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讀者個性化知識服務論文

時間:2022-04-06 10:40:00

導語:高校讀者個性化知識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讀者個性化知識服務論文

摘要:文章論述了圖書館個性化知識服務的特點,根據學校不同學歷層次、不同知識需求為切入點,嘗試性提出針對專家與學者、教師、學生3個服務群體分別開展讀者個性化知識服務,并在其主要構成要素的變化中,探討了在新形勢下圖書館個性化知識服務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圖書館;個性化;知識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服務不同于公共圖書館服務,主要由于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較為特殊,高校圖書館讀者主要集中于專家與學者、教師、學生3個服務群體。這3個主要的服務群體因其研究、教學、學習的性質不同,從事的專業特點不同,導致高校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不能局限于傳統文獻服務,而要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為他們分別提供個性化強、專業層次分明的文獻與信息服務——知識服務。筆者針對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特殊要求,嘗試性提出以高校圖書館原有服務模式為基礎構建知識服務模式。

一、高校圖書館個性化知識服務

知識服務有別于傳統信息服務的特點之一,就是更加強調圖書館應為不同需求的讀者開展個性化服務。對高校圖書館而言,由于高校圖書館讀者的學歷層次、專業背景差異性較大,所以不同讀者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將讀者個性化服務作為構建知識服務模式的重點內容。

所謂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在與讀者的交互過程中,收集讀者的興趣、專業特長、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據此信息為讀者傳遞所需信息和服務的過程。個性化知識服務是個性化服務與知識服務的有機結合,個性化知識服務是圖書館開展知識服務的內容之一,個性化知識服務是圖書館以對原有信息或知識的搜集、組織、分析、重組后形成的知識為基礎,根據讀者的問題和環境,融入讀者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提供有助于讀者個人的、有效力的支持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的服務。因此,在高校圖書館開展個性化知識服務就是通過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滿足不同讀者在特定時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識的服務,有效支持讀者個人的知識應用和知識創新。

二、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內容

(一)為學科帶頭人、專家與學者開展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前瞻性知識服務

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是高校各學科或專業發展的領軍人,他們長期的教學內容與科研是對其研究與關注的學科集中化成果性的反映,對專業建設具有指引作用和研究價值。對圖書館的服務要求主要集中體現在研究型用戶的需求層面,即研究型用戶是知識需求的主體,需要掌握反映當代學術水平的最新知識、信息,需要反映國內外有關課題的歷史狀況、當前水平和未來發展趨勢等綜合性知識,他們所需要的不僅是一個個信息片斷,而是精煉、濃縮的系統化知識,在不同的研究階段需要不斷地獲取與課題有關的大量、系統的知識及實驗數據。因此高校圖書館為他們開展個性化知識服務極為重要。

利用知識組織環節建設專家系統數據庫,為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提供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和前瞻性研究服務。

專家系統數據庫是以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的研究成果,如論文、著作、模型等為資源基礎,利用知識挖掘、整理等技術,實現知識單元之間的鏈接,從而揭示各知識單元的內容,服務于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在建設與利用該數據庫的過程中,圖書館應根據本校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的數量以及本館館員的知識服務素養和能力,酌情為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配備學科館員。在相互聯系中,館員可以他們的科研成果等文獻資源為基礎,利用他們對信息、知識的搜集與整合能力,繼續擴大專家系統的資源儲備,一方面繼續搜索與他們的科研成果相關的被引文獻;另一方面搜集引用他們科研成果的相關文獻。利用計算機手段挖掘與整理,實現知識單元的鏈接,揭示某一學科或專業的知識內容,為他們提供科學研究服務。

與此同時,專家系統數據庫絕不僅是單一的知識或信息檢索數據庫,它還應包括圖書館館員為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提供服務的過程內容,即高校圖書館員可以通過面對面式的或網絡式的交流方式,與學者、專家、學科帶頭人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對他們將要開展的工作或科研所需要的信息、知識的要求,館員應深入到某一學科中去,配合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從他們要從事的某一項工作的籌備到結束或課題立項到成果鑒定,進行全程定期跟蹤服務,對各專業學科知識相關的知識、成果評價的知識、權威信息源或載體的知識等描述、評價和揭示,對全文數據庫進行智能類聚和鏈接,提供專業細化、面向課題的個性化專題服務。此外,館員還要為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提供他們研究或工作的學科領域最新研究動態,各個學科當前以至將來的研究熱點,預測學科的發展方向,提示和提供學科研究的核心信息源。通過搜集、挖掘、整理、提供、利用這一系列的知識服務,為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提供滿足他們需要的對其工作與研究具有支持作用的知識或信息,同時,館員也應在上述服務完成的某一階段或全程服務完成后,將該服務過程中所觸及到的文獻、信息或知識進行整理、組合,利用計算機技術將這些資源再次豐富到專家數據庫中,既完善某一知名學者與專家、學科帶頭人的工作與科研成果資源,又使某一學科或專業的研究得以深入。

(二)建立學科導航系統,為高校教師提供定題個性化知識服務

高校教師是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教師有別于其他教學層次教師,他們不僅承擔教學工作,還要從事科研工作。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優質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經常利用圖書館提供的文獻、信息與知識資源,及時追蹤所授專業或學科的發展動向,掌握先進的理論,為廣大學生實現“傳道-授業-解惑”與教師自身業務能力提高的雙重目標。所以為輔助高校教師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圖書館要提供充足的教學、科研信息,盡量滿足所需知識服務。

高校圖書館員可通過與教師間的聯系,根據教師每次提出的服務要求,結合圖書館館藏資源,創造性地動態地搜集、選擇、分析、利用各種知識,創造性地設計、組織、安排和協調有關服務工作,建立相應服務,如建立學科導航系統,包括:一批反映該學科專業的國內外信息資源的URL(UniformResourLocator);一批原始信息,包括訪問頻率較高的原始信息資源的鏡像、自建的信息資源等;一套方便組織信息、知識資源和用戶查詢的支持技術(檢索軟件)。通過建設與使用學科導航系統,館員可以根據教師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地為教師的教學、科研或自學檢索與搜集信息或知識,并利用館員自身具備的知識服務素養與技能將搜集到的信息或知識分類整理反饋給教師,實現教師自身知識能力的提高。

(三)根據大學生不同學習階段要求,實施分層個性化服務

21世紀高等教育具有個性化教育特征,特別是高等教育改革逐漸深入的今天,專、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高校學習階段逐漸由統一化學習,即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統一的教材、學習進度,隨著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習興趣或專業方向的選取,學生再選擇具體的學科專業方向繼續深造完成高年級或高學歷層次課程教育。因此,在這種具有個性化的高等教育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目的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完成學業,從而推動自身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個性化知識服務時應根據高校學生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學要求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知識服務。

1、為專、本科生提供有助于其學習能力培養與提高的學習型知識服務。新型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新的教育群體,專、本科生一直是高校圖書館服務的重要對象之一,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大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圖書館在原有為學生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知識服務。例如,圖書館在學生撰寫論文或課題設計時提供定題化或定項化的知識服務。學生將所需信息或知識利用BBS、E-mail等網絡技術發給圖書館,圖書館館員根據學生需求,為其搜集、整理資料,回復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不斷交流,運用有關隱性知識為學生挖掘與整合新的知識,為其提供知識服務。

2、為博士、碩士研究生提供有助于開拓其科研能力與水平的研究型知識服務。由于高等教育層次多樣,從專、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教育階段對學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尤其碩士與博士階段,他們不再以學習理論知識作為主要學習目的,而是以探究某學科或專業的發展、創造某一科研課題的社會價值作為其學習目的。因此,高校圖書館為在校碩士與博士提供服務的深度與廣度不同于圖書館為專、本科生所提供服務,它應更體現在為其科學研究、學術論文撰寫等方面信息與知識資源的深度挖掘、整合,為他們提供專業知識或學科知識增值與創新支持服務。例如,不同專業與學科、不同研究專題的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在其專業研究領域里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個性差異,從而導致他們對信息獲取方式、需求載體也各有偏好。因此,圖書館根據他們的需求提供重點服務,加強圖書館與他們之間的交流和聯系,跟蹤研究他們在利用圖書館中的某些規律、行為特征以及隱含的要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讓他們方便地搜集、組織和維護圖書館網站提供的資源以及互聯網上各種資源的鏈接,將圖書館新到資源及時通知他們。使他們擁有自己定制的網頁,通過這種個性化頁面,獲得他們需要的個性化信息。

同時,多數高校圖書館已建立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資源、維普網絡學習資源數據庫、中國數字圖書館、省高校數字圖書館等,圖書館通過收集這些文獻將他們進行有序整理,提供不同檢索策略的檢索系統,從網絡方面為讀者提供知識服務。

參考文獻:

1、尉遲文珠.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模式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5).

2、袁林.讀者服務的組織管理[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