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服務在農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1-16 04:34:18
導語:氣象服務在農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氣象體系建設與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需求不相適應。受墾區特殊的行政體制制約,氣象工作沒有納入國家氣象業務體系,行業氣象的發展建設也未納入國家氣象的整體規劃,僅僅依靠墾區行業氣象自身發展,難以滿足現代化大農業的需求。受企業辦氣象的影響,氣象管理體制不健全,尚未形成氣象發展的有效管理體系、業務體系和保障機制,與現代化農業發展對氣象服務工作的要求差距較大。(2)服務水平和能力偏低,制約服務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墾區氣象尚未形成適應現代化大農業發展需求的氣象業務體系,氣象服務手段單一,標準化程度低,在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上差距較大。農業氣象觀測、農業氣象科研、氣候變化的適應性研究、農業生產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氣象可行性分析論證等工作的開展很不到位,與氣象在現代化農業發展建設上的重要地位和所發揮的作用不相符。人工影響天氣、雷電檢測的管理上,體制不一,防災減災作用的發揮上還十分有限。氣象信息服務上,品種單一、手段落后,不能滿足生產決策和農戶生產應用的需求。(3)裝備保障機制不健全,制約整體業務工作的有效推進。尚未形成健全的儀器裝備保障體系和運行等價體系,儀器、設備內部保障的能力較弱,維護維修保障體系與氣象發展建設不適應、不配套,氣象儀器設備故障,不能及時有效的排除。盡管通過省行業管理部門的積極協調,墾區氣象的裝備保障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裝備保障工作仍是制約墾區氣象臺站標準化提升的制約因素。(4)資金保障能力不強,制約了氣象工作整體協調發展。氣象屬社會公益性事業,而農墾氣象的基本建設多依賴于企業投入,氣象業務建設經費與企業發展和資金環境有直接關系,企業間對氣象投入很不均衡,氣象臺站的裝備水平、設備運行質量差別明顯,難以形成整體協調發展的局面。設備運行的保障、大型裝備的改造、引進更新等資金投入能力不足。(5)技術人員力量不足,制約墾區氣象業務長遠發展?,F有氣象臺站人員編制偏少,專業院校畢業生比例很小,專業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支撐氣象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員稀缺,隊伍整體水平較低。技術培訓、知識更新、新技術引進渠道不暢,難以為現代化大農業提供有效的服務。
2墾區氣象服務現代化大農業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1)《黑龍江省墾區條例》頒布后,墾區具備了相當于市、縣級政府的法律地位,行使地方政府區域經濟和社會行政管理職能。要以此為契機,在實現氣象管理事項對接過程中,借鑒其他部門先進經驗,研究探討建立適合墾區氣象事業的管理體制機制。(2)以發展需求為引領,建立和完善氣象業務體系。按照完善機構、強化管理、提升服務、促進發展的原則,逐步建立與現代大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墾區氣象管理體系。以提升水平為根本,強化五大系統建設。以現代農業發展為方向,建立地面綜合自動化觀測系統。以趨利避害為目標,建立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系統。以農業氣象為特色,建立決策服務與專家系統。以防雹增雨為重點,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系統。以氣候研究為依托,建立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體系。(3)建立四個重點保障機制。建立墾區氣象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建立有效的裝備保障機制。建立以省氣象裝備保障部門為依托,以強化內部分級管理和保障為補充的氣象裝備保障機制。建立可靠信息網絡傳輸機制。以省氣象信息中心為骨干,構建黑龍江省氣象行業高性能計算和存儲資源的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健全全行業數據處理業務流程和規范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圍繞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需要,建設人才引進的有效渠道,有計劃在選送業務骨干參加國家、省氣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學習;建立與國家氣象院校及人才培訓基地的聯系與合作,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選送專業人員進行學歷、知識更新教育;充分利用氣象遠程教育培訓,鼓勵自學成才。加大臺站崗位技能培訓,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國家、省氣象部門開展的新技術培訓和技能競賽,提升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本文作者:丁雪松王海工作單位:黑龍江省氣象局
- 上一篇:略談成本管理中的預算及決策
- 下一篇:中小型房地產成本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