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2 03:11:48
導語: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以上數據充分顯示,我們的社會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高校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最活躍的群體,新媒體的普及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研究,了解新媒體的特點,探析當前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面臨的挑戰,從而制定相對應的解決對策,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因其獨特的特點在人們生活中普遍推廣,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分析新媒體的特點,對于有效使用新媒體,特別是利用新媒體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1.開放性和便捷性
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和便捷性的典型特征。在當今社會,沒有任何媒體可以像新媒體一樣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速度和容量的束縛。一般而言,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需要歷經層層環節,周期較長,而且版面有限,導致其信息傳播受到較多限制。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省去了信息傳播的許多環節,在信息的傳播速度和方式上都體現出極大的開放性和便捷性。
2.信息的豐富性
與傳統媒體相比,信息的豐富性是新媒體的顯著特征。以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因為版面限制,信息容量有限。然而,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擁有無限的信息空間。一個網站的信息容量是一份報紙或是一個電臺的許多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可以覆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傳播范圍可以覆蓋到全球各個角落。
3.虛擬性和互動性
新媒體的虛擬性是指,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存在形態是無形的。這種無形的存在形態是通過互聯網絡技術以文字、圖片、聲音等方式作為媒介表達需要傳播的信息。在新媒體的虛擬世界里,新媒體使用者通過自己賦予的符號來標識自己或是讓別人識別自己。新媒體的互動性是指人們在新媒體的虛擬世界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自由地進行信息交換,不必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新媒體的虛擬性和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方式。
二、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困難和挑戰
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因其開放性、便捷性、信息的豐富性和互動性等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和擁護,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產生著巨大影響。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同樣,新媒體也是一面雙刃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推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困難和挑戰。
1.新媒體的開放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新媒體的開放性給大學生提供了獲取大量信息的平臺,但是新媒體的開放性也意味著信息內容的復雜多樣和信息的自由無約束,導致政治、經濟、文化和娛樂等信息和暴力、色情、反人類和反社會等信息混雜在一起,各種信息同時充斥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不少大學生意志力和分辨力較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蝕,導致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道德標準降低,從而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
2.新媒體的虛擬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以其虛擬化的特點極大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方式。在新媒體時代,因為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方式的推廣,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減少,大學生更傾向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新媒體的虛擬性容易使大學生忘卻自身的社會責任,降低道德標準。同時,大學生沉迷虛擬的網絡世界,使得部分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弱化,與朋友和家人關系淡薄,產生消極和孤僻的情緒,導致大學生產生人際信任危機和人格障礙,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
3.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挑戰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以課堂教育為主,社會實踐為輔的教育方式,工作內容主要依賴于書籍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信息量較小,時效性較差。在當今社會,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滯后,特別是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缺乏創新,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新媒體背景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對策
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發揮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勢,利用新媒體作為平臺,積極探索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運用大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新媒體開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在新媒體背景下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營造積極的網絡輿論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利用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把校園網站變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利用新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及時更新工作內容,利用微博或是其他新媒體形式,迅速向大學生傳播教育內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有效。通過這些途徑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將思想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2.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和校園網絡管理
以互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新媒體因其開放性和虛擬性,導致新媒體傳播的信息魚龍混雜,不良信息泛濫,嚴重侵蝕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應該做好校園網絡管理,阻止不良信息進校園,建立和完善網絡安全的“防火墻”。同時,應該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網絡管理和道德教育兩手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為大學生網絡行為制定道德規范,約束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引導大學生文明上網,自覺維護網絡文明。
3.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素質
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也要熟識新媒體技術,積極適應新媒體特點,及時轉變工作理念和作風。他們只有具備新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開拓新陣地,掌握網絡話語權。尊重大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互動,了解大學生最新思想動態,發現和解決新問題,積極創新工作內容和方式,采取大學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作者:張晶 單位:福建江夏學院金融學院
- 上一篇:雙學位教育研究現在與內容分析
- 下一篇:度假酒店生態節能空間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