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發展縣級農村公共氣象服務
時間:2022-10-08 04:38:13
導語:論如何發展縣級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氣象服務是氣象工作的歸宿與出發點,同時公共氣象服務也屬于氣象服務工作的核心部分,其中涉及專項氣象服務、決策氣象服務以及公眾氣象服務,是整個氣象服務工作的基礎與重點。
[關鍵詞]縣級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重要性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逐年增長,隨著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城市化以及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對于氣象服務的要求不斷增加。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時展的潮流,氣象服務的相關產品以及技術必須更加趨于專業化、多樣化、精細化。貼近“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方向,促進氣象服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全方位建立結構完善、布局科學、技術先進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確保其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氣象事業的要求,提高氣象防災減災的能力,完善和建立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是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公共氣象服務主要內容
1.1公眾氣象服務
主要包括氣候、天氣、農業和生態、雷電等氣象公共服務。提高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能力,創新服務,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的應急通道,給容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城市和農村的弱勢群體,及時提供公共氣象服務,最大程度地減輕和防御氣象災害給人們生命財產造成的影響。
1.2決策氣象服務
為縣政府、縣委和有關部門在農業生產、、防災、防汛抗旱以及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決策服務,給重大工程建設和重大社會活動提供氣象支持服務。建立重大氣象、氣象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完善和建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氣象服務計劃,同時加強氣象災害的防御管理。
1.3專業氣象服務
能夠開展短、中、長期天氣預報,氣象災害(包括干旱、暴雨、冰雹、高溫、臺風、霧霾以及冷潮等)和重大氣候事件及其影響,開展各行業(包括水電業、農業、林業、鐵路運輸業、保險業、漁業以及旅游業等)的氣象預報,提供氣象要素觀測的材料,開展災害性天氣與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等工作。
縣級農村氣象服務體系建設需要時刻堅持以服務效率與服務對象滿意度為目標,以實際需求為指導。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服務社會職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對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進行完善與創新,同時結合過程中產生的產物,匯聚成形象的、直觀的且具備針對性的工作服務產品,為專業氣象服務、決策氣象服務以及公共氣象服務提供有力保障。不僅如此,還需要構建完善的氣象服務運行機制以及相關機構,制定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公共氣象服務平臺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提高氣象服務的互聯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強與公安、交通、民政、廣播電視等通信運營企業與應急等部門的合作,充分利用媒體和現代通信手段以及公共信息設施,建立城鄉全面覆蓋、集約高效的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機制,使氣象服務與小康社會高標準建設的要求相適應。
3現階段公共氣象服務建設存在的問題
3.1缺乏對氣象服務重要性的認識
對縣級臺站來說,其運營模式仍然是服務一體化與傳統預測的模式,這種服務模式顯然不能滿足現階段公共氣象服務的需要。此外,一些氣象服務人員缺乏對公共氣象服務重要性的認識,使得氣象部門的實際公共服務能力與社會發展需求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3.2服務需求增長和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
對于縣級氣象服務站來說,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較低,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受到專業技術和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氣象服務工作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具體表現在公共氣象服務的產品內容上,呈現出覆蓋面小、內容窄等特點,導致實際的氣象服務能力不能有效地滿足當前農村氣象服務的需求。
3.3缺乏綜合性人才
氣象服務不僅需要一定的氣象知識,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養和較強的學科交叉性。氣象服務人員在學習的同時,不僅要學習自然科學知識,還需要對社會科學理論知識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然而,就目前農村氣象服務工作站的工作人員來說,很多人都是身兼數職,只具備計算機知識或者氣象知識方面的能力,但是綜合素養方面卻嚴重不足。
4提升縣級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發展的有效策略
4.1強化自動氣象站網建設
做好縣級農村自動氣象站的運行維護工作,確保觀測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加快縣級山洪災害防治的氣象保障工程和防洪減災工程措施的建設,不斷完善山洪災害監測系統以及突發性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根據多普勒雷達資料、常規觀測資料、加密自動站以及氣象衛星資料等氣象觀測資料,構建氣象資料實時顯示系統,實現災害性天氣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大小的及時共享。建立了短期預報預警技術,完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系統,同時規范預警信息的內容和形式,并將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向廣大群眾和各級政府部門傳遞。
4.2建立健全完善監測體系
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健全多因素區域自動站檢測系統的前提下,全面落實交通能見度以及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實時監控工作,并且建立健全完善的紫外線、負氧離子、花粉濃度、閃電等自動監測站相關的監測體系。提高雷電、風暴等災害性天氣的實時監測以及預警能力。通過現有的氣象臺資源,對站內的網絡布局進行有效優化,并且借助先進的檢測技術以及設備,進行邊界層天氣條件與大氣廓線的觀測,同時加強對雷電、暴雨、冰雹和大風天氣的監測,提高監測技術,確保觀測數據的質量,有效將各種監測數據進行融合,給氣象災害預警、氣象預報與污染氣象條件的預報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4.3強化面向農村的針對性服務
堅持民生工程的建設,加強農村針對性服務。針對特色農業、精準農業和設施農業的實際發展,將“一縣多品”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開展個性化、點對點的細致服務,以及天氣預報等精細服務,以此來進一步提高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的精細化水平。要對近幾年的氣候、天氣變化方面進行預測,研究近年來氣候變化的特點,從作物產量、農業種植和質量三個方面分析氣象變化對農業產生的影響,并針對氣候變化提出適應性的對策。
4.4加強部門合作建立聯動機制
將公共氣象服務于科研、工業等工作相結合,從實際的監測中發現問題。加強與農業部門的合作,在專項氣象服務上,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根據氣象因素開展氣象預報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及有關的極端氣象、農業氣象災害等預報服務,從而探索出適合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的新模式。加強與林業、農業、水利、漁業等相關部門的服務交流,建立聯動機制,實現觀測資料、觀測模式與手段的資源共享。加強與國土資源部門的合作,進行地質氣象災害的研究,綜合地質氣象災害發生的氣象條件與規律,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加強對水庫雨量以及流域預報系統的研究,給水資源的調度提供科學依據。
4.5完善公共氣象服務平臺的開發
發展公共氣象服務平臺時,可以向農業氣象服務、旅游氣象服務等特色方向發展。此外,還需要優化目前的公共服務業務流程,優化和調整現有業務流程,細化部分業務內容,確保各環節有序開展。每一個服務人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工,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的氣象服務需要。
4.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力度
氣象服務是一門較為復雜、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面廣,包括信息管理、經濟、傳媒等方面,要想提高公共氣象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就必須要重視和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對人員的培訓工作,選擇優秀的氣象人才,使得整個氣象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專業性得到有效提升,以便能夠更好地開展氣象服務工作。
5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農村公共氣象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只有不斷加強組織領導,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不斷提升氣象服務的現代化。同時需要加強部門間互聯互通,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氣象服務的質量水平,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縣級氣象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春,葉茵.貴陽市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17(05).
[2]皮艷萍.縣級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建設[J].北京農業,2013(03).
[3]王少梅.縣級公共氣象服務發展模式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17).
作者:曾文果單位:恩施州氣象局
- 上一篇:提高氣象服務與加強業務現代化建設
- 下一篇:探究網絡化背景下農業氣象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