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時間:2022-04-08 08:40:10
導語: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廣東省21個地級市2014~2016年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公開數據對科技創新是否推動經濟發展這一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采用穩健標準差的估計方式,利用Eview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研究發現,科技創新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其中,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表現顯著,而專利授予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顯著??萍紕撔聦Φ胤浇洕l展的推動主要表現在對地方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總量和經濟增長活力都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科技創新;經濟發展
1912年,約瑟夫•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提出“創新”概念,而后創新收到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并且關于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也逐漸增多。相關數據顯示,在世界上二十多個創新型國家中,科技創新對GDP的貢獻率高達70%,美國、德國更是高達80%,而我國僅40%左右。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發達國家紛紛投資于高技術領域與科技創新領域,以期通過創新來引領經濟走出低谷,穩定經濟增長[1];并且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向高新技術領域和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轉移,而我國在發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過程中卻遭受到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因此,創新成為沖破發達國家對中國技術封鎖的重要途徑,創新驅動和價值驅動已經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戰略舉措。然而,目前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并不十分顯著,解決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兩張皮”問題成為當務之急。雖然我國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并不高,但是國家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卻是與日俱增的。有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我國的研發經費以每年平均22.6%的速度在增長,遠高于同一時期我國GDP的增長率。201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排名躍居世界第三位,高達10298.4億元。并且,在十八大中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2],而后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我國國家戰略。然而,在這一背景下,不由引人深思,科技研發投入的快速增加,對經濟發展的推動、支撐作用究竟如何?大量的科技投入是否能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及經濟發展成果?對于這一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通過現有的經濟發展數據以及科技創新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用數據說話。經濟發展雖然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但是從生產過程來看,創新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而經濟發展的大系統又包含科技創新這一小系統,并且科技創新融入于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兩個系統既相互獨立又具有聯系,用系統的視角探究科技創新與經濟的關系,能夠回答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判斷科技創新能否有效推動經濟發展。近年來,創新與經濟發展的研究并不少見,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劉鳳朝、潘雄鋒通過對1987~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與技術市場發展的實證研究,發現技術市場發展對我國經濟增長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大。二是關于區域創新的研究,楊朝峰、趙志耘等研究發現創新能力也對經濟收斂的速度有顯著的影響[3]。三是關于創新生產的研究,如李婧、譚清美等研究發現地理區位特征與社會經濟特征對區域創新產出都具有一定影響,并且社會經濟特征的影響更大[4]。四是關于區域或行業創新效率的研究,李婧、白俊紅等對我國省級區域創新效率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區域創新效率總體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有所波動[5]。本文研究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之所以選取廣東省為例,是由于廣東省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在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方面都走在領域前沿,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通過分析廣東省21個地級市2014~2016年的面板數據,以期證實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6]。
1研究假設
從直觀感受來看,科技創新能夠推動經濟發展。所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科技創新也是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科技創新是否能夠推動經濟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何為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而對于創新的衡量標準在學界也多以專利申請狀況為參考依據,特別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7]。此外,專利數據是衡量區域創新能力的常用指標之一[8]。并且在國際上,專利申請數也被廣泛地應用于對一個地區的創新力和競爭性的衡量[9]。對于專利申請數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簡要的數據上來看,美國GDP增長率與專利申請增長率呈現出大體一致的趨勢,如圖1。如在2009年,美國專利申請增長率為-7.26%,而其GDP增長率為-3.11%,而2010年專利申請增長率為8.7%,GDP增長則為2.38%,兩者之間的增長趨勢大致保持一致。反觀我國,在專利申請增長率和GDP增長率之間,從直觀來看卻并沒有呈現出趨勢上的一致性,如圖2。這是否表明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顯著呢?技創新經費投入也可以看作為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本文選取R&D經費(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作為科技創新投入的代表性指標,因為研究與實驗是實現科技創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選取R&D經費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個地區的科研經費投入水平。就廣東省而言,2016年廣東R&D經費投入達2035.14億元,位居全國首位,占GDP比重達2.56%[10]?;诖?,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R&D經費占GDP比重越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在選取專利授予數量與R&D經費作為衡量科技創新發展的指標之余,本文還選取了教育經費投入作為衡量科技創新發展的輔助性指標,教育投入與科技創新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一方面高校本就作為科技創新的一大主體,并且是科技創新的一大主力;另一方面教育投入對于科學研究具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對科技創新產生也產生一定影響。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越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而對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測量,本文認為經濟發展水平包括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總量以及經濟增長活力。而對于這三個方面,本文選取GDP增長率、人均GDP和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作為其衡量指標。需要說明的是,經濟增長活力之所以選擇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作為其衡量指標,是因為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新注冊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為經濟發展注入的新的活力。
2數據收集與變量設定
2.1數據收集本文選取廣東省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數據收集對象聚焦于廣東省下設的21個地級市,通過公開數據資料整理出各地市2014-2016年的GDP增長率、人均GDP、專利授予數量、R&D經費占GDP比重,教育經費占GDP比重、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等數據。2.2變量設定2.2.1因變量:經濟發展研究科技創新是否對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中,將經濟發展作為因變量,通過GDP增長率、人均GDP、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來綜合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水平。GDP增長率代表經濟發展速度,而人均GDP代表經濟總量,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代表經濟活力,利用這三個數據來測量經濟發展水平是較為全面的,既反映了經濟增長的數量,也反映了經濟發展的質量。2.2.2解釋變量: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科技研發投入。因此本文將R&D經費占GDP比重來代表科技研發投入,而專利授予數量用來表示科技創新數量,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用來作為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本文的解釋變量為專利授予數量、R&D經費占GDP比重,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表1顯示了各因變量和解釋變量的取值情況,包括觀測值、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3統計模型與研究發現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進行分析,將市和年份轉換為一系列虛擬變量放入模型中,通過模型統計表達式估計各解釋變量對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Yit=β0+β1xit+β2xit+…+βkxit+t+αi+µit其中,αi和µit分別代表不隨時間變化的誤差(隨機效應部分則不存在)和隨時間變化的誤差,t代表不隨個體變化而隨時間變化的誤差。i代表各觀測對象即各地級市,取值范圍是1~9;t代表年份,取值范圍是2014~2016年;Yit代表i市在t年的經濟發展水平。β1、β2…、βk是本研究所關注的自變量系數。如表2所示,為了消除異方差帶來的影響,我們采用穩健標準差的估計方式,利用Eviews軟件對面板數據進行分析,在模型1、2、3中,我們發現采用混合效應模型,數據表現更優,因此本文采用混合效應估計。通過模型1可以發現,在研究GDP增長率與科技創新之間關系時,專利授予數量與GDP增長率相關關系不大,換言之,專利授予數量對GDP增長率的貢獻度較?。欢鳵&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與GDP增長率之間都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說明在對經濟增長的過程中,R&D經費和教育經費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較大。通過模型2可以發現,與GDP增長率和科技創新之間關系相類似,專利授予數量與人均GDP的相關程度明顯不如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與人均GDP之間的相關程度,在模型2中,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和人均GDP呈現出顯著相關關系。通過模型3可以發現,在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活力之間的關系中,還是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的表現更優,而專利授予數量與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具有非顯著相關。綜上所述,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與GDP增長率、人均GDP、新增內資企業注冊戶數都具有顯著相關關系,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推動力。而專利授予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顯著,其原因可能是專利轉化為生產力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即時間上的滯后性,也可能是專利轉化為生產力之間的難度較大,有許多專利并不能及時上線生產,從而使得專利授予數量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并非十分明顯。
4結論
本文以廣東省21個地級市2014~2016年經濟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公開數據對科技創新是否推動經濟發展進行實證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采用穩健標準差的估計方式,利用Eview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研究發現,科技創新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其中R&D經費占GDP比重和教育經費占GDP比重表現顯著,而專利授予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并不十分顯著。科技創新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推動主要表現在對地方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發展總量和經濟增長活力都有顯著影響。由此,我們認為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當前我國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一是需要加大R&D經費投入,R&D經費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大R&D經費投入,可以激勵科技創新,增強科技創新活力,增加科技創新產出;二是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教育是基礎性工程,雖然并未直接作用于地方經濟發展,但是對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鼓勵專利轉化為生產力,使專利真正作用于經濟發展,發揮專利的應有作用,而非僅停留在“專利”階段,脫離經濟發展。
作者:吳祖昱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科技創新券政策實施思考
- 下一篇:多媒體技術在小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