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對公共氣象服務影響及思考
時間:2022-10-18 08:25:29
導語:新媒體對公共氣象服務影響及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高速、高效、便捷的新媒體技術應勢而生,讓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使氣象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變革,傳統氣象服務手段已經難以滿足廣大群眾及用戶的需求。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與時俱進,切實把握服務新技術、傳播新渠道,不斷優化氣象服務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氣象服務;科學技術
1氣象服務的基本概述
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傳統形式的氣象服務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不能適應運營商的發展需要。南充公共氣象服務充分運用傳統的短信、電視天氣預報和新媒體的微信以及專業APP平臺,讓公共氣象服務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新媒體和互聯網不斷融合的大趨勢下,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還存在諸多問題。
2新媒體對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的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這對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的服務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必須與時俱進開辟新的傳播渠道。在維持傳統平臺——短信、電視天氣預報等渠道的同時,開通南充氣象官方微信、開發專業氣象APP,搭建的多元化傳播平臺,使氣象服務更加緊密與百姓生活聯系在一起。如今,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在新媒體強勢作用下,對氣象服務產品進行了更加精細的分類:①預報類產品有天氣實況、天氣預報、交通氣象、氣象預警信息等;②互動類產品有天氣提醒、生活提示、出行指南等;③科普類產品有科普知識、防御指南、天氣講解等;④話題類產品有氣象熱點、氣象政策公告等。通過對氣象服務產品的規劃分類、合理整合,建立了南充市氣象服務信息傳播的新形態,提升了氣象信息的傳播價值和傳播效果。
3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所面臨的的問題
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緊跟信息傳播的步伐,分別在2013年、2015年開通“南充氣象”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目前微博用戶達16萬人,微信用戶近3萬人。但是面對擁有732萬人口基數的南充,這樣的用戶量遠不足以使氣象信息得到廣泛傳播。一方面存在氣象宣傳不到位的原因,究其根本原因是琳瑯滿目的氣象信息產品,用戶獲取天氣信息的渠道多元化。然而通過模式計算出來的天氣預報產品存在產品信息來源渠道不明、準確度不高,沒有健全的氣象機制做保障。南充市本地的部分新媒體平臺,經常各類天氣預報產品,多次發生為獲取流量、提升關注度,夸大甚至扭曲天氣信息的事件,給社會群眾帶來巨大恐慌,影響及其惡劣。隨著智能時代的深度發展,勢必會加快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由此對精準的氣象服務需要量也將不斷增加。不實、夸大的氣象信息產品引發群眾對天氣預報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直接影響氣象服務的發展,阻礙專業氣象服務在新媒體的開發中獲益。
4新媒體在氣象服務應用中的思考
微信是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有數據顯示,2016年12月微信的月活躍用戶數已達8.89億。微信提供了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微信開發的多種功能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可以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這樣更大程度地加強朋友之間的互動性。南充市氣象局建立微信公眾號已達4年,關注人數卻只有近3萬人,這也突顯出了氣象服務在新媒體時代的一些弊端。微信公眾號只能單方面將天氣信息發送至用戶的手機,若用戶有疑問必須留言等氣象服務工作人員的回復,降低了氣象預報的實效性。若在微信公眾號開發源代碼,建立更完善的氣象服務體系、更個性化的氣象信息,對不同的天氣內容進行二次開發,根據用戶的反映來不斷地調整和優化,給用戶更好的體驗來吸引更多的用戶閱讀天氣信息。由此可見,南充市氣象服務的微信公眾號所面臨的的問題是微信的互動性,提高互動性才能將接收天氣信息的接受者轉變為傳播者和宣傳者,才能提高微信公眾號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用戶來關注。
5新媒體的未來
互動性是新媒體平臺的標志性特點,它引發公眾對氣象服務的參與度和熱情度。如今,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對新媒體運營也摸索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由專人負責新媒體的運營,閱讀量和點擊量穩定,并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與用戶形成較好的互動,社會好感度不斷提升。未來新媒體的發展,提升專業水平,提升管理運營能力,讓氣象服務產品在新媒體這個平臺上深度發展,進一步完善氣象服務在新媒體這個平臺上的產品,打造權威品牌。
6結束語
新媒體是信息傳播渠道的變革,讓氣象信息傳播得廣、傳播得遠,對提高技術和應用能力以及信息集成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對南充市公共氣象服務,更加合理、更大程度地提升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運營能力,把準確權威的天氣預報傳遞到群眾身邊。
參考文獻:
[1]秦霞.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質量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17):208+212.
[2]韓四媛.做好地面氣象觀測數據文件質量控制的幾點思考[J].河南農業,2016(5):36.
[3]陳鑫洋.德陽市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中新媒體應用研究[D].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6.
作者:王宇 張曉沫 盧德全 單位:南充市氣象局
- 上一篇:公共氣象服務存在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災害性天氣影響下交通氣象服務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