好充分準備。
一、順應時代潮流,具備智能化教學的基本思維
教師應與時俱進,具備智能化教學的基本思維:一是教師善于轉換視角,突破傳統的、業已形成的習慣性思維,充分利用智能化資源,將思想政治教學推向新的深度和寬度;二是辯證分析、處理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割裂與對抗,教學過程既要維系政治知識的本質規律,又要銜接發展性的教學內容;三是善于研究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創新與整合,思考政治教育的內在本質及其作用,解決傳統政治教學禁錮。例如,在教學“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智能化教學思維,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展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化的優勢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課前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些圖片,我國經濟制度的由來及其發展歷程等信息;課中則重點通過播放我國經濟發展的視頻信息片斷,結合教師講解與評價,指導學生探究公有制經濟體制的地位,我國國有經濟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以及在我國國情的特殊性下實行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性;課后指導學生制作課件,定期在班級講述自己最關心的經濟問題。
二、從嚴要求自我,提升智能化教學素養
“在一定程度上,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就等同于他的核心競爭力。”智能化日益發展,教師如何有效整合與梳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如何構建合理的學科教學體系,強化學生對學習的理解,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智能化素養。教師智能化素養的提升,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關注教師素養結構的更新。這是因為,當核心素養成為我國學校教育的核心取向時,學生素養得到了重視,而教師的素養卻被忽視。二是重視智能化素養培養平臺的搭建。智能化環境直接利于教師信息知識和技術的培養,尤其是云儲存的廣闊空間,為教學資源、工具以及方法以集成數據輸出的形式運用于課堂形成助力,教師開闊了眼界,覺察到更為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可能性。三是開放課程體系。智能化發展需要職前教師的課程更加開放,應以“互聯網+”的課程認知和實踐為朝向,注重教師實踐能力、人文素養的拓展,以便于教師更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踐行智能化教學
三、立足課堂實踐,尋找智能化教學方法
只有把思想與觀念落實于課堂實踐,智能化教學才能著實實現。政治教師要善于運用網絡信息資源和技術,充實教學語言、視圖或文字,讓課堂有血有肉,充滿生機與活力;善于運用各種網絡平臺、搜索引擎、空中課堂等補充和優化課堂;善于對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操作,學會課件制作并有效運用于課堂,將晦澀難懂的知識簡化為容易理解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吸收知識。比如,在“實現人生的價值”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選用了“史上最牛助學老人”———王錦輝的感人事例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我首先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詢有關王錦輝老人的信息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視頻剪輯技術將《輝叔十年助學之路》的視頻片段融合相關照片等原信息材料播放出來,將學生帶入充滿價值思考的學習情境。隨后,我選取了網絡上一些評論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網友“昨日星辰”說:“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實現人生價值的,輝叔是經濟條件許可;焦裕祿是因為國家把他派到蘭考那個艱苦的地方;而我的條件有限,很難實現人生價值?!本W友“阿華”則反駁說:“屈原放逐完成《離騷》,乞討老人排隊捐款助學,難道他們的條件優越?自古逆境出人才?!闭埓蠹易鳛橐幻W友進行探討,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各抒己見,求同存異,在合作與探究中不斷吸取彼此的觀點,再加上教師多維歸一的點評,知識體系被構建,思維被激活,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在信息素養的獲得中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張正耀.智能化:未來教學新樣態[J].江蘇教育,2017(12):6.
[2]張偉明.“互聯網+”時代,政治教師“+”什么[J].江蘇教育,2017(12):62-63.
作者:胡海英 單位:江蘇南京市秦淮中學
- 上一篇:輔導員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提升研究
- 下一篇:高校思政課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
7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