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

時間:2022-12-10 11:03:47

導語: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

1鄒城市農業生產現狀

鄒城市屬于農業大市,農業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近些年來,鄒城市始終將建設特色生態農業、現代高效農業、休閑體驗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此外,鄒城市將確保糧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并有效地對各項惠農強農政策進行落實,同時還積極推廣種植優良作物品種、玉米單粒播、小麥寬幅播等先進技術,使當地糧食產量實現了顯著提升。據鄒城市農業局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鄒城市糧食總產量為66.4萬t,與2013年同比增長了0.97萬t。其中夏糧總產量為28.39萬t,與2013年同比增加了0.42萬t;秋季糧食總產量為37.99萬t,同比增長0.55萬t。糧食生產呈現出持續增加的態勢。

2鄒城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

2.1干旱災害。鄒城市農業干旱災害頻發,每間隔3~4a均會出現1次偏旱年,干旱年份的降水量位于450~700mm之間。其中以春旱發生頻率最高,春季是農作物播種與育苗的關鍵季節,這一時期一旦發生干旱災害不僅會導致農作物的播種與育苗時間推遲,還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鄒城市夏季發生干旱災害的頻率較低,一旦夏季發生干旱災害將會導致土壤當中的水分加速蒸發,使農作物生長由于土壤墑情不足而凋萎甚至枯萎死亡。鄒城市冬季也有可能會發生干旱災害,這一階段農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少,因此干旱災害對農業的影響與危害較輕。2010年9月份鄒城市持續183d未出現有效降雨過程,累計平均降水量只有12mm,與往年同期相比減少了86%,是1951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并達到二百年一遇的強干旱災害。氣溫持續較高,導致土壤嚴重失墑,不僅使當地農業、林業等遭受嚴重損失,還導致人畜飲水出現困難,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經濟的平穩發展。2.2暴雨洪澇災害。鄒城市降水季節分布極為不均,降水集中分布在每年夏季的6—8月份,這一階段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總降水量的50%以上,且具有突發性強、強度大、危害嚴重等特點。暴雨災害發生時,低洼的農田將會出現積水,一旦土壤中水分過多將會淹沒農作物,并使其生長發育速度有所減緩,甚至還會導致農作物產量急劇下降。以冬小麥為例,若暴雨出現在冬小麥抽穗之前則極易出現大面積倒伏,地面積水將會導致土壤的通氣度及根系活力明顯下降,最終導致冬小麥出現大量的爛根甚至死亡。若暴雨發生在冬小麥開花后期,則對花粉成熟極為不利,極易導致冬小麥由于授粉受阻而出現“胎死”現象,使冬小麥的空殼率顯著增加。若暴雨發生在小麥灌漿與成熟時期,既會對冬小麥的千粒重與成熟度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導致其出現大面積倒伏,進而導致其品質不佳且產量不高。2016年山東省遭遇暴雨、冰雹天氣過程的襲擊,導致全省大部分地區均出現大雨或暴雨天氣過程,其中鄒城市降水量最大達到126.9mm。本次暴雨災害導致鄒城市大面積的小麥、玉米出現倒伏,棉花、蔬菜、葡萄等多種經濟作物嚴重受災,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巨大。2.3大風災害。鄒城市位于多風地帶,大風災害主要發生在丘陵、山谷等地區。大風災害發生時往往還會出現各種地質災害,嚴重威脅了當地民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其中農業作為受大風影響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一旦發生大風災害將會使其遭受嚴重損失,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就設施農業而言,一旦大風強度較大,將會使大棚的棚架發生變形或扭曲,還會將棚膜掀起,并使大棚基礎設施遭受嚴重損壞;大風災害發生時還極易導致小麥、玉米等作物出現大面積的倒伏,折斷植株的莖稈,使其無法正常生長發育;大風災害發生時往往還伴隨有暴雨天氣過程,導致農作物遭受嚴重內澇,對農作物的品質與產量產生嚴重影響。

3防災減災措施

3.1樹立防災減災意識。鄒城市氣象局應當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并對其進行大力宣傳,使當地居民能夠明確掌握主要農業氣象災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及有效防御措施,保證居民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及時對其進行應對處理,確保農業生產的安全性。另外,鄒城市氣象局還應當定期開展素質與技能培訓活動,以實現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與技能水平的顯著提升。3.2構建完善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鄒城市氣象局應當綜合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氣象監測預警系統,以確保準確地對氣象災害發生時間、地點及強度等進行預報,實現農業氣象災害預測預報水平的顯著提升。還要構建科學、有效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及平臺,以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服務及應急保障的功能與作用,不僅能夠為氣象部門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還能為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還要綜合運用互聯網、電視、微信、微博等多種信息傳播手段,以確保民眾能夠第一時間獲取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做好其防御工作,以確保農業安全生產。3.3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干旱災害發生時,鄒城市農民應當以土壤干旱程度為依據及時進行引水灌溉。當地人影工作辦公室也應當抓緊有利天氣時機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既能夠有效緩解干旱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危害,還能為農業的高產穩產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馬瑞萍.瓜州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19,9(02):82-83.

[2]王艷斌.甘肅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38(02):239.

[3]劉飛,呂崇?。F州省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北京農業,2016(5):132-133.

[4]馬瑞萍.瓜州縣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19,9(02):82-83.

[5]張金凱.湖南省吉首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災減災措施[J].北京農業,2014(27):163-164.

[6]高玉蘭,楊鳳書,趙翠媛,等.河北省農業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與減災對策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5):9039-9041.

作者:張寧馨 單位:鄒城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