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時間:2022-12-25 09:00:24

導語: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黨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報告中要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正在固化為黨的建設的新常態。高?;鶎狱h組織作為發展黨員的重要區域之一,擔負著發揚戰斗堡壘的重要作用。

一、新時代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指明了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進入新時代”這個重大政治論斷,可以說是報告中最為突出和重要的關鍵詞,也是領悟精神最本質和核心的要求?!皟蓚€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為黨和國家事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是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當代大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中肩負著重要責任,精神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豐富了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緊緊圍繞中國發展的新時代、新課題。報告無論是從中國國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還是從改革開放、從嚴治黨、從嚴治軍,或是從各項外交政策、“一帶一路”倡議、構建21世紀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相關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些都極大豐富了高校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在對黨員進行培養與教育的過程中,緊緊把握精神的核心與實質,做到貼近學生的時代需要、時代使命,在同大學生的時代價值需求上下功夫,尋找契合點。3.賦予了對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任。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是對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對廣大青年學生黨員而言,用精神引領思想成長,將中國夢內化為自己的信念與追求,這就是努力奮斗的動力源泉的必然。

二、新時代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發展

1.增強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學生黨員的政治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應該充滿了時代感。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卻經常會存在老生常談、教育內容更新不及時,跟不上時展的情況,這樣一方面影響了黨員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影響黨員教育管理的整體效果。當前,用報告精神中最新的理論成果來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特別是將新時代、新使命、新理論融入到學生黨員的培養過程中,使教育的內容不斷完善和發展,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性,讓他們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積極投身于新時代的偉大事業中。2.增強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堅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就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堅持內容和方法新的發展的同時,要根據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年齡差異、專業差異、思維方式和心理需求開展。在針對大學生黨員這一青年群體時,必須有針對性的采取適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將樹立先鋒模范作用的理想和信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強化黨員意識、深化黨員信念、感化黨員思想,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從而充分調動青年學生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黨員成為新時代新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實踐者和擁護者。3.把握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F在是知識信息時代,信息傳播迅速、內容廣泛,信息量大,互網絡作為傳播工具,對人們生活、學習影響巨大。學生們在網絡中交流,從網絡中汲取信息、在網絡上學習,這已經影響了青年一代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然而,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互聯網在給人們帶來便宜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負面影響,對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時,如何占領互聯網這塊陣地在新時代新媒體對高校學生黨員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們亟待開展的關鍵命題。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用好“兩微一端”等新技術新應用,有創新、有針對的設計和制造出更貼近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案,將傳統黨員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讓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牢牢把握住互聯網時代中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9.

[2]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7-11-03.

作者:夏瑾 單位:馬婧智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