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用物流銀行融資論文
時間:2022-04-07 10:00:00
導語:企業運用物流銀行融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物流銀行業務的出現有效的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本文分析在實踐中小企業運用物流銀行業務出現的問題并給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物流銀行融資
一、物流銀行突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1.中小企業融資特點及現狀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世界性的難題,各個國家無論其金融市場與金融體系發展如何,這一難題都會成為政府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是首先我國中小企業成份多種多樣,有鄉鎮企業、科技企業、國有工商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其次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單一,自籌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占比得較大,銀行存款所占比重明顯偏小,有價證券微乎其微。再次融資市場方面,金融市場體系發育不健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票據市場都還存在很多空白,同時相關的法制還不健全,道德風險普遍存在。中小企業融資實踐中最突出的問題則表現為企業“想貸貸不著”、銀行“想貸不敢貸”。
2.物流銀行業務應運而出
中小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在一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經濟成份的復雜性總會使得作為個體存在一些自身的內在“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發展不確定,交易不經濟等。而這些所謂的“缺陷”正是中小企業與生俱來的特點,如果沒有這些“缺陷”,也就沒有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的經營優勢和特點。因此,問題的關鍵不是中小企業自身要改變什么,而是我們的金融環境,包括制度、機制和產品,要努力去適應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
以動產質押為主體的物流銀行業務則是能很好地適應中小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從廣義的角度講,物流企業資金運營及銀行為其提供的金融服務都可稱為物流銀行;而從狹義的角度,“物流銀行”則是專指物流質押銀行貸款業務,它是指企業以市場暢銷、價格波動幅度小、處于正常貿易流轉狀態而且符合要求的產品抵押作為銀行授信條件,運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將銀行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進行信息整合,由商業銀行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銀行綜合業務服務。近幾年,物流銀行在我國異軍突起,被“2004中國物流創新大會”列為“十大物流創新模式”之首。物流銀行的引入,不僅有效地解決了中小型企業的資金問題,銀行也可通過物流公司的信息平臺把資金流、信息流和貨流統一起來,達到一個銀行、生產方、經銷商、物流企業的四方共贏局面。
二、中小企業實踐物流銀行融資中的問題
1.中小物流企業的艱難處境
物流銀行業務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并不是指所有的物流企業,中小企業所選擇的物流公司必須擁有雄厚的實力、規范化的管理、先進的信息系統,銀行才會與其合作開展物流銀行服務。而中小物流企業的數量和在行業內承擔的業務量已分別占到總量的80%和三分之二以上??梢哉f,中小企業已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但是在實踐中,與銀行進行合作的物流企業往往是中外運、中儲、中遠等大型物流企業。雖然中小企業數量及發展潛力巨大,但總體利潤率不高,大部分中小物流企業都反映企業貸款特別困難,其中遭遇拒貸率高達80%以上。與此同時,銀行放貸更傾向于國有大型物流企業,如中儲、中遠等,他們從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有任何的障礙。這也是實踐中銀行對中小物流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放貸的條件要比對國有大型企業苛刻得多的原因。目前短期內銀行還是不會輕易進入專門為中小物流企業提供的信貸業務,也不會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
2.大多數中小企業并不能運用物流銀行融資
物流銀行業務一經推出,就受到中小企業及銀行界人士的熱捧。理論上完全具有必要性及可行性,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并不是所有中小企業都能利用的工具。能利用物流銀行業務融資的中小企業仍然有限。這是因為一方面銀行要求申請物流銀行業務的中小企業必須滿足一些硬性條件,這些硬性條件包括:產品銷售穩定、業務發展迅速,而且擁有比較成熟的分銷網絡等。比如廣發行在審貸時,一般選取行業市場占有率位于前3位,而且產品暢銷、價格穩定、流通性好的生產商合作,同時也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實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目的是為控制好信貸風險。物流銀行剛剛面世不久,雖然效果顯著,但還需要各方面配套設施的完善才能有效地控制業務風險。比如,多數商業銀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中小企業信息庫,還沒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和企業融資準入標準,還不完全具備市場風險預警和風險控制能力。因此一些不能滿足條件的中小企業會被排斥在外。
3.物流銀行業務融資成本相對高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消息獲取能力較差,導致其在談判中處于弱勢地位。而在銀行信貸的支持下,物流企業常常憑借其經營的壟斷地位來充分利用其壟斷經營和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物流企業一旦采用壟斷高價的短期定價策略就會大大增加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一部分企業就會因此而退出該業務;另一部分企業會不惜以高成本融資,然后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一旦投資失敗企業也將遭到致命打擊。這些都是中小企業在物流銀行業務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三、給中小企業的建議
1.保證資金供應的情況下努力降低成本
中小企業在運用物流銀行業務中主要應考慮自身的還貸能力和資金的使用問題,保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以防出現資金鏈的斷裂。此外,物流銀行融資的單筆業務量通常較小,但是其頻率卻比較高。因此,要將物流銀行業務系統化,業務操作規范化、程序化,才能有效地降低每筆業務的成本。具體來講,就是在開展物流銀行業務之前,銀行、生產方、經銷商、物流企業四方要認真進行協商、談判、溝通,確定業務的具體運作方式,明確各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的承擔等條款,然后簽訂合作協議,并將物流銀行業務各環節的分工與協作規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在這些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對各業務環節進行實時的跟蹤、處理、協調與監控。這樣才能在保證物流銀行融資安全的情況下,降低業務成本。
2.借物流銀行運作之機提升自身業務與管理水平
抓住機會,建立自己的信用品牌。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既是銀行的委托方,又是中小企業的物流業務伙伴,因此通過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小企業和銀行將建立長期固定的合作關系,從而使雙方利益關系也由短期、臨時轉向長期、固定。在這種利益關系下,中小企業的信用機制將會大大加強.因為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不但會影響銀行對企業今后的貸款,而且也將影響到自己的物流業務,從而使自身的經營受到影響,在長期利益關系下,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成本”將會很高。
借機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中小企業若能夠借此機會不斷苦練內功,從供、產、銷以及技術、組織市場等各個方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只要這樣,中小企業才有可能邁進物流銀行的“門檻”,與商業銀行一起為實現雙方的利益目標而建立戰略合作的投融資關系,從而讓物流銀行能夠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同時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也能使中小企業改造升級自身的物流體系。中小企業要改變傳統的物流思想,要善于借助第三方物流企業來改造升級物流體系。這樣可以減少中小企業的物流成本和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
參考文獻:
[1]唐少藝:《物流金融——中小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江蘇商論》,2005年第12期
[2]李碧珍:《融通倉:中小企業融資的新思路》.《商業經濟文薈》,2005年第3期12
[3]張儉:《“物流銀行”之生產商貿企業篇突破融資瓶頸》,《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第9期
[4]趙雙:《“物流銀行”之銀行篇物流金融市場發展的助推器》.《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第9期,第28-29頁
[5]畢曉娜:《中小物流企業融資調查》.《中國物流與采購》,2006年第18期
- 上一篇:破解中小企業融資瓶頸論文
- 下一篇:高技術企業融資契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