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途徑

時間:2022-12-25 08:55:42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途徑

摘要:輔導員和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管理工作隊伍的兩支重要力量,在育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輔導員和導師合力育人模式的現實依據,從高校實際出發,構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模式的制度和路徑。

關鍵詞:研究生輔導員;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合力育人是實現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徑。研究生是高校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媒體報道研究生存在公德意識淡漠、道德失范等行為[1],如“優秀”學生鉆漏洞詐騙通訊商、“拔尖”學生研發盜論文軟件非法牟利、“高技術”學生制造危害社會等現象,“高學歷”研究生向室友投毒事件。這類事件的發生暴露出一個共同問題,即此類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出現嚴重道德失范行為,甚至存在個人核心價值觀迷失的問題。研究生作為拔尖創新人才,是“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化為美好現實的中堅力量,在面對價值取向多元化的影響與沖擊,能否正確把握住主流意識形態,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由此可見,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和造就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是與研究生關系最為緊密的兩支隊伍,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探討如何通過機制建設把高校輔導員和導師兩支隊伍緊密結合,實現資源共享、深度合作、優勢互補,發揮全員育人、合力育人優勢,將對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模式提出的現實依據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素質培養并未充分融合。通常認為輔導員管思想,導師管培養,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的錯位優勢未能有效整合,育人功能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盡管導師在育人作用中存在極大的優勢,但往往只限于對研究生日常生活的引導與建議,并不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思想狀況、情緒問題等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并沒有實質性的舉措。輔導員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和導師隊伍相比,輔導員隊伍責任明確、精干高效、易抓好管,但由于這支隊伍存在年輕化、流動性、管理經驗不足等因素,育人效果受到限制[4]。由此可見,一方面導師在育人方面的優勢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一方面輔導員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自身的不足,研究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有機的結合,表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二者的分離局面并未得到完全改變。2.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復雜性需要形成教育合力。研究生存在一些不同于本科生群體特征[5],如培養方式多樣、理想信念淡薄、個體差異明顯、強調自我、就業壓力大、社會期望高、集體觀念相對薄弱等,這些群體性特征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帶來一定難度。此外,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內涵不斷豐富,比如黨團建工作、教育管理、公寓管理、社團活動、獎懲助貸減、就業指導工作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和教育內涵的復雜性都使得有些輔導員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顧此失彼[6]。由此可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只依靠專職研究生輔導員是完全不夠的,導師作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人”,有必要也有義務參與到研究生的育人工作上來。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需要發揮各自優勢。研究生輔導員隊伍趨于年輕化,在身份上如同研究生的朋友,他們年輕有活力,具有共同的興趣與愛好,思想上容易溝通;研究生導師是從專業教師中選拔出的學術優秀的教師群體,比專職輔導員、教務員等其他管理人員更具有權威。其次是在專業上的優勢。導師與研究生具體學科方向與研究領域基本一致,可以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學術研究和科技服務中。研究生輔導員多數具有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背景,使得輔導員的本職工作有理論支持,工作側重在研究生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關鍵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4.國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要求形成全員育人氛圍。中共中央在1994年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1994]9號)、教育部在2000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社政[2000]3號)、中共中央在2004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教育部在2010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0]11號)、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7年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發[2016]31號)、教育部在201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第43號令)等,這些文件都在政策上對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的合力育人機制分別提出了要求。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合力育人是高??蒲嘘犖楹凸芾黻犖樾纬珊狭Φ木唧w表現[3],是高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外在表現形式,建立這一合力育人機制是貫徹國家關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方針的重要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模式的制度構建

1.建立定期有效的培訓機制。在新增導師崗前培訓工作中,安排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題,邀請在教書育人方面業績突出的導師做交流經驗,增強新增導師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他們參與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只有建立導師德育工作培訓機制,才能使導師有平臺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特點和方法進行學習和探究,更好的做到教書育人。2.建立疊加效應的融合機制。輔導員主要由院系、學校學生工作部或研究生工作部二級管理,導師主要由院系管理,兩支隊伍各有統屬,不同的管理序列使得各自優勢的疊加效應沒有顯現,高校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制度構建實現部分青年研究生導師參與到輔導員工作隊伍,比如從各學位點的導師團隊中選聘一名青年導師兼職本專業從碩士一年級至博士三年級的學生管理工作,日常管理工作依舊以研究生輔導員為主體。3.建立雙向反饋的溝通機制。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不通暢的溝通、或者缺乏有效溝通是當前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的根本不足。輔導員和導師之間建立常規化、制度化的溝通與交流制度,才有可能形成育人合力。輔導員要把握主動,注意信息的雙向反饋。在溝通方面,輔導員要主動,輔導員可以以面談、電話、微信和郵件等多種形式主動與導師聯系,向他們通報指導的研究生的思想動態和日常表現,同時導師要將所帶學生在專業學習、科研進展、團隊意識等方面情況與輔導員溝通。溝通的關鍵是要相互交換意見,注意信息的雙向反饋[7]。4.建立權責分明的考核機制。第一是導師的考核機制。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首要責任人”,學校可以明確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職責與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作為重要因素融入導師的考核工作,監督他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職責履行。例如通過定期檢查《研究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記錄本》,了解導師履行思想教育職責的狀況,將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況的考核結果與導師的續聘、招生指標、課題申報和職稱晉升直接掛鉤。第二是學校對輔導員的考核機制。除如學生滿意度、日常教育管理成效、學生集體評優、就業狀況等常規的考核指標外,管理部門可以同時將導師作為輔導員工作對象,把輔導員與導師溝通頻率,溝通效果與改進措施等作為輔導員考核的重要內容。5.建立共治共享的參與機制。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黨團教育、兩課教學、活動載體、社會實踐等途徑,輔導員可以在組織黨團工作、社會實踐、科技活動、學術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工作和獎助學金評定環節中邀請導師參與,使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融入進來,與研究生輔導員共同處理請假審批、違紀違規、心理健康問題、疾病和事故等日常事務,在研究生入黨、獎助學金及各類榮譽評定、研究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權和決策權,只有使導師教書育人與輔導員的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緊密的結合起來,形成導師全面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才能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模式的有效途徑

1.輔導員為主導、導師協助做好研究生黨建工作。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輔導員可以邀請年輕導師擔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聘請品格優秀、素質良好的導師作為研究生黨支部思想政治教育顧問;要求導師參與所帶學生的黨員推優和預審答辯環節,了解自身所帶研究生的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存在的不足;邀請旗幟性的優秀導師給入黨積極分子授課;在評選學校優秀黨員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支部時引入導師評價機制。在黨員教育和培養過程中,輔導員對研究生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主動與導師聯系,征求導師的意見和建議。2.輔導員與導師共同做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輔導員和導師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高校輔導員具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與研究生年齡相近,工作思路開闊,易于學生溝通;其次在輔導員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取得心理咨詢從業資格證書,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輔導員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詢能力。再次是輔導員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骨干。輔導員可以通過他們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動態。正是以上的工作特性,使輔導員相對于專職的心理教師以及其他人員來說,具有更及時性和全面性的指導優勢。導師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具有獨特的優勢。研究生思想較成熟,他們獨立性強,導師與研究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是合作伙伴關系,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研究生在感情上、心理上都更加愿意與其接近,使得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導師有著更大的開放性,能促進他們心理上的交融。3.輔導員和導師共同決策研究生事務管理。在研究生日常管理事務中,以學生事務管理部門為主導,引入導師、輔導員共同參與機制,能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通過輔導員了解的研究生思想狀況、遵守校規校紀等日常行為表現和導師提供的、實驗狀況等科研信息,可以為輔導員和導師在獎助學金和各類研究生榮譽的評選、學生的違紀違規處理、學生學術誠信等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增加工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4.充分發揮導師參與各類活動和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負責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內容多樣、積極向上的各類活動。輔導員如何在活動中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其根本要求就是積極發揮高校全員育人的作用。例如通過“走進我心中的好導師”活動邀請一批優秀導師和研究生面對面分享“為人,為學”心得,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和榜樣示范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研究生學風、學術的規范化建設。此外,導師可以利用“挑戰杯”競賽為契機,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此外,導師可以利用專業優勢指導研究生社會實踐,不僅讓研究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同時可以增強研究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5.輔導員全程化和導師個性化指導相結合改善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的就業指導是開展就業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畢業生就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輔導員應該具有全程化就業指導的意識。所謂全程就業指導,就是工作要從新生開始著手,針對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將職業生涯規劃貫穿在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隨時調整擇業期望值,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擇業心理,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由于研究生個體存在特殊性和差異性,所以有必要積極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研究生導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就業偏好和心理傾向比較清楚,可以為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和咨詢,幫助學生及時轉變調整就業心態,掌握求職技巧,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

參考文獻:

[1]饒家輝,王宏娟,張乃生.研究生在學術誠信構建中的責任擔當[J]高校教育管理,2013(1):112-115

[2]白勇,李偉元,孫一娜,等.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在學生培養工作中相互協作的調查分析[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64-67

[3]武永江.論導師與研究生差異性成長共同體的構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2(5):82-86

[4]楚永全,周立志.試論研究生導師的德育職責及工作機制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研究,2011(11):7-10

[5]鄭慧.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1(11):107-108

[6]馬小燕.論研究生輔導員的印象管理[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25-28

[7]王巖.論建立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的雙向交流機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11):101-103

作者:吳敏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經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