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
時間:2022-01-27 09:55:29
導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質效,高校需要著眼于教育內容,對其進行不斷豐富。五四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財富,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故,高校有必要對這一精神展開全面分析,從其精神內核出發,分析五四精神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聯系,再明確五四精神的思政教育功能,最后就這一精神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的實踐展開探究,借此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讓大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發展。思政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將五四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對其實踐應用進行研究,能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讓他們能勇敢承擔實現“中國夢”的責任。
關鍵詞:五四精神;大學生;思政教育
五四精神是我國革命精神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備時代性特征,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將其順利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著較強的必要性,這樣既可以讓五四精神有更豐富的內涵,也可以讓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更豐富的內容。此外,這樣的舉措還可以讓五四精神得以傳承及弘揚,讓大學生在思政教育中不斷增強自己的愛國意識。
一、五四精神的內核
五四精神的出現并不是偶然。當國家和民族處于危難之際,得益于我國長久以來沉淀的民族精神,加之先進知識分子以及青年學生這兩項主體的推動,最終爆發了“五四運動”,五四精神即從中孕育,得以形成[1]。這是對五四運動的全面總結,彰顯了五四運動的精神面貌,其內涵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愛國精神。這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其在不同的時代下有著不同的表現,五四運動中,一批批愛國人士為國家、民族的命運擔憂,在不斷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梢哉f,五四運動的爆發,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便是全民族的愛國情懷。新時代下,愛國精神有了新的內涵,愛國主義體現在愛黨、愛國以及愛社會主義上。第二,進步精神。這主要體現在思想以及階級力量等多個方面中,例如對西方先進思想的借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等。第三,民主精神。五四運動中對于平等自由思想的有效落實、提倡人權平等,這些都是民主精神的體現。第四,科學精神。五四運動強調科學,兼顧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強調尊重事實,堅持真理。
二、五四精神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聯系
第一,五四精神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目標上有著一致性。教育界越來越關注要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等問題。教育要培養的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人,所以在教育中,最根本的一個任務是立德樹人,這也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標。而傳統文化、革命精神在立德樹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這和思政教育的目標高度一致。第二,五四精神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在內容上也具備一致性。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政治教育是核心點,重點在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感[2]。而五四精神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情感,在政治教育內容上,兩者是一致的。思政教育要求學生關注并深刻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積極了解社會現象,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五四精神中彰顯的勇敢承擔時代責任的精神風貌,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重視,和思政教育內容是一致的。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還有道德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兩項內容,均與五四精神內涵高度契合。五四精神中的擔當意識、奉獻品德和思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內容一致。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養健全人格以及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水平是主要內容;在五四精神中,先輩們不畏艱難的品質也彰顯著他們強大的心理素質。從這兩方面來看,五四精神在教育目標以及內容上都和思政教育契合,故將其融入這一教育工作中可行性較高。
三、五四精神的思政教育功能
第一,五四精神具有政治導向功能,在這一精神中,愛國、愛黨以及愛社會主義同在,在對這一精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明確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廣泛傳播,對于我黨的歷史進行充分了解,從而促使大學生更好地堅定信念,積極向黨組織靠攏[3]。其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政治觀念。在這一精神中,充滿著愛國、民主精神,各種歷史事件、典型人物都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生在了解的過程中會更生動地感受到愛國、民主精神,產生共情心理,進而有效增強大學生的民主意識。第二,五四精神具有情感激勵功能,學生在學習以及宣傳五四精神的過程中,會受到其豐富內涵的影響。對這一精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體會在當時民族存亡之際,廣大愛國之士勇于犧牲奉獻的重要品質,進而讓學生厚植愛國情懷。當前,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多元化的價值觀,五四精神給學生帶來的情感激勵,可以讓他們汲取更多的理想信念力量,以更好地應對多元化的思想。第三,五四精神還具備行為規范功能。當前網絡發展非??焖伲糠謱W生存在道德失范等問題,在網絡上發表一些不正當言論[4]。而五四精神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更強的愛國情感,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所以在當前的時代下,對五四精神的學習以及弘揚是極為必要的。借助先進優質的精神引領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舉止,能夠更好地規范他們的言行。第四,五四精神還具備著創新培養功能。當前的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所以在實際教育中也不斷強調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而五四精神中所蘊含的進步以及科學精神則決定著其具有創新培養功能。
四、五四精神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實踐應用
(一)在思政教育理論課程中融入
作為一項教育工作,課堂自然是教育開展的主陣地,將五四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要牢牢把握課堂這一主陣地,在各種理論課程中加以融合,從而構建起完備的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思政教師要先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讓大學生能更全面地認識五四精神,充分挖掘五四精神課程資源,帶入課堂,逐漸讓學生將這一精神內化。另外,在思政教育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及中國近代史綱要等是融合五四精神,彰顯其精神內涵的重要課程[5]。教師在教學中應找準結合點,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五四精神的重要價值,從而能主動發揚這一精神。在高校,第二課堂也是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高校應充分發揮其作用。高校應以五四精神為核心點,開展相關講座以及討論會,借多樣化的活動促使學生產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實現學生主體實踐能力的提升,讓五四精神在思政教育課程體系中的融合形式更多樣,促使其發揮作用,彰顯價值。
(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
文化、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在提升大學生能力素質的過程中有著重要地位,優質的校園文化能讓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對此,高校應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融入五四精神元素,在大學生經?;顒拥母鱾€場所體現五四精神,借助文化熏陶等方式,打造文化軟環境,讓環境育人的功能得以發揮。同時,高校還需要打造文化硬環境,例如建設五四精神宣傳長廊等,讓這些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觀更好地彰顯五四精神的內涵。在高校的校園精神文化中,也應該融入五四精神,可以從各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入手,將五四精神元素根植其中。例如高??梢越M織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大學生有更豐富的精神世界,也能有效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此外,不能忽視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應將五四精神合理融入其中,讓這一精神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制度保障。例如可以五四精神為關鍵點建立考核機制,定期開展五四精神教育活動并將其納入考核范圍。
(三)在網絡育人環境中融入
五四精神具有時代內涵,在不同時代都能對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幫助,不過這一精神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方式要充分考慮時代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習慣。當前,網絡教育成為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且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更愿意從網絡上接收信息、傳播信息,思政教育在開展時,也要積極占領網絡這一思想傳播高地,及時給大學生傳遞一些優質的思政教育信息。尤其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發布的匿名性讓各種不良信息摻雜其中,對此,高校更要重視網絡育人環境的構建,幫助大學生不斷提升抵抗不良思想侵襲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給學生提供優質的網絡學習資源[6],將五四精神作為核心,打造一系列網絡課程,給學生針對性獲取五四精神相關學習資源提供條件,讓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得以提升;第二,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等信息傳播媒介,對五四精神加以宣傳,例如以周恩來等五四時期先進人物為專題,打造人物故事動態欄目,讓大學生能從這些具體的人物事跡中感受五四精神內涵以及價值。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而五四精神在教育目標以及內容上和其有著高度一致性,故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積極融入五四精神,提升教育效果。在融合時,高校可以從理論課程、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網絡育人環境這幾個方面入手,將五四精神落實到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深化五四精神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質效。
參考文獻:
[1]邵景均.讓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J].中國行政管理,2019(05):5.
[2]劉振亞,黃志純.五四精神視角下新時代大學生政治觀培塑[J].江蘇高教,2020(05):105-108.
[3]左文琦.五四精神對新時代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08):72-74.
[4]蔣廣學,周培京.互聯網的下半場與網絡時代的新青年[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13):19-22.
[5]楊友國.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跨學科研究方法論》[J].科研管理,2020,41(03):292.
[6]李芳.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轉換與路徑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2):47-49.
作者:買買提江·卡地爾 單位:喀什大學
- 上一篇: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
- 下一篇:虛擬現實技術在城市環境設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