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在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時間:2022-09-27 10:26:04

導語:紅色文化在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在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紅色文化是以物質與非物質相結合,凝聚了中國共產黨革命與建設歷程的觀念意識形式,具有科學性、時代性、群眾性等特點。紅色文化因其具有提供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統一思想認識、傳播積極思想文化的作用,在領導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中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自制力以及進取和服務意思。在紅色文化的發展中,應當結合時代背景、不斷豐富內容形式以提高其在領導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思想教育;領導干部;文化發展;文化傳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的文化與價值觀在發展中逐步形成,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領導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成為加強自身思想水平、數量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方式。紅色文化因其特殊的歷史發展歷程與良好的教育效果成為領導干部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研究紅色文化的作用并進一步提升其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影響力成為當前當月干部培訓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中國的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依據結合自身革命斗爭實踐形成的文化。從廣義角度看紅色文化具有世界性,是全球社會主義運動中的一部分,承載了人民革命的精神力量與物質力量;在狹義角度分析紅色文化是中國民族解放斗爭與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觀念意識形式。紅色文化的載體既有革命遺址、革命人物遺物等物質性的部分,也有包括“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各類非物質文化的革命精神部分。概括性的分析,可以將紅色文化總結為人物、實物、事件、精神四大類。在各類紅色文化資源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一種有序的文化演進,紅色文化深深的影響了中國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歷史進程,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獨立、富強的重要思想文化。

(二)紅色文化的特征

紅色文化具有科學性、時代性、群眾性、民族性的特征。紅色文化的產生與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基礎,因此哲學理論的先進性決定了紅色文化具有優秀的理論基礎,并且在中國革命的實踐道路中紅色文化經歷了長久的實踐檢驗,在歷史進程下不斷發展完善,已經形成了科學的系統。由于紅色文化的不斷發展,使其在不同時期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的持續性使其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文化的形成無法脫離群眾,人民的社會生活始終是紅色文化的來源,所以其具有群眾性的特征。同時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及發展建設過程中,紅色文化與民族文化相互融合逐步具有符合中華民族精神與需求的特點。

二、紅色文化在領導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規范自身行為

隨著新時期經濟的持續發展與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當代思想價值導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傳統革命精神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對社會的引導力逐漸下降,同時西方文化的滲透也在年輕人中形成了錯誤的導向,領導干部在社會生活中無法避免對此類價值觀的接觸。長久以往,少數領導干部的思想與價值觀發生偏離,共產主義信仰對自身行為的約束作用降低。紅色文化以其深厚的革命文化內涵與中國共產黨理論與實踐歷程在領導干部的思想教育中起到了樹立正確思想價值導向的作用,可以通過對歷史的回顧使領導干部加深將人民利益作為自身導向的價值觀,從而達到規范自身行為的目的。

(二)利用統一的思想認識水平增強隊伍凝聚力

當前黨員干部隊伍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產生了隊伍凝聚力減弱影響整體發展形勢的問題。中國共產黨能在革命歷史中展現出強大的隊伍凝聚力,并在國家建設中充分團結全國人民,其中思想認識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紅色文化的主要內容及載體正是誕生于這一時期。以此為基礎,紅色文化教育不僅展示了革命時期隊伍強大凝聚力,為新時代領導干部樹立榜樣,同時也提供了思想與方法方面的教育。領導干部思想與管理水平是影響隊伍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紅色文化可以利用思想品德教育實現領導干部的提升,從而增強隊伍整體的凝聚力。

(三)傳播積極的思想文化內涵培養進取與服務意識

面對思想文化多樣化的局面,領導干部需要利用思想品德教育持續加強對積極文化的學習,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進取精神與服務意識。進取、開拓、創新始終是紅色文化所倡導的領導干部文化宗旨,在對紅色文化的學習中具有大量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人物事跡,通過對其學習可以使新時代領導干部發現自身與先烈之間的差距。進而抵消社會中消極思想文化傳播帶來的不良影響,保持干部隊伍的先進性。同時,以《為人民服務》為代表的一系列紅色文化是培養領導干部服務意思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我黨服務人民核心思想高度凝聚的文化體現,通過學習可以提高領導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務意思。

三、提升紅色文化對干部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措施與建議

(一)結合時代背景落實教育的實踐作用

現有的紅色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通過歷史回顧的方式進行,教育重點在于對人物、事跡的講述。由于教育內容的歷史性特征使其與當前時代背景脫節,需要受教育者依靠自身思考才能實現與時代背景的結合,教育效果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在教育中應當將歷史與現實充分結合,以增強教育在領導干部實踐中的作用。實施中可以采取以具體文化思想專題開展學習的方式,將具有同類精神的人物或世紀以文化傳承的方式由遠至近逐一講述、剖析,從而在領導干部中形成清晰的文化傳承脈絡。另外可以積極組織實踐活動,將對紅色文化發源地的考察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達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

(二)豐富內容方式加深教育的感化作用

紅色文化的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組織講座、參觀等傳統模式中,在對領導干部的感化作用方面存在改進空間。在內容形式的豐富中,應當首先從領導干部的內部特征出發。例如,對成長在和平年代的年輕干部可以適當降低革命主題的教育內容,以新中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為主,同時應當加強國內外不同時期各國成就的對比,使其深刻感受到所處環境的變化,認可紅色文化中優良品質對國家建設發展作用。另外,可以加強信息化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利用遠程視頻等方式可以直接鏈接紅色文化發源地,同時利用互聯網平臺的交互性組織學習與討論環節,增強受教育者的參與積極性。

(三)整合教育資源增強紅色基因的繼承作用

紅色文化的資源豐富,但也面臨地域性、傳統性等特點,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等方面也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在領導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黨和政府應當在更高層面整合國內的紅色文化資源,為各地黨校、學校及其他社會組織提供便捷、高效的資源供給渠道,使紅色基因在領導干部其群眾中間持續傳承。

四、結束語

紅色文化在領導干部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工作者應當秉承自身責任,承擔起推動紅色文化跟隨時展進步的職責,使其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白純.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2-09(001).

[2]李康平.中國革命文化基本理論問題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07):122-127.

[3]王榮花.中共革命與太行山區社會文化的變遷(1937—1949)[D].河北大學,2011.

[4]周武.革命文化的興起與都市文化的衍變———以上海為中心[J].社會科學,2009(10):146-155+191.

[5]陶東風.后革命時代的革命文化[J].當代文壇,2006(03):7-13.

作者:孟莉 單位:南通市國土資源局崇川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