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評估下的農業氣象服務論文

時間:2022-08-01 04:34:23

導語:效益評估下的農業氣象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效益評估下的農業氣象服務論文

1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模式

農業氣象服務效益是指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所有經濟組織應用現有氣象服務產品(或服務)獲得的效用總和。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目的,在于科學衡量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14]。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評估中考察每個農業經濟組織的氣象效用是非常復雜的。為了便于操作,目前對各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普遍采用的評估方法,主要包括層次分析法[15-16]、德爾菲法(專家調查法)[17-18]、市場價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費用法[19-22]、成果參照法[23]、損失矩陣法[24]和貝葉斯決策理論模型[25]。劑量—反應分析是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和明確的因果關系基礎上,把氣象服務的效益看作是一個生產擾動要素,進而影響產品的產量、成本和利潤。所以,采用劑量—反應分析的方法進行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貢獻率評估是比較客觀的。德爾斐法是通過對有關專家進行調查的方式確定整個行業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無論是2006—2008年中國氣象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26-27],還是各省(區、市)開展的行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研究[28-32],均采用這種方法進行評估。

1.1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測定

在確定典型單位時,主要依據產品和產值的主導性、組織和運營方式的普遍性、單位規模和穩定度的代表性為原則進行選取。對于農業而言,選擇某行政區內生產該行業主導產品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作為典型調查評估單位。當典型單位確定后,采取座談會的方式對該單位的領導人、管理部門負責人、生產經營一線專家及財務核算人員等相關人員進行深入調查訪談。調查訪談的內容主要包括:產品生產經營環節和流程;氣象條件影響的生產經營環節及所發揮的作用;最近5a因氣象環境(條件)變化造成的產值波動及最大波動占5a平均產值(剔除生產力發展因素)的比值;對氣象服務的滿意度和需求情況等。在對典型單位進行初步調查了解后,對氣象服務在生產經營不同環節上發揮的作用做進一步的調查、測算和分析。

1.2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專家評估

在獲得了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貢獻率后,將已測定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進行適當調整,并結合以往經驗設計出5個檔次,作為專家調查的備選答案。采用權變分析法,聘請有關專家進行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評估。聘請該行業中的管理專家(處級以上行政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具有高級職稱的業務技術專家),由15位專家組成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的專家組。專家組的專家根據已經測定的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并結合自身的經驗,得出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檔次,并對氣象服務與農業生產業務的敏感、需求、滿意程度做出評估。

2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實例

以河南省為例,依照上述評估模式,對農業氣象服務效益進行實證分析。在評估過程中,將農業劃分為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共5個子行業。在各子行業中依據產品和產值的主導性、組織和運營方式的普遍性、單位規模和穩定度的代表性的原則,選取典型單位。在典型單位確定后,采用劑量—反應分析測定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資料來自2007年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調查。根據河南省農業大省的特點,在焦作、三門峽、商丘和信陽4市按要求分別選取相應的典型單位和評估專家,對氣象服務效益進行評估分析。首先,在有關子行業的省級主管管理部門進行調研,確認選定的典型單位,并邀請省級主管部門專家或領導參與確定典型單位的專家,最終確定典型單位中10名以上專家參與調查、測評、研討和實地調查與評估工作。專家大致包括領導型專家、技術型專家、管理型專家、財務型專家和基層一線專家等,結合河南省氣象臺和當地氣象局的有關專家,共15人左右參加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專家座談會,并進行座談討論。

2.1確定農業各子行業的主要生產環節

經過各典型單位專家的充分磋商,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5個子行業的主要生產環節。種植業以北方冬小麥為主,確定主要生產環節;林業分為木材林和林果類,確定主要生產環節;牧業生產環節中考慮大牲畜和禽蛋類;漁業以淡水魚為主考慮生產環節;農林牧漁服務業的主要生產環節考慮種子經營類的服務和農業技術在田間推廣兩個方面。

2.2測定農業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

從各典型單位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后,根據式(1)計算河南省農業各子行業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貢獻率。以種植業為例,專家以小麥為代表先確定傳統糧食類主要農作物的生產環節為播種期、苗期、拔節期、灌漿期、收儲期、銷售和加工共6個生產環節。針對已確定的各主要生產環節,討論確定各環節相應的氣象服務內容,并計算相應的氣象服務增加產值或節省的成本,最后定出扣除化肥、農藥等生產成本后每畝地的收入,通過實地測定和專家調查得到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后,根據式(1)可以得到氣象服務在種植業行業中糧食類作物(以小麥為代表)主要生產環節中的效益貢獻率為7.30%。農業的5個子行業中氣象服務的效益貢獻率最大是種植業,為7.30%,然后依次是漁業為4.50%、農林牧漁服務業為4.47%、林業為3.92%,牧業的氣象服務的效益貢獻率最小,為3.08%。

2.3專家修訂農業子行業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

根據計算的子行業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將各子行業典型單位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乘以2后,等分成10檔,重新調整各子行業的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的數值。請各子行業專家進行判定,將專家意見進行匯總,依據式(2)計算各子行業的貢獻率(表2)。經過專家的修訂,種植業的氣象服務貢獻率為6.90%,然后依次是牧業為4.20%、林業為3.93%、農林牧漁服務業為3.36%和漁業為2.90%。

2.42007—2010年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效益值

河南省統計年鑒中2007—2010年農業各子行業的增加值情況,如表3所示。修訂后的氣象服務貢獻率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在短時間內變動的數值較小,可將其值應用在一段時間的氣象服務效益值評估中。因此,本文認為2007—2010年河南省農業各子行業的氣象服務貢獻率基本保持穩定,并將相關數據帶入式(3)中,計算河南省2007—2010年各子行業的氣象服務效益值,得到整個農業的氣象服務效益值。2007年以來,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效益隨農業增加值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從2007年128.27億元攀升至2010年191.65億元,年平均增速達14.32%。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平均貢獻率保持在5.69%—5.88%,這一比率高于全國4.06%—5.02%的水平[12],說明農業氣象服務對河南省農業生產有重要作用。目前,河南省農業各子行業使用的氣象服務仍以各種公益類的天氣預報為主,獲得的渠道主要是電視、廣播及手機短信服務。雖然大多數典型單位訂制了手機短信服務,但僅在林業和漁業中有兩個典型單位訂制了專業的氣象服務,整個行業使用的主要還是公益氣象服務,這與調查中得到的行業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很不相稱。同時,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建設性和指導性不夠,對農業各子行業關聯度較高的中長期預報,風、溫度等氣象要素的預報,還存在一定的準確性問題。因此,應根據氣象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時效長和針對性強的專業氣象服務。

3結論與討論

(1)采取劑量—反應分析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農業氣象服務效益進行分析有較強的操作性,是科學、客觀的。應用這一方法,按照“選定典型單位—測定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確定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得到農業氣象服務效益”的基本流程進行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評估,能夠得出客觀實際的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結論。(2)以河南省為例進行實證分析表明,農業氣象服務效益主要由農業總產值和農業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共同決定。經過測算,河南省種植業的氣象服務貢獻率為6.90%,而后依次是牧業為4.20%、林業為3.93%、農林牧漁服務業為3.36%和漁業為2.90%。2007年以來,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效益隨農業增加值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從2007年128.27億元攀升至2010年191.65億元,年平均增速達14.32%。河南省農業氣象服務平均貢獻率保持在5.69%—5.88%,這一比率高于全國的4.06%—5.02%的水平[12]。說明了農業氣象服務對河南省的重要作用。(3)雖然本文采取了較客觀的典型單位氣象服務效益貢獻率測算,但由于最終的行業貢獻率仍采用德爾菲法進行評估,所以評估結果仍與實際值存在差距。因此,不斷縮小這一差距,使評估結果更接近現實,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

作者:張鈦仁1,2匡曉燕3潘雙迪4方立清3工作單位:1.甘肅農業大學2.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3.河南省氣象臺4.北京市房山區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