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運用

時間:2022-12-26 09:16:27

導語: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的運用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要素逐漸投入且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本文對加強計算機及信息技術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意義進行了分析,概述了目前農業生產發展現狀,對目前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提出了有關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技術;農業生產;應用;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農村地區發展提供了眾多的契機,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加強基礎管理,同時還需要加強全要素管理,不斷借助新技術和新方法等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生產成果的有效轉化,提升農業整體發展成效。計算機及信息技術近年來在農業生產領域應用比較廣泛,且發揮著良好的作用。隨著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技術投入要求不斷提高,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也需要不斷進行升級,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生產活動持續高效開展。加強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探究,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1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意義

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最早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興起的,隨后引入中國,在眾多的領域得以應用。隨著國家改革開放進程有序推進,全球信息產業化工程的實施,信息技術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作為農業大國,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農業改革發展的需要,在農業生產領域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逐漸引入,一方面可以通過應用信息技術等更好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將農業生產和計算機平臺等進行關聯,進而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等更好地研究農業生產發展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探究適合地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提高農業生產發展成果[1]。另一方面在農業生產中通過借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可以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改變單純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讓農業生產更加精細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轉型,將有限的資源用于關鍵的領域,提升農業資源科學化配置效能,從而更好地推動信息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強農業發展動能。

2農業生產現狀

目前在農業生產領域,各地區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在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進程中進度相對緩慢,對相關的技術等投入要素不夠,農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相關的技術開發等方面的人才數量較少,加上相關的宣傳政策等推進不力,從而不利于激發農民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很多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到城市去打工,農村地區老年、兒童居多,農業生產尚未形成綜合性規模化產業優勢,從而不利于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

3農業生產中引入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措施

目前,在農業生產領域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等引入備受關注,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值統計分析。在農業生產中會產生很多的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會生成一些數據,單純的通過人工統計或者測算,一方面增加了工作任務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計算準確度和及時性。可以借助計算機相關的信息技術等進行數據的匯總測算,通過利用計算機數值來總結分析農業生產相關領域的具體實施情況,比如制定什么樣的生產管理方案,或者在畜牧業、養殖業以及農作物播種、施肥、農產品的銷售等領域借助相關的數據統計相關的規律,并進行跟蹤分析,從而更好地形成更有科學性的參考依據,提升農業生產的科學性[2]。2借助計算機技術等模擬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并制定周密的生產管理方案。利用計算機技術除了可以對農業生產的實際產入、產出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以外,還可以借助計算機模擬系統,細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以及生產的各個行業,然后打造不同的生產或作業系統,借助計算機模擬仿真工具等進行信息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做好信息的采集、調查,并將模擬系統和計算機技術以及農業生產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構建系統化的體系,根據形成的相關數據和結果,從而分析農業生產具體的環節或者領域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及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以此為基礎為指導農業生產計劃的制定或者實踐等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借助計算機模擬技術還可以對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或者誘發生產風險的因素等進行排查,并關口前移,提前進行預判和優化改進,直到達成最佳預期后指導農業生產,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業生產作業的科學性[3]。目前在西方國家利用計算機信息模擬技術等進行預測作業等方面的探索比較多,我國也在逐漸引入相應的模型等進行模擬化生產實踐,比如在反季節蔬菜水果等方面的種植管理方面,通過提前分析相關作物種植生長規律,然后錄入相關的參數設置計算機模擬系統,科學設定相關的溫度、濕度以及土壤肥沃等情況,全程進行記錄和管理,從而為作業生長等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成果,提升農業生產效能。3借助計算機技術提升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系統管理水平。在農業生產中依靠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開展科學管理,除了在統計分析、模擬生產等方面進行應用以外,還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等在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等方面加強精細化管理和服務,以此提高技術管理效能。比如在種植業領域,可以將種植業系統分成播種、土質管理、施肥、病蟲害、環境等不同的管理系統,然后借助相關的資源對各個系統進行串聯,分析各個環節相關的關聯性以及具體的影響因素,以此通過測算分析等形成最佳的參數,明確具體的各個環節的實施標準和具體的應用方式,這樣可以更好地確保各個環節的相關要素全面調度和科學分配,不斷提高農作物科學化作業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又如在畜牧養殖業方面也可以構建計算機服務管理系統,針對畜牧業養殖,細分具體的領域,建立選苗育種、生產管理、營養干預、疾病防治等不同的服務關聯系統,明確不同的系統具體的控制要素和應當管理的內容,通過總結相關的規律,研究具體畜牧牲畜的生長周期等,對各個階段的成長情況進行記錄,并探究有效的措施預防疾病、提高生長速度和質量,這樣可以更好地提升計算機系統的服務功能。

4提高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價值的具體對策

為了進一步發揮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價值或功能,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1加強數據采集技術及模擬系統的綜合構建。將數據采集和數據存儲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中,可以利用相關的監測技術和手段等對農業生產具體領域相關的因素進行分析,總結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然后對采集的信息借助大數據技術系統等進行全面動態分析和研究,并及時將形成的結果反饋至相關的部門或者技術人員,這樣可以全過程對農業生產相關的溫度、濕度、土壤土質情況、降水量、營養情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形成更多的科學參考依據,提高農業生產作業科學化水平。此外還應當加強計算機模擬系統的構建,將其和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模擬關聯分析,加強綜合系統的調控,從而更好地制定利于農業生產的實施方案、實施細則,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精細化規范化水平[4]。通過模擬系統的構建,設定和農業生產過程相吻合的技術和流程體系,對過程要素進行精密控制,從源頭上將質量管理、要素管理和成本管理理念融入其中,最大限度提升資源科學化配置和利用效能。2加強專家技術力量扶持,推動農業生產產業化發展。一是要加強農業專家力量和計算機系統的專業化管理,加強農業生產隊伍的選擇,挑選更多高素質的農業生產人員參與到技術服務指導中來,同時要加強專家計算機系統的構建,對農作物生產等全過程的數據進行采集、記錄、分類處理,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做好趨勢的預測等,針對提高作物生長效率和質量、加強病蟲害防治、控制環境因素等方面提高專家探究意識,從而更好地推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二是可以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等,將其和計算機技術進行融合,借助衛星定位、圖像傳感器等將復雜的圖像、視頻音頻等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數據進行綜合檢測分析。借助收集的產品包裝信息等加強農產品源頭管理,從而更好地獲取更全面的信息,對相關的要素等進行逐一檢測,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檢查分析,從而確保農作物生產等從源頭保證安全。3加強農業生產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應加強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政府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勵地方政府積極探索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效融合機制,通過立法等給予更多的保護并嚴格責任落實,確保農業生產技術開發工作有序開展。要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到計算機及信息技術應用探索中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等進行互聯網產業探索,形成更多的特色化品牌。同時還應當加強組織領導,考慮各地區實際出臺更加完善的優惠補貼等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社會組織等參與到農業生產中來,為農村地區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技術支持和政策支持,加強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導農民結合移動終端平臺等搜集更多的關聯信息和資源,完善互動交流機制,從而切實提高信息、技術和資源的有效融合度。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生產中加強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引入和應用需要結合地區實際和農業生產具體環節進行全要素探析和技術研究開發,這樣才能切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提升農業生產效能,從而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李靜.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2018,8(12):27-29.

[2]李丹,劉湜冰,唐春桃.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6,47(5):42+46.

[3]蒙華川.電子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的實踐分析[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9(3):84-87.

[4]孫瑾.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2017,7(3):52-53.

作者:曹裕濤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