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網絡安全的研究
時間:2022-02-23 08:31:18
導語:互聯網金融與電子商務、網絡安全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電子商務和金融行業不斷融合發展的成果,其網絡安全管理處在初始階段,還存在一定的網絡安全風險。企業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權衡交易平臺便捷性和安全性,加強政府、企業和用戶三方合作,從而降低互聯網金融企業網絡安全風險,促進企業安全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網絡安全
1引言
互聯網金融不僅可以通過大數據、社交網絡等手段挖掘用戶信息、管理網絡信用體系,還可以在平臺上提供交易服務,完成資源配置??偠灾?,它是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資金融通的一種創新金融模式。互聯網發展得益于電子商務,二者有著密切聯系,同時由于第三方支付等金融業態還處于起步階段,網絡安全風險相對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2互聯網金融概述
2.1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創新型的金融服務方式,它是在目前金融業務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利用移動手機客戶端或者互聯網等現代信息科技來開展各項金融業務,實現資金需求方資金融通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在傳統金融服務的基礎上,融入互聯網開放性、平等性、共享性虛擬性等優勢,形成一種創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傳統的金融活動中,人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具體的單據和操作印鑒等,而互聯網金融活動是以電子化方式進行的金融活動,其操作過程是肉眼看不到的,不具可視性。互聯網金融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
2.2互聯網金融的特征
數字化。數據在金融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金融業是大數據的主要制造者,大數據分析結果又是金融業發展的方向標。互聯網金融業能以數字化的形式存貯海量金融信息,再利用相關軟件統計處理這些數據,結合理論知識和現實背景,即可預測客戶的消費傾向,并進行精準定位,有利于金融機構有目的有針對的進行市場營銷活動。大眾化。傳統金融服務的受眾定位為30%左右的大型客戶,忽視了剩下的70%的小型客戶,而互聯網金融利用其廣泛性、共享性、海量性等優勢,滿足小型客戶分級化的不同需求,從而爭取到剩下的70%的客戶,解決了小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服務效率高?,F代互聯網金融服務給客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比如,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業務,客戶無需開通網銀,只需要綁定銀行卡手機號即可完成在線支付,而傳統金融業需要開通網銀,使用網盾操作,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顯而易見,無需攜帶除手機移動客戶端或互聯網通信的任何操作工具,即可完成在線支付,省時省事,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成本低。首先,互聯網金融只需在網上操作完成,區別于傳統的銀行復雜繁多的手續。比如,阿里小貸的客戶在家即可完成貸款業務,省去了去銀行的時間成本,虛擬化的網上操作也能夠有效節約紙張資源等。其次,小型客戶通過網上視頻展開會議,即可商討融資意見,意見達成后,即可在網上操作,進行融資合作,這樣的融資形式有效降低了金融業的服務成本。
3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關聯性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本質上是電子商務和金融行業不斷融合發展的結果,金融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傳統金融業務模式向電子商務模式轉變,電子商務平臺由于內部金融需求使其不斷向金融業方向發展。
3.1融合環境
首先是技術環境?;ヂ摼W的應用和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產業的興起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互聯網金融業的不斷革新,其行業內部誕生了諸如百度、搜狗、谷歌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傳統的電子商務開始轉型,出現了電子商務這一新生的商業模式,隨著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企業的出現,電子商務的發展逐漸規?;F浯问钱a業和規劃環境。一方面,主流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型客戶,難以滿足小型分眾化的企業和個人需求,這都為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時機;另一方面,中國傳統金融業向互聯網金融業轉型速度較為緩慢,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又為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一定的發展空間。
3.2融合原因
首先,電子商務平臺扮演了信用中介的角色,以互聯網的形式代替了傳統商業銀行的職能。電子商務企業最初出現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時,由于信息的不確定存在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問題。比如,賣家擔心買家不付款,買家擔心賣家收錢不發貨以及產品質量問題,或者買家退貨賣家不退款、賣家不兌現售后服務等問題,而當時中國相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完備,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賣家、買家和電子商務平臺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產生了第三方支付服務,該服務由電子商務平臺提供。賣方和買方分別在電子商務平臺注冊,第三方支付工具可以提供支付服務從而完成電子結算。其次,商業領域的電子商務孕育了電子商務平臺的互聯網金融業。就像早起的金融行業誕生于商業領域一樣,由于商品交換逐漸復雜化,貨幣應運而生,出現了貨幣兌換商,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需求,逐漸轉型為具有支付結算、存儲、貸款功能的商業銀行功能。電子商務平臺最初是為商業領域提供交易平臺,這就孕育其電子結算的服務功能,當電子商務平臺衍生第三方支付服務這一功能時,就初步具備了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功能,也將會誕生其他金融功能。
3.3產品和技術結合
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向已注冊的平臺買家和賣家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務,使得電子商務平臺初步具有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功能。隨著經濟發展,買家和賣家對金融需求也愈加強烈,進一步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此同時,傳統商業銀行的市場需求也會擴大,加強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和傳統商業銀行的合作,一方提供平臺客戶的信用信息,而另一方則可以提供金融服務,兩者之間的合作,能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引發的社會道德和信用不良問題。
3.4市場融合
電子商務平臺企業逐漸進軍金融領域,與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市場競爭。隨著科技的革新,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將全面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完成市場融合。比如,阿里巴巴逐步產生了阿里小貸、銀行、基金等金融功能,并將進一步發展,成立民營銀行等,這些都表明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全面進入金融領域,完成市場融合的必然發展趨勢。電子商務與互聯網金融融合后的關系如圖1所示。
4互聯網金融與網絡安全市場的關聯性
一方面,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網絡金融的安全需求也推動了網絡安全技術的革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順利實現需要安全的網絡市場來支撐。
4.1網絡安全風險
首先是來自互聯網系統自身的威脅?;ヂ摼W具有虛擬性和復雜性,這些為一些惡意行為提供了發展空間。網絡的信息安全存在一定威脅,面臨的威脅包括惡意程序、釣魚網站、異常的手機APP等。比如,惡意程序主要是一些木馬病毒,通過電子郵件、社交網絡等進行惡意的傳播,誘導用戶點擊查看,從而偷竊用戶鍵盤記錄等重要信息,然后進行相關的網頁篡改,一旦用戶利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商品交易活動,這些惡意程序可將付款對象篡改為黑客,竊取用戶財產。第二,用戶隱私存在一定的安全威脅?;ヂ摼W金融業為了精細化的掌握用戶消費需求,提高用戶體驗,需要對用戶網上瀏覽網頁、消費取向等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預測。第三,網絡平臺可用性的威脅??捎眯允腔ヂ摼W金融業健康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一旦互聯網金融的可用性受到限制,比如自動取款機、網銀等出現故障,導致交易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會給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4.2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對策
第一,高度重視信息安全?;ヂ摼W金融企業從事的是與金融活動相關的業務,企業自身的信用和客戶的信任是其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平臺存儲的用戶基本信息和原始數據是其發展的優勢所在。互聯網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加強網絡安全的防護,通過科技手段來解決互聯網本身的安全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打消用戶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網絡安全顧慮,使得企業得以長久發展。第二,加強企業合作,共同建立互聯網金融良好生態環境。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網絡安全問題絕不只是一家企業的問題,網絡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和用戶三方的通力合作。政府的立法部門要根據互聯網金融業的消費結構、運行模式等從法律層面給予規范,企業可以建立一套完備的IP地址黑名單、客戶信用黑名單分享機制,增強企業內部的風險控制意識,用戶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比如,網頁上彈出的信息要仔細甄別,不隨意點擊進入。第三,協調便捷性和安全性。互聯網金融企業比較重視用戶體驗,希望用戶通過簡潔的操作流程即可完成支付結算活動,傳統的金融企業則會通過復雜的認證審核機制來降低交易風險。因此,協調平臺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互聯網金融亟需解決的問題,企業可以從信息技術和金融技術這兩方面進行改進。
5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是電子商務和金融業融合發展的成果,金融業利用互聯網等科技使傳統金融行業向電子商務模式轉型,電子商務平臺由于金融需求促使其不斷向金融行業邁進?;ヂ摼W金融企業存在一定的網絡安全風險,需要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協調交易平臺的易用性和安全性,加強政府、企業和用戶三方合作,這樣能有效降低金融行業的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企業安全高效的運行和發展。
作者:金曄 單位:易購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吳丹.互聯網金融風險與風險管理新探[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32(31):36-36,33.
[2]易觀智庫.通過場景聚合提升金融服務關聯性成為移動金融布局新趨勢[J].金卡工程,2015,74(9):26-27.
[3]李平,陳林,李強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研究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5,28(2):245-253.
[4]王海軍,王念.互聯網金融的邏輯推演:一個理論框架的構建[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5,12(6):39-45.
[5]牛華勇,閔德寅.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新實證產業組織視角[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16(3):66-71.
- 上一篇:企業管理會計的運用3篇
- 下一篇:淺談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