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境外投資現狀試析論文

時間:2022-03-03 09:51:00

導語:服務業境外投資現狀試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業境外投資現狀試析論文

一、境外投資現狀

境外投資包括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中資商業銀行境外股權收購和并購投資、境內合格投資者(QDII)進行的證券類投資、企業對外進行的股權和并購投資。本文重點分析服務業企業的境外投資。

2007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今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這兩個文件為支持服務業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目前的情況看,境外投資主要分布于服務業(第三產業)企業,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金融業中的銀行和非銀行企業積極開展股權和并購投資,二是生產性服務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初步開始進行以收購各類資源為主的并購投資。這在兩方面均取得初步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金融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聯袂進行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

在2007年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國家開發銀行對英國巴克萊銀行分別進行股權投資之后,今年國內的多家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繼續開展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投資對象有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小銀行,甚至包括歐洲歷史上的老牌銀行。在投資中力求控股或占據大股東地位。

1、多家銀行企業開展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

(1)民生銀行投資美國美聯銀行。2008年3月1日,中國銀監會同意民生銀行公司參股美國聯合銀行控股公司,持股比例4.9%。年底前,民生銀行可增持至9.9%。同時享有增持股份至20%的期權。該銀行是一家專為美國本土華人企業以及在大中華區從事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提供各項服務的專業銀行,其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

(2)招商銀行收購香港永隆銀行。2008年5月30日,招商銀行宣布收購永隆銀行,最終報價定為每股156.5港元,為永隆銀行2007年底的凈資產的2.91倍。這是國內銀行第一次標的在40億美元以上直接進行控股權的并購。2008年9月30日,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與永隆銀行有限公司完成股權交割。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并守則》的要約收購規定,招商銀行將按每股156.5港元向剩余的股份發起全面要約收購。該銀行在香港已有75年的歷史,擁有35家分行,是香港知名的家族銀行。

招行行長馬蔚華表示,收購永隆銀行有助于招行拓展香港市場,有助于優化招行業務結構,推動經營戰略調整。通過并購招行可獲得多個金融業務牌照,有助于實現混業經營目標。

(3)中國銀行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股權。繼7月底低調收購瑞士荷瑞達資產管理公司后,中國銀行公告,出資2.363億歐元(合23億元人民幣)購入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洛希爾銀行”)20%的股份,成為洛希爾家族之后的第二大股東。協議規定,中行獲得參與洛希爾銀行公司治理和經營的相應權力,并向洛希爾銀行委派兩名董事。

2、非銀行金融企業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

(1)中國平安收購比利時富通投資管理公司。2007年11月,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8.1億歐元,購入富通集團4.18%的股票,后又增持至4.99%。2008年4月2日,中國平安與富通集團旗下的富通銀行簽署《諒解備忘錄》,擬以21.5億歐元收購富通銀行擬出售富通投資管理公司全部已發行股份的50%。

(2)中國人壽投資Visa1%股權。2008年3月20日,創造美國歷史上最大IPO的Visa公司(V.NYSE)股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中國人壽投資3億美元成為其最大的中資戰略投資者。

以上案例表明,我國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正在抓住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的所帶來的機遇,大步走出國門,進入國際金融市場。雖然截止目前,所有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均出現投資浮虧,但我國的金融機構不應該停止前進的步伐,應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前提下,繼續實施穩健的投資策略。

(二)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

生產性服務企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生產性服務企業的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布朗寧和辛格曼于1975年對服務業進行分類時提出。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業升級而提供服務的企業。生產性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的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其有別于一般服務業的是其本身向制造業提供中間服務,而并不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獨立的服務。

生產性服務企業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特定的生產環節而提供服務;另一類是提供整體性全流程服務,即從資源開發始,直至售后服務為止。該類企業的代表是中鋼集團。

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對外投資具有以下的特點,一是偏重資源類企業的收購,二是力求控股,并在收購完成后爭取退市。三是即便為單純的股權投資,也要爭取大股東地位并派出董事。

1、收購資源類企業。該類收購重點在于礦產類資源,一是生產性服務企業聯手制造業企業共同收購,二是生產性服務企業的單獨收購。

(1)五礦集團聯手江銅集團成功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2008年1月底,兩中國企業宣布,已收購了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公司(NPCC)95.92%的股權,收購價約4.37億加元。

(2)生產性服務企業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鐵礦資源類企業中西部公司。2008年3月14日,中鋼集團以每股5.6澳元現金直接向中西部公司投資者發出“敵意收購要約”(總價12億澳元以上);4月29日,中鋼提高報價13.9%,以6.38澳元/股收購中西部公司(總價13.6億澳元),獲董事會首肯。至9月15日的收購要約到期后,中鋼集團正式完成了對澳大利亞中西部公司的收購。目前,中鋼持有中西部公司的股份達到98.52%。

2、通過控股收購,發展壯大企業。

(1)中海油服收購挪威AWO公司。中海油服2008年7月8日宣布,以總共約127億挪威克朗(約25億美元)的對價,向挪威石油鉆探承包商(AWO.OS)發起現金收購要約,收購其100%股權。此交易完成后,中海油服將建立世界第8大鉆井船隊,總共擁有34個運營鉆井平臺(包括雙方在建的鉆井平臺)。

(2)中化國際收購新加坡GMG51%股權。中化國際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化國際(新加坡)有限公司收購新加坡(GMG)51%股權所涉及的交割及股權過戶手續已全部完成。本次收購的總對價為2.6798億元新幣。GMG公司是集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綜合運營商,業務范圍覆蓋非洲、歐洲、亞洲以及北美洲。

3、股權投資。該類可視為比較單純的投資,不要求控股,但爭取大股東地位,有權派出董事。

(1)中國鋁業投資力拓。中國鋁業公告,截至2008年2月1日,已聯合美國鋁業公司,獲得力拓公司的英國上市公司12%的股份,交易總對價約140.5億美元,是中國企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這也是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礦業并購案。公司表示,將擇機增持力拓股份。

(2)中糧集團投資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SFD)。2008年6月30日,SFD宣布,向中糧集團出售700萬股股份,占其總股份的4.95%。中糧董事長寧高寧進入公司董事會。這是中國最大的農貿加工企業首次參股美國企業。SFD是美國最大的生豬養殖、豬肉加工和銷售企業,占有美國豬肉市場25%的份額。中資上市銀行所持雷曼兄弟和兩房債權一覽銀行雷曼兄弟債券雷曼兄弟金額(萬美元)兩房債券兩房債券金額(億美元)各種次級債(億美元)截止2008年6月底

建設銀行債券19140債券32.5

工商銀行債券15180債券21.71

中國銀行債券7562債券106.37(9月底減至75億)69.05

交通銀行債券7002債券

招商銀行15.84

銀行貸款與債券金額(萬美元)

中國銀行貸款5320

招商銀行債券敝口7000

興業銀行風險敝口3360

中信銀行風險敝口7600

二、境外投資風險評估

從已掌握的資料分析,我國境外投資尚處于低風險階段,已產生的浮動虧損也是可承受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暫時的浮動虧損從長期看,產生利潤的機遇大于虧損的風險。同時,在開展境外投資過程中,各投資主體已經相應的采取了預防性措施。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不考慮市場系統風險的前提下,我國境外投資的風險在技術層面,主要表現為時機的把握和投資對象的選擇方面尚有不足之處;而在制度層面因存在因為中美市場開放程度不對等而帶來的風險更大。

(一)已經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

1、國家開發銀行決定增持巴克萊銀行被監管部門否決。今年6月27日,巴克萊銀行公告增資1.5億新股。國開行也宣布增持英國巴克萊銀行股份。然而,國家開發銀行增持巴克萊銀行股份的決定因受到有關部門的反對,而被監管部門否決。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即有投資產生浮虧。二是對美國次貸危機深化、擴大之勢仍難以把握,態度趨于謹慎。

2、民生銀行為預防風險分步增持美國聯合銀行股份。民生銀行董事會秘書毛曉峰認為,目前美國聯合銀行的市盈率在6倍左右,股價大大低于凈資產,民生銀行正在等待合適的進入時機。在考慮收購的時候已經想到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是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美國聯合銀行股價上漲;另一種就是經濟形勢惡化,其股價下跌。出于技巧上的考慮,我們選擇分三步走的策略。

3、中國平安為投資比利時富通投資管理公司制定的保險措施。雙方約定,對于富通投資管理公司擁有的次級貸款衍生債券品種的潛在損失,如果發生則由富通銀行單方面承擔。

10月2日,中國平安宣布鑒于目前的市場環境及狀況,估計成交的先決條件無法完全滿足。經雙方友好協商,終止有關中國平安收購富通集團下屬資產管理公司股權的協議。

4、投資風險集中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目前看,已形成的投資風險集中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而生產性服務企業進行的股權和并購投資,風險則很小。如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中西部礦業公司就是一項很好的低風險投資。類似的投資還有五礦集團聯手江銅集團成功收購加拿大北秘魯銅業及中海油服收購挪威AWO公司。

(二)初步的分析

初步分析中資企業境外投資存在以下問題,時機選擇上并非底部區域;投資對象上迷信美國五大投行;企業有急于擴張經營規模之嫌。

1、時機選擇并非底部區域。2007下半年,在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之后,即有非銀行金融機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對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黑石集團、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的股權投資;然后有國家開發銀行對英國巴克萊銀行進行的股權投資。

2008年又有民生銀行投資美國美聯銀行,招商銀行收購香港永隆銀行和中國銀行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股權。非銀行金融機構有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收購比利時富通投資管理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投資美國Visa1%股權兩個案例。

事后分析,上述股權投資和并購投資,稍嫌過早。如果能在時機的把握上延后一些時間,所提條例更高一些,或可得到更優厚的條件。與中資金融機構急于出手不同是日資金融機構的表現。2008年9月22日,日本三菱日聯銀行對外宣布,收購摩根士丹利10-20%的股權,交易金額最高可達90億美元??梢钥闯?,日資金融機構在電動機的把握上好于我們,他們將可獲得更好的收購條件。

2、投資對象選擇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迷信美五大投行。美國的投資銀行一直是我國發展投資銀行的榜樣。2007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不久,美國花旗、瑞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等美歐大型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因投資次貸發生虧損,造成資本金下降,影響到資本充足率,被迫急需尋求資金注入。此時,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抓住機會決定向摩根士丹利進行股權投資,并且一步到位。事后分析,如果實施分步投資,則現在將處于主動地位,可在低位繼續投資。同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則較多的購買了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發行的債券。

上述現象說明在投資對象的選擇上存在對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的迷信,并導致在投資對象的判斷上有一定的盲目性。

3、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有急于擴張經營規模之嫌。受到良好政策環境的支持,各企業在缺乏經驗的前提下,擴張步伐稍快,以致于在投資時機和對象的選擇上出現一些問題。

(三)制度性風險:中美市場開放程度不對等帶來的投資風險

我國開展境外投資,最大的風險不在于市場風險,而在于制度層面。即市場開放不對等而帶來制度風險。這一風險尤其表現在美國市場。

1、安全審查規定導致不對等的市場開放,放大投資風險。美財政部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規定,收購美國企業股權大于10%的外國投資需進行國家安全調查;低于10%則自動免于調查。最近,美財政部正在考慮制定更加嚴格的法規,并于4月22日公布了外資對美國本土企業投資安全的新提案。新提案規定,外資對美本土企業投資的某項交易,即使所購股份不足10%,也不能自動免除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這與歐盟市場相比尤其顯得封閉。而在我國,對外資銀行投資的相應規定是不超過20%。

受此限制,我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對美國黑石集團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資,之所以低于10%,是為了避免安全調查以提高效率。這樣做,雖然提高了效率和投資安全的保障(享有利益補償的優先權),但也失去了在公司管理方面相應的發言權。應該說,這并非中投公司的本來意愿,而是被迫接受的非意愿投資行為。由于受這一規定的限制,中投公司無法在市場上低價繼續購買摩根士丹利和黑石集團的股票,從而放大風險。所謂放大風險有兩層含義,一是放大了浮動虧損,二是將來既使贏利也很少。

2、中美兩國剛剛啟動兩國間投資保護協定(BIT)談判,中國企業在美國的投資尚不受保護。BIT是指一國與另一國之間簽署的旨在對雙邊投資進行保護的協定,我國已經和一百多個國家簽署了投資保護協定,跟美國之間的協定正在談判中。

摘要:境外投資包括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中資商業銀行境外股權收購和并購投資、境內合格投資者(QDII)進行的證券類投資、企業對外進行的股權和并購投資。本文重點分析服務業企業的境外投資。

關鍵詞:境外投資,外匯儲備,股權并購,股權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