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12 03:57:48

導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任務,是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來說,其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共三部分內容[1]。這三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部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定位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不僅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可靠接班人,而且具有著良好的心理品質、高尚的職業道德素養、較強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較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2]。十八大報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币虼藢崿F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中提出的可靠接班人和“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就必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武裝頭腦、踐行社會,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及心理、道德素養。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校園的現實分析

總體上說,當代大學生是積極健康的一代,他們精力充沛、頭腦靈活、見多識廣、易于接受新事物,同時也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知識、最新成果認同度最高的社會群體之一,但也必須看到部分大學生有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制約他們健康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一)功利色彩強,奉獻意識弱

目前講究實惠、實用的思想在大學生中較為普遍,他們的理想信念帶有極強的功利性。在大學校園里流行這樣說法: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在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踐行上,往往急功近利,缺少對他人的奉獻精神。

(二)道德意識強,道德行為弱

有些大學生對基本的道德規范,原則是比較了解的,但外在的道德行為卻有失水準。這類學生對社會丑惡現象憤世嫉俗,自己卻又常?!半S波逐流”,有高遠的道德志向卻又缺少腳踏實地的精神。

(三)自我意識強,責任感弱

當代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自我意識強,但缺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一些大學生常常強調以“自我為中心”,人生追求利已化,把個人事業的成功和生活幸福當作是自己畢生的理想和追求,缺少對他人、社會的責任追求和對國家責任的歷史擔當[3]。

(四)虛榮心強,進取心弱

在大學校園中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拜金主義思想,唯利是圖,他們認為金錢萬能,攀比之風盛行,出現了享樂主義,弱化了進取心,認為“60分萬歲”。同時因虛榮心作怪,為了追求利益不愿付出應有的努力,衍生出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不誠信現象。

(五)知識體系強,精神信仰弱

當代大學生頭腦靈活、見多識廣、興趣廣泛,從小學到大學打下扎實的文化基礎,有著寬廣的知識體系。但同時他們當中部分人理想信念迷茫,缺少人生精神境界,個人精神信仰弱化。

(六)好逸惡勞強,刻苦耐勞弱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刻苦耐勞,但現在入校的大學生早已進入“90后”,這些學生的另外一個身份是“獨生子女”,國家富裕了,個人家庭條件好了,加之孩子少了,有些學生身上滋生了好逸惡勞的品行,更缺乏刻苦耐勞的精神。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和影響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1.兩者教育功能具有相通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培養具有科學“三觀”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可靠接班人,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內容,以三觀為總開關鑄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培養可靠接班人打下基礎[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要求大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要求一致,兩者在教育功能上具有相通性。2.兩者相互發展具有依存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屬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屬于精神文明建設范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的所在。兩者共同發展,相互依存。3.突出價值精髓的引領性[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既有國家、社會層面的價值目標,又有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內驅力,它是大學生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等四方面的全面體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確的引領性。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的魂,引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一個國家要發展壯大,除了法治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價值理念來引領前進的方向,規范社會秩序,整合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明確了中國將走什么路,奮斗目標是什么;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我們將要建成什么樣的社會,我們描述的和諧社會是什么樣的;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強調我們國家培養什么樣的公民,要求我們的公民要做到什么?!叭齻€倡導”充分體現我們國家的主導價值取向和黨國意志;“三個倡導”面向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構想著“中國夢”以什么樣的文化主導來實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標。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圭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三個倡導”以興國、立世、育人三個層面,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是傳統文化的內生發展的“根”,是我們黨的重要理論成果,是對傳統文化的文化價值貢獻,是根植于中國本土國情的現實追求,也是高校大學生精神世界的重塑和遵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豐富內涵,最基本的育人層面八個字為新時期大學生判斷行為得失和確定價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價值引導和行為規范。“三個倡導”實現了興國之魂、立世之本、育人之道的有機統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圭臬。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夢的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中國夢,是國家夢,也是個人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價值觀中本源的、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要義。在當前信息開放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多極化的社會環境下,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越來越強。部分大學生呈現出價值“多元化”的傾向,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信仰模糊、宗旨原則淡薄等“軟骨病”現象,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在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化學術研究的同時,用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大學生正確的理論導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對策

上文提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六強六弱”現象,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五種辦法,分別是提煉價值精髓,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融合雙方意志,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性;關注四種渠道,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采用四個結合,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凝聚四股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提煉價值精髓,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

方向是要遵循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來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靈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要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性;弘揚“目標取向”,回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與社會層面的現實關切,解決我們的國家是什么國家、將走什么道路、實現什么目標的問題;踐行公民的價值準則,是解決人的行為價值取向問題,引領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道德圭臬,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依托,對于個人踐行有了遵循。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精髓來體現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方向,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及心理道德素養。

(二)融合雙方意志,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性

以人為本是要體現對象性。我們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主要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性不僅要重視國家意志,還應關注學生意志,要以人為本,才能落到實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在??茖哟伍_三門課,分別是《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本科層次開五門課,除上述三門課之外,還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從傳統意義上來看,這些課程多屬于思想上層建筑,而思想上層建筑體現了國家意志,多數忽視了學生意志[6]。這種只“接天氣”的教育,會讓學生覺得內容抽象、空洞而乏力,很難讓學生入耳、入腦、入心。體現對象性,關注學生意志,還應切實解決學生實際需要,將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實處。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聯系起來,把愛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建設與個人成才、人生價值、個人幸福的關系適當引入課堂,這種“接地氣”的內容更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

(三)關注四種渠道,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通過喜聞樂見的渠道進行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入腦”的第一步。渠道是路徑,也是形式,形式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會產生不同教育效果。第一渠道是課堂渠道。課堂渠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課堂內的信息取材、案例分析、視頻播放和互動環節需要帶有方向性及時效性,這一環節由任課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引導和提升。第二渠道是網絡渠道。當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是使用互聯網主要的群體之一。關注網絡資源的新動態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電郵及“慕課”等在線互動交流等方式,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來引導校園主流價值觀。第三渠道是朋輩渠道。高校大學生除了父母、老師之外,朋友成了影響他們最大的人。朋友對其產生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父母和老師。應當注重在校園中選拔專業精英,培育道德模范及學長式的領軍人物,讓朋輩現身說法,輻射和影響整個校園,宣傳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第四渠道是社團渠道。高校社團組織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社團組織在各大院校都有設立,一般來說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關注社團資源的挖掘,培育一批有強大正能量的社團,創作一批有內涵、有思想、有品味的作品,引領大學校園各類有益活動健康、科學、有序發展。

(四)采用四個結合,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貫穿“大德育”全過程。由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可知,當代大學生的“六強”與“六弱”狀態明顯,針對其特點提出了四個結合。第一是知識教育與信仰教育相結合。現在的大學生文化知識普遍扎實,加上互聯網興起,文化視野較寬廣,是聽得多、見得多、學得多,也想得多。他們常常重視專業學習,但大多缺少思想信仰、道德信仰和法治信仰,這樣就難以成為一個“又紅又?!钡慕影嗳恕5诙莾r值核心與責任要義相結合。大學生是要有擔當意識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強化其使命感,增強其責任感,成為有所擔當的社會人。第三是主流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大學校園在大力宣揚主流文化的同時,也要關注本土文化。強化對中華民族美德教育和新時期各地本土精神的宣揚,能更好地增加對文化的認同感、尊嚴感、自豪感和使命感。這種文化融合即有國家高度又有地方特色,是“有血有肉”的教育,既生動又有內涵。第四是價值精髓與日常行為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精髓來引領我們學生的日常行為,可使我們學生成為心中有理想、手中有本領、身上有正氣、肩上有擔當的新時期生力軍。四個結合來貫穿“大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落到實處,決定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五)凝聚四股力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是實效。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注意凝聚四股力量,著力鑄牢人們的精神支柱。這四股力量分別是思想信仰、先進文化、“大家”、法治的力量。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培養思想信仰的力量,讓思想信仰成為大學生立命之本。鑄造先進文化的力量,使其成為大學生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根基,讓先進文化成為大學生的興已之魂。助推“大家”的力量,使其成為大學生行為的榜樣?!按蠹摇笔菄鴮殻瞧鞄?。弘揚“大家”的風采,讓青年學生有自己崇拜的“大家”,這種傳遞會使他們獲得勇于開拓、敬業奉獻的不竭動力。彰顯法治的力量,使這個社會普遍崇尚正義、公平和理性,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共榮的社會中。這四種力量相互依賴、影響,交匯在一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心中生根開花結果,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孫學梅戴衛民單位:廣東東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