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下投資策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6 09:42:00

導語:通貨膨脹下投資策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貨膨脹下投資策略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通貨膨脹投資策略物價指數

【論文摘要】進入2007年以來,我國通貨膨脹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如何保持手上貨幣的絕對購買力成了一件大事。作者對當前我國形成通貨膨脹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簡要地提出了相應的策略觀點。

一、對通貨膨脹的分析

1、通貨膨脹的定義及其分析

西方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的定義,大體上可分為“貨幣派”和“物價派”?!柏泿排伞闭J為通貨膨脹是物價的普通上升,而且這種上升是由于貨幣過度供應引起的?!斑^度的貨幣追逐相對不足的商品和勞務”?!拔飪r派”主張用一般物價水平或總價格水平的上升來定義通貨膨脹。凱恩斯在其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中指出當達到充分就業后,貨幣供給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沒有增加產量和就業的作用,物價便隨貨幣供給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漲。

兩派分歧的實質在于對物價上升原因的解釋。我們可以借助這樣一個“模型”來理解貨幣和物價之間的變動關系:假設市場是一個天平,貨幣是天平的左邊,物價是天平的右邊。當市場上貨幣量超出實際需要貨幣量時,大量的貨幣追逐一定的物品,物價就會上升;當市場上貨幣量一定時,由于物品供給的減少,也會使物價上升。實際上,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一種區分,前一種情況下,是貨幣的絕對過剩,這種情況引起的通貨膨脹我們稱之為絕對通貨膨脹。后一種情況下,是貨幣的相對過剩,這種情況引起的通貨膨脹我們稱之為相對通貨膨脹。

2、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結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從貨幣和物價兩個方面去探索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

(1)貨幣流動性泛濫。2006年以來,貨幣流動性過剩狀況越來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內外經濟失衡。長期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以及中國人消費觀念的原因,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當中,內需一直是不足的。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是靠大量的基礎投資和迅猛增長的進出口貿易。在我國強制結售匯體制下,貿易順差的不斷增長意味著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并且累積下來導致了截至到今年6月底,我國外匯余額為13326億美元,同比增長41.6%。今年前6個月,累計對外貿易順差達到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1%。龐大的外匯占款迫使央行不斷地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經過貨幣乘數作用之后,市面上創造出大量的可流通的存款貨幣,從而導致貨幣供給增多,流動性過剩。②收入分配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利用1992~2003年的資金流量表,分解出我國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儲蓄率變化,分析結果表明,這些年間,特別是2000年以后,中國國民儲蓄率的上升主要歸因于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儲蓄率,而居民儲蓄率則是相對下降的。這意味著,推動中國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不是個人,而是政府和企業,尤其是政府。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政府收入已經連續數年以遠高于國民經濟增長率的速度在增長。稅收增加的同時,政府的福利開支卻出現了相對下降。政府沒有在利用再分配機制去改善全社會收入分配機構方面發揮積極的正面作用,而是更多地用于投資。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投資的沖動很大。

(2)物價水平持續上升。當前我國物價水平不斷上升,有著國際國內兩個方面的影響。①國際方面的影響。自2005年中期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走出了一波快速上升的牛市。

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需求大增,導致礦產資源供給吃緊。以銅為代表,有效突破3000美元/噸的歷史高價后,更是在隨后近一年的時間內創下8825美元/噸的天價。由于戰爭、限產等原因,石油價格也持續走高,一度達到80美元/桶的高價,高盛等美國著名投行甚至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油價會突破100美元/桶的大關。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生物能源替代政策等使得國際糧食減產,面對沒有減少的需求,國際糧價也持續走高。種種原因造成的基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再通過進口成本傳遞到國內市場,引起同類產品的價格不斷攀升。②國內方面的影響。定價權缺失是導致國內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我國農副產品在價格上沒有主導權,一來有國家限價,二來本身進入門檻較低,秩序混亂。農副產品價格每上漲1個點,其結果是農資產品上漲幾個點。絕對來看,好像價格上漲了,農民增收了,其實是由于成本上升速度快于收入增加速度,所以反而是辛苦了一年,回頭一算,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就造成兩種局面:產品生產成本是決定產品價格水平的內在因素,糧食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成為糧食價格上升的內在動力;農民開始考慮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不再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進城務工,農田拋荒比例明顯增大,從而造成糧食連年減產,導致產不足需。

總體來說,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情況表現為穩定的、緩慢的上漲,即溫和的通貨膨脹。這種溫和的通貨膨脹在實際生活中,又區分為兩種表現:一是在實物資產方面,表現為貨幣的相對過剩;二是在金融資產方面,表現為絕對過剩。因而在投資策略上也要分別對待。

二、通貨膨脹對投資的直接影響及其策略

通貨膨脹對投資的直接影響又可以視為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機會。這種投資機會分布在實物資產投資和金融資產投資上。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實物資產方面主要是實物資產供給不足,金融資產方面主要是追逐金融資產的貨幣太多??梢葬槍@兩種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1、實物資產的投資策略

認清了上漲的本質在于供給不足之后,有助于我們制定明確的投資策略。

以銅為例。1992年以來,我國銅消費量激增,年均增長率15.16%。2002年消費量414.04萬噸,占世界銅消費量1495.65萬噸的27.68%(四分之一多)。已經超過美國(237.24萬噸)、日本(116.39萬噸)和德國(106.34萬噸),居世界第一位。

建國以來我國礦山共生產銅1113.94萬噸,1999~2002年礦山產量在52萬噸~59萬噸之間徘徊,加上國內每年回收30多萬噸廢銅,國內原料生產的銅的供應量約85萬噸~90萬噸/年。以2000年的消費量239.5萬噸為基數,假設從2000年到2020年間,我國銅年均消費增長率為10.0%,2010年的屆時需求量約410萬噸,2020年約665萬噸,20年間累計需求量為8710萬噸。2010年國內原料生產的銅,只能滿足需求的20.49%,2020年為13.53%,供應嚴重不足,矛盾日趨擴大。像銅等礦產資源,煤、石油等一次性能源產品,生產投資周期長,可替代性差,如果發生短缺的現象,在短期內是難以改變的。它們的價格上漲具有持續性,就算因此而導致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政府和企業也只能接受而不可能違反市場經濟規律,采取強硬措施。因而對于此類的實物資產投資,可以買入并長期持有至市場基本面發生改變為止。而像大米、豬肉等糧食,玉米、棉花等農產品,增加供給是一件不算很難的事情,因而,假如要對它們進行投資,只能是看準時機,快進快出,獲得市場波動的價格差。

2、金融資產的投資策略

在當前的通貨膨脹下,由于我國的低利率政策,實際上大家手頭上的貨幣是不斷貶值的。因而,不管是對于普通老百姓,還是高收入家庭,保值增值成為了大家的一致共識。

從資金層面實現保值升值的途徑無非是儲蓄、住房、證券、保險、外匯。目前儲蓄率持續低于CPI指數,人民幣一直處于升值的預期當中,因而儲蓄、外匯基本上不會成為大家的投資選擇,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保險只是備萬一之需,解決意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大量涌入住房和證券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特別是在住房受到了政策打壓而且高企的房價超出了老百姓承受范圍的情況下,面對火爆的股市,儲蓄進行搬家便成為普通老百姓唯一的途徑,股市的“瘋狂”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根據行為金融學的解釋,這種預期一旦形成,這將是一個過程,不會是短暫的結束。人與人、貨幣與資產之間的博弈生生不息的進行下去,直到預期改變為止。這場博弈在當前,主要表現為房價的高企并頑強上漲,股市的火爆并不斷創出新高。在實際情況中,盡管房產價格高到超出大多數人的承受能力之上,供過于求(相對而言,大多數人買不起房,有效需求不足),股票價格遠高于其內在價值,資產證券化率達到了100%以上,市盈率偏高(高出成熟市場一倍以上),但是,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場博弈才剛開始,或者說是才開始不久,更精彩的在后面,后面還有充足的時間和巨大的空間。

但我們還是要明確一點,這場博弈的起點是大家的保值增值預期。如何保值增值呢?只有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分享國民經濟的成果才行,做到這一點,惟有投資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藍籌股才能實現。因此,博弈的重點是有價值的藍籌股,而不是大多數人所喜愛但不適用的垃圾股。

地產也是一個較好的選擇,但其牽涉面較廣,又時刻會遭遇政府的大棒,作為投資對象來說,謹慎樂觀對待為宜。

三、通貨膨脹對投資的間接影響及其策略

通貨膨脹是一把雙刃劍,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利于經濟的增長,但超出一定程度后的通貨膨脹會對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因而在對待通貨膨脹的問題上,國家一直保持比較藝術的態度。既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又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通貨膨脹的進一步惡化。當前我國的通貨膨脹就有進一步發展至惡化的趨勢,通貨膨脹對投資的間接影響就是要規避政府出臺措施治理通貨膨脹而帶來的不利于投資的因素,同時發掘伴隨之的新的投資機會。

對于實物資產領域對通貨膨脹的貢獻來說,治理起來相對簡單,說白了就是要增加供給,比如現在的加大生豬繁殖,保障豬肉供應。而金融資產方面,很多變量不易統計,而且政策還有滯后效應,因而,調控的重點自然就在金融資產構成的通貨膨脹方面。

這方面,調控的核心指導思想就是緩解和疏通流動性泛濫問題,政府已經采取加息、QDII、發行特別國債和人民幣升值等措施,但這相對于當前的狀況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循著上述提到的核心指導思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結合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政府有可能推出以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多次調整利率水平,最終使得實際利率為正并保持一定的正值

2、利用財政政策(減稅、提高公共消費支出)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刺激居民消費

3、加大農業直補力度,保障農民收入

4、加大大盤股(央企為主要代表)發行力度,擴大市場容量

5、放開黃金交易,增加投資渠道

6、推出多層次資本市場,引導并滿足不同資金的不同需要

總之,可以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措施。在這里,我們仔細分析以上措施就會發現,它們的目的都是治理流動性,但它們作用的效果對于投資的影響來講是不一樣的。一方面,像加息這樣的措施,會增加資金利用的成本,還會增加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市場風險,減少資產流動的速率。因而,我們在選擇投資目標時,要仔細分析目標市場的整體回報率與資金利用成本的差距,還要考慮到資產變現的難易程度等等問題。另一方面,像放開黃金交易這樣的措施,不僅能起到緩解流動性的作用,同時還為投資者提供了一條新的投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