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10-11 03:22:10

導語: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的應用

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對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綜合處理、建立邏輯關系和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因為多媒體具有圖、文、聲、茂、影的特點和功能,所以對于教學過程來說特別寶貴。在多媒體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能夠把刻板的概念、定理、性質等以圖文并茂、動靜皆宜的形式表現出來,把學生感興趣的宇宙奧秘、生物進化等形象逼真地展示出來,增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獲取新知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已經成為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多媒體教學表現形式多樣,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知識點多以教科書、模型、掛圖等形式作為載體,空洞而乏味。然而,多媒體教學卻可以把靜態的知識用動畫效果演示出來,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促進其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例如,在教學“等邊三角形”時,教師運用“三線合一”的動畫效果,使學生在動與靜的對比中,在抽象與形象的轉換中增強學習興趣,加深對新知的理解。2.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傳統教學過程中,知識點主要是圍繞教材來進行的。而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周期短,多媒體教學的數字化和互動性特征,使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鍵入關鍵詞等信息進入搜索引擎,只需要花費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相關搜索,及時得到網絡巨大的信息源支持,從而可以實現不間斷地學習。3.多媒體教學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技術保障。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著課堂的主旋律,學生處于被灌輸知識的狀態,師生之間成為了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然而,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使得師生之間成為民主式的平等對話關系,使單向、線性的教學過程逐漸轉變為互動、非線性的教學過程。這樣,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簡單地接受新知識和新觀點,而是一個持續性的、探索性的過程,教學的重心也從死記硬背轉向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多媒體教學所具有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特征,改變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改變了“教”與“學”的關系。

二、多媒體教學的弊端

1.多媒體教學的大量信息會造成學生選擇的困難。在多媒體教學中,學生首先要面對如何從海量信息中收集和選擇有價值的信息的問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給他們造成了篩選困難和重新構建知識體系的困難。有些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過分追求教學形式,生搬硬套、盲目添加大量的聲效動畫等,反而忽略了課件應該服務于教學內容的本質意圖,造成了本末倒置的現象。2.師生還未完全適應多媒體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改變。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先播放預先設計好的課件,邊播放邊向學生講解課件上的內容,教學節奏隨之加快。與此同時,學生被生動的畫面所吸引,好奇心逐漸增強。但在快節奏的傳導過程中,學生卻沒有了思考問題的時間,造成了從表面上看整堂課多媒體信息量大,但實質上卻由原來的“人灌”轉變為更高效的“機灌”。3.多媒體教學的課件設計并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學課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在設計課件時,應著重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而不是體現教師自己的思維方式。教師應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結構出發,有針對性地放映一些動畫、聲效等,而不是自己想當然的隨意編排。課件不是把黑板換成屏幕,也不是把口傳、面授換成觀看動畫特效,而是一種更有針對性的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媒介。

綜上所述,隨著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教學模式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并呈現出互動性和非線性的特征。同時,多媒體教學也讓傳統教育面臨新的挑戰,教師需要重新思考在多媒體的參與下應如何對師生關系重新定位?如何調整教學策略?

作者:王秀麗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沈北附屬中學沈陽師范大學沈北附屬中學

參考文獻:

[1]計正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J].網絡科技時代,2007(2).

[2]張華.與時俱進:淺談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網絡科技時代,2007(4).

[3]曹才翰,章建躍.數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劉云生.信息網絡時代與教育最優化[J].學科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