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干部作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時間:2022-06-24 03:13:20

導語:轉變干部作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變干部作風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

【摘要】廣大基層干部作為黨和國家干部隊伍的基石,其履職狀態事關黨的執政根基、事關國家治理的長治久安,特別是基層干部的作風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保障,要著力抓好基層干部隊伍的作風建設,直面“庸懶散慢混卡”,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懶增效率、以治散正風氣,堅決杜絕“慢混卡”,已成為當前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極其重要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干部作風;基層干部隊伍;轉變;建設

一、新形勢下轉變基層干部作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干部作風事關黨和政府的形象,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一直以來,黨和政府在加強干部作風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一些干部依然存在庸、懶、散、慢、混、卡等作風頑疾,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還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而作風問題的根源是思想問題。干部思想不轉變、轉作風就不可能深入,整治過后還會反彈,因此必須認識到轉變作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轉變作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切入點和著力點。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直擊積弊、扶正祛邪,黨風政風明顯改善。在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李榮燦就明確提出要以持續改進作風建設,以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要求約束全體黨員干部,開展的“治轉提”專項行動,就是要持續用力抓作風,堅持抓常抓細抓長,努力以作風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走向深入。(二)轉變作風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扭住“三大任務”、聚焦“五大發力重點”,要完成這些目標任務,只有好的干部作風,才能形成好的發展環境,才能引入資金、匯聚人才。如果我們的干部作風和發展環境不好,有資金、有人才會流失,有優勢會喪失,有機遇會錯失。因此,只有轉變干部作風,夯實了基礎,發展環境才能變優,才能增強吸引力,才能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和活力因子,加快各項事業的發展。(三)轉變作風是解決面臨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十八大以來,圍繞黨的作風建設,我們黨進行了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一系列的專題教育,雖然使干部作風有所好轉,但仍然存在著一些黨員干部庸、懶、散、慢、混、卡,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群眾意見很大,這些問題和現象,必須痛下決心,出重拳、動真格地加以解決,使干部要在思想上“洗洗腦”,在問題上“查查清”,堅決徹底地“治頑疾、轉作風、提效能”。

二、基層干部隊伍在作風方面存在的現狀與問題

這些年,為民、務實、廉潔、正派的作風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在基層干部中也確實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端著架子,脫離群眾的的“背手干部”;有走馬觀花,工作推脫的“甩手干部”;有雁過拔毛,吃拿卡要的“伸手干部”,這些不良作風影響著各項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對安逸舒適生活的樂衷與追求?!皯n勞興國、逸豫亡身”目前有些基層干部,強調個人利益多,維護集體利益少。有的干部樂衷于安逸舒適的個人生活,把個人利益擺在比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對工作虛浮應付,照搬照套,信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開拓創新精神更少。(二)對理論業務學習的放松和空談。對平時的理論和業務學習,重形式輕實際,走形式,走過場,對黨的方針、政策處于“要我學”的狀態,聯系實際學習再解決實際問題的就更少;重空談輕應用,不把正確理論用在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上,談起來海闊天空,樣樣精通,做起來愁眉苦臉,無從入手。有的黨員干部表面上喜歡“學習”,實際上不是靜下心來老老實實地學,總是敷衍了事、完成任務。(三)對法制觀念的輕視和淡薄。在群眾觀念上缺乏與群眾的密切聯系,與群眾交流少,不聽群眾呼聲,工作方法簡單粗暴,關心群眾疾苦少,為群眾謀利少;在依法辦事上缺乏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有時不知自己做了違法的事情,即使明知是違法的事情,在利益地驅使下,也“大膽”去辦。(四)對職責履行的懈怠和放任。該作為不作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缺乏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工作得過且過。上班或遲到、或早退,紀律渙散;或串門、或聊天,無所事事;或發牢騷、或講怪話,怨天尤人。不愿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不愿到矛盾多的地方去,不愿到任務重的部門去,提條件、講價錢,個別黨員干部抵擋不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侵蝕,奢侈浪費,貪圖享受,甚至違法違紀不能自拔。

三、新形勢下轉變基層干部作風的對策和建議

新時期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十八大精神就要在作風養成上下功夫。干部是關鍵,作風是保障,只有鍥而不舍的加強干部作風建設,才能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一)構建學習新模式,觸動思想靈魂。學習是基層干部必須長期堅持的一種良好作風,是干部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必由之路,必須把學習作為一項長期任務,抓住通過學習引領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思想這個關鍵。1.激發學習內在動力。激發干部自覺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懷有對知識文化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學習狀態,一方面把學習優秀文化精神內化為行為規范,培育高尚情操;另一方面把學習作為履行職責、搞好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課,通過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從而成為勝任本職工作的行家。2.構建學習與工作的互動模式。通過調查研究、集體學習、集體研討、集體決策、集體行動、集體總結這六個完整有序的動態模式,逐步融合成一個循環學習、研究、決策的優秀團隊,并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按照“四講四有”要求,強化黨性宗旨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自覺把自己擺進作風整治和作風建設中,努力在基層干部中形成整治作風頑疾、人人向上的良好局面。3.創新實踐教育、現場教育、典型教育形式。思想教育不等于苦口婆心,更不等于說大道理。通過身邊事、身邊人的典型事跡,傳統優秀文化滲透這些教育形式,達到觸動作用。利用互聯網發掘新的學習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教育效果。(二)規范黨員領導干部,以上率下“政者,正也”?!罢本褪菫檎咴谧黠L方面保持風清氣正。俗話說,有什么樣的領導、就有什么樣的隊伍,有什么樣的領導作風、就有什么樣的干部狀態。大多數領導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強,但是個別領導干部依然存在不依法、依規定辦事,甚至敷衍塞責,以勢壓人,自己不以身作則卻要求下屬嚴格遵守等現象,因此各級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1.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各項紀律規定。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黨員領導干部都要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革除“中梗阻”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堅決摒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做法,堅決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敷衍了事、自由散漫的行為,堅決解決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紀律渙散的問題,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2.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親屬。各單位“一把手”,既是單位領導、廉政的第一責任人,更是單位的形象代言人,平時要做單位干部職工的行為楷模,對單位職工受到黨紀政紀處分的,視情節輕重,必須嚴格追究“一把手”疏于管理的領導責任,從而使領導干部真正做好“家長”。(三)擴大民主,提高干部監督制約成效。加強干部監督制約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干部作風的有效措施。以擴大民主為重點是群眾參與有效監督的重要途徑,更是維護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平臺。1.完善自下而上的監督程序和途徑。目前的監督按照分類的不同可以分為幾種形式,如自上而下的監督、自下而上的監督、黨內監督、黨外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最難得是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沒有公開就沒有監督可言,要維護群眾監督的權益,就必須切實擴大民主,增強干部工作運行的透明度,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建議權,同時應該鼓勵和加強網絡監督彌補傳統監督形式的不足,將網絡監督納入到正規監督體系中,充分發揮網絡問政功能,實現群眾對干部工作監督的“零距離”參與。2.規范公開程序,加強公示制度。對干部職責、規章制度等常規性信息,要按照規定程序公開,對涉及“三重一大”等相關重要信息,決策后應立即公開,方便群眾在第一時間掌握信息內容,尤其是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決策事項,要及時通過會議、網絡等形式,在一定范圍內公布,廣泛征求各界意見,增強決策的透明度,擴大群眾的參與度。3.擴大民意渠道。積極探索運用多種方式了解民意,建設常態、長效的了解民意機制。認真對待群眾的來信來訪意見,及時處理并反饋結果,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監督制約的熱情。保守反映問題群眾的秘密,建立和完善舉報人和證人保護制度,確保反映問題的群眾不受損害,消除群眾的疑慮。(四)完善相關制度,加強落實問責。十八大之后,我們黨的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一系列的黨內法規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制度體系。1.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調查研究制度。基層干部要在調研中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做好民意反映、收集工作、保證基層群眾和下級組織的意見能及時反映到上級組織中去。2.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干部作風好壞的最高標準。建立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就是要推動干部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后,要把直接聯系群眾列入干部的考核內容,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標準之一,使基層干部自覺地把群眾冷暖、疾苦放在心上。3.強化制度檢查嚴厲問責。制度的意義在于落實,在于貫徹。強化制度落實,要做到首先建立一套獎懲機制,給制度執行的主體和客體以威脅力,其次建立群眾測評機制,關鍵看群眾的滿意度,通過定期對群眾進行調查和測評,及時了解和掌握制度執行情況,以此為依據督促落實,并對群眾反映比較普遍的作風問題,加強針對性的巡視督查,嚴格執行問責制度,真正做到嚴懲、嚴究,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地變化。

作者:齊紅梅 單位:中共蘭州市城關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