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預兆及個人投資措施

時間:2022-08-08 11:38:10

導語:金融危機的預兆及個人投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的預兆及個人投資措施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本輪全球金融危機,造成了個人資產和投資的巨額縮水,如何將危機對個人投資的影響減到最少一直是每個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金融危機的先兆

1.金融市場指標金融市場的指標出現異常是最明顯的信號,盡管信號出現時,市場情緒高漲,不良信號往往被投資者忽略,甚至經濟學家也不愿誠實面對這些令人不快的警告。(1)銀行業股票價格波動性。銀行業BETA值:銀行業股票隨股票市場指數變動程度。若BETA>1,則表示銀行業股票的整體市場波動幅度大,系統性風險上升,預示金融危機前期的到來。(2)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股票波動指數(VIX)。由于該指數能夠敏銳地察覺投資者風險厭惡情緒的變化,所以也被稱為“恐慌指數”。通常在主要股指出現明顯回落之前,VIX波幅已經引起市場注意。(3)收益率利差的擴大①收益率曲線倒掛主要金融資產,如美國的國庫券,聯邦基金,歐洲銀行之間的美元拆借資金之間,同樣產品,不同期限,不同產品,同樣期限組成的各種利息收益率曲線形狀和利差狀況是衡量美國金融市場狀況的重要指標。②商業票據貼現和銀行間資金市場吃緊隨著10多年來以短期貨幣市場資金作為主要資金來源的高杠桿經營模式的迅速增大,貨幣市場狀況成為金融市場狀況的重要衡量指標,它可以反映出危機的到來。資產抵押商業票據和國庫券利差在以往危機時波動并不顯著,但由于今年來金融機構杠桿化操作的加強,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大幅上升。(4)CDS飆升信用衍生市場CDS反應資本市場引起的系統性違約上升和清償能力危機的程度,CDS利差是危機前期的重要預警指數。(5)相關性指標大幅上升該相關性在危機發生前會大幅上升,因為這時才會出現資產同時套現退出市場的狀況。在各次金融危機發生前,不同資產價格之間的相關性大幅上揚。

2.美國經濟衰退的預警指標金融危機往往會引發經濟衰退。但往往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初,當金融機構和各國政府正在竭力掩蓋危機的波及范圍之大和嚴重性的時,經濟指標正在表明事實。也許各國升息還在繼續,股票市場在經歷了一陣風波后,繼續攀高,但經濟指標顯示經濟增長正在放緩甚至停滯。在經濟周期預測中,對經濟衰退前期或經濟衰退臨界點的提早確認,對市場形勢判斷非常重要。在美國,按照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的標準,經濟衰退的正式確認比衰退實際發生滯后至少六個月時間。但事實上,美國已經具備對經濟衰退行之有效的預警指標體系,包括以下方面:(1)制造業持續下滑美國供貨管理研究所(ISM)制定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是美國制造業擴張或萎縮的主要指標,具有及時性和前瞻性。50是該指標的榮衰線。該指標中新訂單指標和就業指標這兩個分項是關鍵性的前瞻指標。(2)零售銷售下降零售銷售增長是反映消費者支出的主要指標,該指標從減速增長發展到負增長即是一個經濟衰退預警。(3)信心指數連續走低消費者信心指數包含個人關于經濟現狀和前景的評估。較具權威性的指標有:會議局消費者信心指數和瑞士蓋洛普投資者信心指數。(4)經濟周期研究所ECRI周先導指數和會議局直屬不同,該指數滯后期更短,可以視為更加敏感的預測指標。其下降持續的時間,幅度和涉及面都指示未來發生衰退的概率有多大。該指數已經在2001年和2007年成功地預測了經濟衰退的發生。

個人投資對策

除了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外,投資者必須擁有并堅持某些保護性的投資策略———在任何市場條件下,機械化管理資產的原則。盡管從短期來看,它可能有悖于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策略,但從長期來看,這是保住資產最可靠的方法。

1.根據個人情況制定并執行資產配置的比例由于市場條件不斷改變,定期對自己的資產配置進行再平衡是明智之舉。隨著時間的流逝,投資者的資產分配會出現失衡,較大幅度偏離了最初的設置。假設,某投資者2年前初始配置為60%股票或基金,30%債券,10%現金。由于牛市出現,股票大漲,資產比重變為股票85%,債券15%,現金5%。堅持個人的長期資產分配原則,應售出部分股票,把他們分配到債券和現金上,而不是把現金追加到股票投資上。

2.確保投資產品的流動性把多余的現金用于投資并不意味著你在急用錢的時候一定不能提現。債券,股票和共同基金通常很快就可以賣出去。由于上述投資只有在長期持有的情況下才能得到高收益,但如果發生危機可以比較快兌現,這樣能滿足流動性要求而令投資者感到比較踏實。

3.配置債券型基金做為資產組合的穩定器債券雖然回報率相對波動的股票市場而言不是很有吸引力,但是在金融危機初露端倪時,股票價值已經大幅下挫,而留在債券類投資上的資金并不會大幅縮水。對于保守部位的投資,債券型基金可能是優于債券的選擇,其優勢在于對債券發行人的分散,幫助投資人涉足高收益債券而同時承擔相對有限的債券違約風險。此外,債券型基金可以通過投資升值貨幣計價的債券,給普通投資者提供外匯投資的收益。

4.投資于結構簡單透明,易于跟蹤和贖回的產品投資者完全依賴于產品的信用評級,只關心產品的潛在收益,甚至不知道投資標的的性質是危險的。自2002-2003年,雷曼兄弟首先在香港面向非機構投資者(也稱零售客戶)發行迷你債券。從結構上說,迷你債券是一種以信用衍生品為標的的結構化投資產品。其復雜程度之高,主要在于其連接的信用風險的復雜設計,即使對于專業人士,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全理解。很多香港投資者購買時并不真正了解其結構和面臨的風險,為追求高收益而盲目跟進,2008年夏,雷曼兄弟公司陷入危機并于9月15日申請破產保護,迷你債券價格大跌,香港雷曼“迷你債”的持有者們陷入了絕望,他們面臨的是本金的巨額虧損。

5.持有黃金并適時買入避險貨幣黃金是任何投資中理智而穩定的一部分。長期以來,黃金是全球通用貨幣,它的供給是有限的。黃金與普通貨幣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價值會隨通脹上升。當出現金融危機或經濟衰退跡象的時候,黃金是各種資金可選擇的避風港。全球每個升息周期中,低息貨幣總是套利交易的工具。

在市場情緒樂觀的階段,投資者借入低息貨幣并將其賣出把資金投資向高回報的產品,因而低息貨幣的匯率持續走低。但在升息周期接近尾聲,市場風險規避情緒開始上升,敏銳的交易商便進行獲利了結,買回低息貨幣還貸。因此,老練的投資人會在市場情緒高漲的時候,買入低息貨幣來對沖投資風險。日元由于利息極低而成為傳統的避險貨幣。有的學者將經濟周期歸結于經濟體系內部因素的影響,如收入、成本、投資和市場機制等。英國經濟學家沃特里就將經濟周期性循環歸結為貨幣信用的擴張和收縮。也有學者歸結為投資過渡和消費品的需求趕不上社會對消費品生產的增長。

總之,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走不出經濟周期的怪圈,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任何經濟體如果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擴張和高速發展后,經濟結構的平衡必然已經被打破。經濟體可能以較小的代價和相對較短時間走出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但也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危機并持續較長時間。根據行為金融學,在資產泡沫化的過程中,許多投資者根據不斷道聽途說的“賺錢故事”來逐步調高自己對資產的收益預期,淡化或忽視對資產的風險預期,從而盲目跟風追漲,導致最后不可避免的崩盤結局。只要我們在資產配置上不犯大錯,在應急現金儲備上留有余地,在市場底部不恐慌,金融危機是福不是禍。只有通過金融危機的洗禮,資本市場的機制和機理才能自我矯正和完善,投資者才能有可憧憬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