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突發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09-27 10:23:45
導語:校園突發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輔導員在做高校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多是采取“一對一面談或批評教育為主,懲罰措施輔之”的方式,而忽視了班集體的作用。事實上,在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若能合理運用好班集體,往往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將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深度性以及普遍性大幅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得以增強。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班集體
千尺之臺,起于壘土。新時代背景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意味著高校輔導員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因事而化,要善于利用身邊事例及時施教,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高校突發事件是指一些發生在高校校內,或雖未發生在高校內,卻與高校中的人或事有著一定聯系的事件,此類事件大多受到高校內、外部多種因素的聯合影響且對校內外造成一定威脅和危害的事件。作為大學生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在學生的教育與管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某些突發事件,面對這些突發事件時,高校輔導員在力求減少危害性的同時,更應因事而化,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值得提出的是,輔導員在做高校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多是采取“一對一面談或批評教育為主,懲罰措施輔之”的方式,而忽視了班集體的作用。事實上,在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若能運用好班集體,往往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當前大學生思想特點
無論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還是特殊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都是做大學生思想的工作,因此高校輔導員首先要做的是了解當前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思想特點。當前,我國高校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90后”、“00”后,更為優越的物質條件和更開放的信息時代在給當代青少年帶來成長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利于青少年思想價值觀塑造的潛在因素,這使“90后”、“00后”的思想及心理狀況更為多樣化、復雜化。概括而言,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及心理狀況有以下特點:(一)思想敏銳、開闊,責任感、責任意識有待加強。新時代的大學生思維敏銳而開闊,遇到問題有自己獨立的認識,能從創新的角度對待事物。但在聰慧的同時,當前多數大學生卻缺乏足夠責任感,例如有數據顯示80%的大學生認為逃課是可以理解的。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責任感,處理問題時無責任意識,因此在錯誤釀成后往往又是逃避和推脫。(二)個性鮮明,抗挫能力有待提高?!?0后”、“00后”在成長過程中享受著更多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集家庭關愛于一身,優越的物質條件和相對寬松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形成了鮮明個性。當前大學生富有激情,敢想敢做,但與此同時,由于從小備受家庭照顧,大多數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和逆境鍛煉經歷,這使得他們抗挫折能力相對低。(三)有上進心,但功利色彩濃。當前大學生富有朝氣,絕大多數大學生渴望成功,并愿為理想和目標付出努力。然而,當代大學生在積極上進的同時,功利化傾向也在不斷加重。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功利化傾向既是一種社會問題,也是一種教育問題,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發展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四)愛國熱情高,但政治素養偏低?!?0后”、“00后”從小就已廣泛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當前高校大學生普遍對國家充滿自信,有著極高的愛國熱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還是偏低,對時事關注較少,且無深入思考的習慣,對于黨和國家的政策、問題不能以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易受個人主觀情感影響。正因此,大學生在網上發表不當時事評論的現象頻繁發生。(五)知曉中華傳統美德,但存在知行脫節現象。當代大學生有著良好的道德觀念,能以遵守社會公德為風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準則。但在實際實施中,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個人眼前利益等因素,部分大學生經常忽視甚至排斥基本品德、道理以及原則,比如部分大學生雖痛恨社會中不誠信現象,但卻對考試作弊持理解態度。(六)競爭意識強,集體與合作意識弱。近年來,我國高考本科錄取比例持續穩中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我國高考壓力仍然較大,本科招生率仍然不足40%,部分中學老師仍常以“高出一分,擠掉千人”的座右銘不斷激勵學生。因此,由高中進入到高校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有著較強的競爭意識。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優越的成長條件讓部分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當較強的競爭意識和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相作用,部分學生的合作意識便逐漸淡薄。(七)渴望“訴說”,卻“恥”于開口。處于青春期中的大學生,情感需求正在不斷增加,大多數大學生都渴望友情、愛情。在青春期階段,大學生心理正處于趨于穩定而又尚未成熟的過渡期,容易產生各種心理矛盾,加之以學業和生活上的壓力,因此多數大學生希望有人能傾聽自己的煩惱,渴望訴說。但與此同時,他們卻未能科學地處理這些情感需要,部分學生擔心被同學們知道而成為笑柄,選擇將這種情感隱藏于內心而不表達。
二班集體在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校園突發事件因為其難以預測性、突發性、過激性和不良影響性而成為諸多高校輔導員的“頭疼”事項。在處理校園突發事件時,輔導員應先處理突發事件,幫助學生平穩過渡,再消除不良影響,最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助學生吸取教訓或走出陰影。當前,輔導員在做高校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大多忽視了班集體的作用。事實上,大學生日常生活有著高度的集體性,加上前文所述的“90后”、“00后”思想的復雜性、多樣性,使得班集體在突發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有著重要作用。1.班集體聯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性得以增強。校園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往往讓諸多輔導員措手不及,在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一般難以心平氣和地開展教育,多是采取說服或批評教育和一定程度的懲罰。但這樣往往難以感染他們,無法深入到他們心里,甚至會讓這些學生產生厭倦、抵觸的相反效果。相比于突發事件后的說服、批評及懲罰式思想政治教育,班集體聯動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更強。一方面,突發事件后當事學生心理上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性,此時班集體同學的關懷一定程度上會感化當事學生,并穩定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波動,消減他們的叛逆性,為學生自發地進行深度反思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另一方面,相比于傳統的“老師—學生”教育模式,同齡人之間的信息、經驗交流模式無疑更受學生歡迎,這為突發事件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高效的教育環境。2.班集體行動,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性。傳統方式的教育深度性往往受限于輔導員本身的工作經驗、知識儲備及教育技巧等因素,實效性往往較低。另一方面,傳統的“老師—學生”單向傳導式教育中,輔導員很難掌握學生即時的思想狀態,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也因此較低,這使得“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現象常常出現。相比于傳統的單向傳導式教育,班集體共同行動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加高效。同學間平等的思想感悟交流和分享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潛移默化地進行。多主體式的思想交流不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同時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性。3.班集體互動,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傳統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較為單一,多為突發事件的當事者或當事群體,即便輔導員隨后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大學生對班會的應付式心理習慣仍將使教育的實效性大打折扣。對突發事件當事者外的其他學生而言,教育和警示作用不大。當班集體及時參與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班級學生的切身參與使他們對于眼前事件有著更多的自身感悟,這些感悟比班會上的灌輸式文字和語句更有代入感,對多數學生而言都更有教育實效性。隨后,輔導員只需巧妙引導,便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更多學生得到更有效的思想或警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得以增強。
三以信陽師范學院某一突發事件為例,進行分析
在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以使班集體能更巧妙地融入到突發事件后思想政治教育中。本文以信陽師范學院某一突發事件后思想政治教育為例,具體分析班集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A同學是信陽師范學院的一名2017級學生,該同學入學時聽力存在障礙,后來跟家庭溝通后知道是“神經纖維瘤病”。該同學在班級中沉默寡言,與同學交往少,極少參加班級活動,班主任先后多次與之談心,但成效甚微。在知道該同學有“神經纖維瘤病”后,班主任和學院提前做出應對措施,以防學生突然性發病而應對不及。然而,該學生病情發展卻超乎所有人想象,學生相繼出現左側聽力全無、右側聽力嚴重下降、吞咽困難、呼吸障礙等癥狀。面對這一突發事件,班主任決定以此突發事件為契機,以班集體為載體,潛移默化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先多次與A同學家長聯系,在搶救的危險期一直安慰家長,發動家長不斷鼓勵學生。同時,班主任一直與班級分享A同學的搶救和治療進程,并讓同學認識到:班集體是學生堅強的后盾,作為一個大家庭,所有同學都要在最關鍵的時候給A關心和鼓勵,這些關心和鼓勵就是最堅強的力量。在A度過暫時危險期后,班主任每天都給他發鼓勵短信,同時召所有同學,定時與A互動,讓他感受到班集體時刻都在身邊支持他。在班級集體鼓勵A的同時,班長在公益平臺上為A發起公眾募捐,并聯系學校微博、微信公眾號、其他知名媒體公眾號轉發公眾募捐文章,一時間“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間”等平臺都被A同學的募捐狀態占據,滿滿都是同學們的暖心文字。正因班集體的作用,在解決了A的部分經濟壓力的同時,班主任也初步營造出極具感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在A同學病情初步穩定后,班主任發動班級加強與A互動,每天拍一個班級或宿舍的日常生活小視頻給她,每天發一個正能量的思想感悟鼓勵他。而班級同學在見證了身邊同學遭遇如此病情后,也非常熱情的每天鼓勵A同學,每天將自己的思想感悟、心靈正能量發給A,多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逐步形成,同學們間互相分享思想感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性逐步提升。經過一段時間,平日沉默寡言、極少參加班級活動的A逐漸被同學的關心所感化,開始主動向同學發自己的思想感悟,并與大家打成一片,主動提出病好歸校后要請大家吃飯。在班集體不斷鼓勵A的同時,班主任也在不斷的關注班級的變化。在此期間,該班級的凝聚力在不斷加強,班級QQ群、微信群里發言和集體討論次數正在不斷增多。同時,在與A相互分享思想感悟的同時,許多同學自身也收獲了很多寶貴的正能量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得以加強。
四結語
突發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個高校輔導員都會遇到的一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實上,高校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高度的集體性,再加上“90后”、“00后”的思想更具復雜性、多樣性,綜合作用下使得班集體在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在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使用班集體,將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性、深度性以及普遍性大幅度提升,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本文從信陽師范學院某一案例出發,進行了具體分析。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以使班集體能更巧妙地融入到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
[2]董立麗.當前高校突發事件的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3]都曉琴.大學生情感發展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影響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
[4]江穎.“90后”大學生抗挫力培育研究[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06):90-94.
[5]陳光輝,劉世華.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功利化傾向及教育防范[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120-123.
[6]www.sohu.com/a/149125335_2326992017年高考人數以及本科、專科錄取率.
[7]李新倉.高校突發事件應對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05):77-80.
[8]魏旖旎.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策略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47):306-307.
作者:瞿浩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 上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現狀及路徑
- 下一篇:紅色文化在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